•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人文素質課教學對策及方法研究

      2009-01-14 09:35:36梁永國楊維波王海英
      學理論·下 2009年12期
      關鍵詞:人文學科人文素質

      梁永國 楊維波 王海英 高 飛

      摘要:大學人文素質課是以積累人文知識、培養(yǎng)人文素質、提升人文精神為目標的人文學科類公共課程,其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其目標在于喚醒人文需要,養(yǎng)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信仰情懷。人文教育既是啟蒙教育,也是自我教育。因此,創(chuàng)設民主氛圍,發(fā)揮師生主體作用,以開放的心靈在自由的空間里,積極思考,主動交流與對話,共同探討存在與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是人文素質課的教學原則。據此原則,人文素質課的教學主要應選擇啟發(fā)探究式教學方法。

      關鍵詞:大學人文素質課;教學對策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3.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0215-02

      一、人文素質課的概念和特點

      我們所說的大學人文素質課主要是指以積累人文知識、培養(yǎng)人文素質、提升人文精神為目標的人文學科類公共課程,它不是指人文學科的專業(yè)課程,而是人文類通識課程。

      人文素質課以人文知識為主要內容,而人文知識有其自身獨特的性質。人文知識的獨特性源于其學科性質的獨特性,其學科性質的獨特性源于其研究對象的獨特性。石中英對此曾作了精辟的論述,很值得人文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他認為,我們所生活于其中的總體世界由三種不同的基本要素構成,即“事實”、“價值”和“意義”。自然世界由純粹的自然事實和事件所構成。社會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由各種各樣的事實、事件和價值所構成的,而社會價值規(guī)范構成了社會世界的核心。人文世界是在社會世界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由一系列對社會價值規(guī)范及其實踐的總體性反思活動及其產品、組織、制度、符號等所構成,即由價值和意義所構成。在人文世界里, 價值及價值實踐只不過是主體用來進行意義反思的材料,而意義才是人文世界的核心。因此,人文知識是以語言(符號)的方式對人文世界的把握、體驗、解釋和表達,具有主觀性、反思性、進化的螺旋性、個體性等特點。[1]

      由于人文知識的特殊性,也就決定了人文素質課的教學有別于自然科學課程和社會科學課程的教學。首先,人文課程的目標在于喚醒和引導潛藏在學生身上的人文需要,向他們傳遞一定的人文知識,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信念,從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而不僅僅成為一個公民[2]。所以,人文素質課程以人文知識為主要內容,但并非以知識或知識體系和生活技能的掌握為目的,這既區(qū)別了自然科學課程和社會科學課程,也區(qū)別了人文學科的專業(yè)課程。其次,教學方法應以討論、啟發(fā)、探究和體驗為主,切忌一味灌輸與絕對化,因為探尋人文世界的意義需要體驗與反思,對于探尋主體來說,沒有任何現(xiàn)成的和標準的答案。人文素質課的教育教學是啟蒙、啟迪,是交流、對話,是思考、反思,其效果有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任何急功近利的行為都是有違教育規(guī)律的,是與其教育目標背道而馳的。

      二、人文素質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人文素質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識教育、素質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人文素質課也應該提高應有的地位。參考國外一些大學,大學課程中應該有三分之一的課程是人文學科,在大學低年級的比重應該更大[3]。然而,現(xiàn)實中大學人文素質課教學卻存在許多問題。

      第一,依然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隨著社會轉型,特別是市場經濟的發(fā)育,人們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功利目的大大增強,人們習慣了用經濟效益衡量知識的價值,因此人們在觀念上對人文知識和人文學科的重視程度大大降低,甚至導致對人文知識和人文教育的輕視。尤其是作為大學公共基礎的人文素質課地位就更低。由此也導致人文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人文素質課教師地位的尷尬。

      第二,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型,高校大規(guī)模擴招,導致教育資源短缺,而在短期內難以彌補。首先受到影響的也當然是人文素質課程,因此造成人文素質課程開課不足,課程數(shù)量少,結構不合理,教學時數(shù)偏低。由于教學和科研經費不足,教學人員少,缺乏優(yōu)秀的專職教師,無心教學研究,在加上大課堂教學,動輒一、二百人,教學效果受到較大影響。

      第三,人文學科教育規(guī)律研究不夠,以知識和能力取代了人文素養(yǎng)。受現(xiàn)代科學和科學教育思想的影響,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割裂,人文學科的基本特質被拋棄。這樣就導致了不顧人文學科教育規(guī)律,片面追求知識體系,課程教學知識化;或片面追求能力培養(yǎng),課程教學成為機械訓練,忽視了人文教育更高目標的追求。

      第四,教學缺乏民主,一言堂。滿堂灌輸,缺乏討論,沒有對話與反思,學生主體性缺失,人文意義求索被擱置?;蛟诮虒W中脫離學生實際,過度的人文意義闡釋,缺乏教化功能。

      三、人文素質課教學對策及方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

      人文素質課教學目標不同于專業(yè)課,專業(yè)課教學在于對學生進行從事某一專業(yè)或職業(yè)的訓練,能力與方法是教學的核心。人文素質課教學在于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價值選擇與人生的感悟是教學的核心,這是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在人文素質課教學中首先要求既要特別注意人文素質課的總體目標,又要注意具體人文學科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學科,合理安排學科教學目標,但不同的目標設定又應該指向總體目標,而不能偏離。其次,要注意的是不以知識體系和能力為本位。知識體系和能力是教學的基礎和手段,脫離基礎的目標是空中樓閣,不能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但是,又不要把基礎和手段當成目的,這樣同樣不能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教學規(guī)律

