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瀧
變味
乾隆年間,吳右家中罹難。父母在一場大火中喪生,家財也被焚燒罄盡,他小小年紀(jì)一貧如洗,只好到龍泉寺投奔阿良和尚。
說起來,當(dāng)初吳家曾有恩于阿良。一次,阿良下山化緣,豈料途中偶染風(fēng)寒,一蹶不振,奄奄一息,險些路斃。幸虧吳右的父親吳老員外在外出中發(fā)現(xiàn)了倒地的阿良,并將其移至家中將養(yǎng),才得以康復(fù)。從此,阿良對吳老員外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與吳家成為至交。那時候,龍泉寺清冷凋敝,只有阿良一人。吳右的到來,就有兩個人相依為命的意味了。吳右是黃口孺子,阿良就責(zé)無旁貸地?fù)?dān)起了撫育的重任。
吳右聰慧,玲瓏可愛。阿良在面對青燈黃卷之余,就有了一絲裊裊的期望在頭腦中縈回。他對吳右諄諄告誡說,你天資聰穎,堪可造就,要刻苦攻讀,將來考取功名,也好光宗耀祖啊。吳右眨動著大大的黑眸,頷首應(yīng)允。
龍泉寺在山里,加之年景歉收,兩個人青黃不接、食不果腹的時日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冬季,大雪封山,就是餓幾天肚子也是常有的事。好在阿良未雨綢繆,在秋后經(jīng)常一個人到農(nóng)田里用釘耙掘些別人遺落的土豆。每每在無以充饑的時刻,阿良就將土豆煨在火堆里。當(dāng)煨在火堆里的土豆將要熟透時,就散發(fā)出一縷縷馥郁的香氣,縹緲地彌漫在吳右的面前。吳右當(dāng)即就口水直流,扔下書本,從火堆中扒出土豆,連皮也不剝,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當(dāng)然,火里的土豆也是限量的。他吃到最后,便戀戀不舍地說,阿良師傅,等我吳右出人頭地時,一定要燒它幾百個土豆,吃個夠!阿良憨憨地笑了。
后來,吳右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中舉后由縣丞做到了通判。飛黃騰達(dá)當(dāng)然要衣錦還鄉(xiāng),他特意到龍泉寺去拜訪阿良老和尚。兩個人一番親熱傾訴之后,吳右情不自禁地說,阿良師傅,我還想吃你燒的土豆。阿良說,好啊。吳右說,我有個請求,您要多燒一些,讓我一次吃個夠!阿良答道,當(dāng)然要讓你吃個夠。阿良就將土豆埋在了火盆里,不下二十幾個。
土豆經(jīng)過悉心的燒烤,呈現(xiàn)出金黃的色澤,流瀉著誘人的幽香。吳右興高采烈就抓過一個咬了一口。但他只咬了一口就吐了,他將燒土豆扔下說,呸,怎么了,太難咽啦,不是原來的味兒啊?
阿良和尚說,土豆沒有變,你人變了!
過程
山不大,廟有名。山為獅山,廟是古廟。獅山宛若土丘,古廟好似宮殿。廟里有兩個和尚,一曰智空,一曰智能。
智空、智能為孿生兄弟,因日本人修炮樓,打死了爹,逼死了娘,13歲便雙雙遁入了空門。
智空憨直、率真,智能伶俐、聰慧,均是師傅的得意弟子,備受呵護(hù)與青睞。日本人的炮火日甚一日,古廟難以為繼。眾和尚紛紛下山,風(fēng)流云散,最終剩下師徒3人面對青燈黃卷跋涉日月。
師傅有二寶。一為巴林雞血石印章,乃王爺所贈;一為黃金項圈,乃古廟流傳下來的康熙皇帝御賜貢品。師傅對二寶愛不釋手,說,有朝一日此寶物歸你二人所有,你們要珍重,千萬,千萬!
日本人走了,中央軍來了。
一日,師傅熏香沐浴,將智空、智能招至面前。師傅垂垂老矣,一手拿巴林雞血石印章,一手握黃金項圈,語重心長囑托,我將辭世,再不能照顧你們,古廟從此就托付給你們了。師傅思忖著分配兩件寶物時,智能急迫地說,師傅,把金項圈給我吧,我要印章沒有用。師傅說,禪說,過程為實,結(jié)果為虛;人說,過程為虛,結(jié)果為實。你們要好好領(lǐng)悟啊。說罷,將印章遞于智空,將項圈遞于智能說,也好,智空持重,你去廟后管理那片桃林吧。智能聰穎,就擔(dān)任古廟住持大任吧。你們一定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zé),戮力同心,不辱使命。
接過寶物,就是接過了一份重托,一份責(zé)任。智空心悅誠服,智能更面有喜色。之后,師傅凝視著兩個和尚連連說,珍重、珍重!說罷,一行清淚潸然而下,圓寂了。
智空、智能牢記師傅的恩德與期望,夙興夜寐,兢兢業(yè)業(yè),一個將桃林經(jīng)營得有聲有色,一個將寺廟管理得有條不紊,在方圓百里名聲大噪。
但是,中央軍知道了古廟二寶。一個月黑天高的夜晚,中央軍包圍了古廟。他們?nèi)缋撬苹?搶走了黃金項圈,打死了智能和尚,一把火燒毀了古廟。然后,奔往桃林,扯過智空,奪下印章,看了看說,什么破玩藝兒啊,一塊石頭!便扔下印章,揚(yáng)長而去……
如今,智空依然健在,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獅山還在,古廟早已蕩然無存。
〔責(zé)任編輯劉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