      人文素質課教學規(guī)律,過去的研究不夠,還需要不斷探索。有學者認為人文素質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應包括體驗、移情、理解、對話和反思等主要環(huán)節(jié)。[2]也有學者認為人文素質課教學有三個層次,即人文科學知識層:啟蒙與灌輸;人文科學教材層:融會與貫通;人文科學思想層:體驗與思考。[4]兩者的要義是一致的,也都是非常中肯之論。我們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是由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和層次構成,這些層次與環(huán)節(jié)是:

      第一,通過典型的現(xiàn)實問題、生活事件、生活經驗、藝術形象等來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第二,挖掘人文事象所包涵的豐富人文意蘊,即各種思想、觀念、人生哲理等。第三,進行價值選擇與調整,即對各種人文意蘊進行價值判斷與思考,從而調整、修正原有的價值觀念。第四,進一步設置人生情境,啟發(fā)生命體驗,感悟人生,初步形成信仰情懷。第五,社會文化激蕩,產生價值觀認同或沖突,形成新的人生體驗和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雖然已經脫離了課堂,但可以認為是課堂的延續(xù),因此,僅僅有前幾個階段,并不算是完整的教學過程。這也是人文素質課啟迪人生的意義所在。第六,經過意義求索的心路歷程,使信仰情懷得到合理的維護,精神境界得以升華,并進而化為行動。在新的行動中還會碰到新的問題,產生新的價值觀念碰撞,甚至產生信仰的危機,從而進行重新思考和選擇??傊?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并不是時間序列的進階,而是一個邏輯的進階,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正因如此,人文素質課的教育教學才有了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選擇教學方法

      人文知識是一種反思性的知識,人文世界是一個意義世界,人文素質課程的目標在于喚醒人文需要,養(yǎng)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信仰情懷。因此,人文教育既是啟蒙教育,也是自我教育。在這種教育中,并沒有一個固定的遵循范式,也沒有一個固定的現(xiàn)成結論,其教育的存在就在于意義探索本身。因此,人文素質課的教學原則就是要創(chuàng)設民主氛圍,發(fā)揮師生主體作用,以開放的心靈在自由的空間里,積極思考,主動交流與對話,共同探討存在與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人文素質課的教學方法除了適當?shù)闹v授人文知識以外,還要善于運用啟發(fā)式、研究式教學方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所有的知識體系都是由社會和個體建構的。個體知識的建構受諸多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所以課程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而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系統(tǒng)。教育應該注重學生個體的體驗、反思,批判、追問意識以及相應多種能力的養(yǎng)成。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來思考,思考要與社會人生聯(lián)系起來,而且要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思路和辦法,之后還要進行交流。要讓學生搜集閱讀一定量的信息、參加些社會實踐活動、搞一些調查研究、寫一些小論文等等,來鍛煉學生觀察、認識社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通過閱讀、社會調查等開放性的學習活動,廣泛接觸社會現(xiàn)實,不僅通過師生、生生互動與交流,還廣泛地與社會交流互動,有利于個體知識的建構生成,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角色意識和反思意識,有利于對人文意義的自主探尋。

      (四)注重課外延伸

      根據人文素質課教學規(guī)律,僅僅有課堂教學是不完備的,還必須繼續(xù)向課外延伸,延伸到校園與社會。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活動與實踐,產生價值觀認同或沖突,形成新的人生體驗和感悟,通過人生意義求索,將人生信仰化為實踐行動,促成人文精神的升華。

      除了校園與社會這個廣闊人生課堂,還應充分利用網絡溝通功能,實現(xiàn)網絡對話式教學。清華大學為了彌補人文素質課大課教學模式的缺陷,嘗試將人文素質課的討論課搬到網上,教師經常參加網上同學們的討論、回答提問,“灌輸式”的教師獨角戲改變?yōu)椤皡⑴c式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5]。這是網絡討論式人文素質課教學的成功范例。

      大學人文素質教育是一項樹人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也需要教育者的耐心與智慧。

      參考文獻:

      [1]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識與人文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6.

      [2]石中英.教育哲學導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75-179.

      [3]顧明遠.人文科學教育在高等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5,(4).

      [4]李建華,胡訓軍,周謹平.論人文科學的學科特質和體系分層[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6).

      [5]劉繼安,劉冬梅.清華大學人文素質課有了新上法:大課+網絡[N].中國教育報,2001-7-030(1).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430.

      猜你喜歡
      人文學科人文素質
      人文
      北京紀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人文價值再思考與中國的人文學科體系構建研究”專題研討會
      中國音樂學(2021年3期)2021-11-20 05:40:24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yǎng)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別再這樣為人文學科辯護了
      博覽群書(2017年12期)2018-01-15 08:11:38
      人文紹興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國新書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人文學科文化及其影響大學生發(fā)展能力的基本理路
      文教資料(2015年21期)2015-12-02 02:54:28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小金县| 濮阳县| 上饶市| 江安县| 阜康市| 依兰县| 诏安县| 江永县| 纳雍县| 江津市| 简阳市| 四会市| 永顺县| 汉寿县| 沁阳市| 隆化县| 怀仁县| 岢岚县| 通辽市| 五寨县| 台中市| 德昌县| 毕节市| 桦川县| 门头沟区| 务川| 涟源市| 定结县| 平利县| 永新县| 巨鹿县| 威远县| 安徽省| 区。| 双峰县| 阆中市| 油尖旺区| 宜章县| 隆林| 上高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