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黑格爾與湯因比的中國文明觀的評價

      2009-01-08 05:28:00易德生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09年5期
      關鍵詞:黑格爾評價

      易德生

      摘要:黑格爾與湯因比作為西歐不同時代著名的歷史哲學家,他們對中國悠久的文明都做了考察,但是他們對中國文明基本上抱有截然相反的評價。本文對他們的觀點及其影響他們觀點的時代背景,并希望對反思我們自身文明有所幫助。

      關鍵詞:黑格爾 湯因比 中國文明觀 評價

      中圖分類號:G1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5-

      黑格爾與湯因比作為西歐不同時代著名的歷史哲學家,他們對中國悠久的文明都做了考察。由于他們對中國文明基本上抱有截然相反的評價,因此考察他們的觀點,對他們的觀點及其背后所蘊含的價值觀做出思考,對我們認識和反省自身文明,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黑格爾的中國文明觀

      黑格爾對中國文明的集中論述是在其晚年的演講集《歷史哲學》一書中?!稓v史哲學》集中地反映了黑格爾的歷史觀和對世界歷史的看法。依照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并根據(jù)當時他所看到的關于中國的資料,總體上看,他對中國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作出了相當否定性的評價。他認為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素來以歷史意識發(fā)達著稱。做為世界上僅有的有悠久歷史而且沒有消亡或被征服的國家,正如黑格爾所說,“只有黃河、長江流過的那個中華帝國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國家”,中國自然成為黑格爾歷史哲學思辯的一個事例。他的主要觀點是:

      第一,中國社會君主專制和家長制度發(fā)達,導致奴性泛濫和個人權力意識缺乏。黑格爾認為,“家庭(家族)的精神”和家長制是中國社會最顯著的特點,家族精神和家長制從個體家庭一直貫徹到國家。把“家庭精神”推廣到國家,導致“家族的基礎也是憲法的基礎”。這樣的話,皇帝“便是大家長,國人首先必須尊敬他。……臣民的精神——他們象孩童一般不敢越出家族的倫理原則,也不能夠自行取得獨立的和公民的自由——使全體成為一個帝國,它的行政管理和社會約法,是道德的,同時又是完全不含詩意的——就是理智的、沒有自由的‘理性和‘想象”。

      看來,黑格爾早在200年前已經深刻認識到中國的“家國同構”。這種同構,實質上表明中國還是個“自然國家”,也就是國家的發(fā)展還不充分,中國“是從家長制的自然整體中產生的、內部還沒有分裂的、實體性的世界觀,塵世政府就是神權政治,統(tǒng)治者也就是高級僧侶或上帝……個別人格在這莊嚴的整體中毫無權利”。

      從現(xiàn)代觀點看,國家,社會和家庭是絕然不同的領域,而把國家“家庭化”,導致民眾的普遍“未成人化”,導致大大小的統(tǒng)治者階層或官僚階層,以家長自居,即所謂的“父母官”,使他們只有權力和獨斷意志;相反,民眾只有服從和義務,而沒有權利和自由,因為他們是國家這個“大家庭”中的“孩子”?!爸袊思热皇且宦善降?又沒有任何自由,所以政府的形式必然是專制主義”。

      第二,中國民族精神中缺乏深刻的理性和精神,也缺乏精神的本質——自由。在黑格爾看來,中國“顯著的特色就是,凡是屬于‘精神的一切——在實際上和理論上,絕對沒有束縛的倫常、道德、情緒、內在的‘宗教、‘科學和真正的‘藝術——概都離他們很遠”。這里以科學為例。“各種科學……它們可缺少主觀性的自由園地,和那種把科學當作一種理論研究而的確可以成為科學的興趣。這兒沒有一種自由的、理想的、精神的王國。能夠成為科學的,僅僅屬于經驗的性質,而且是絕對地以國家的‘實用為主——專門適應國家和個人的需要”。

      第三,中國是一個長期停滯的國家。雖然中國在世界歷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屬于世界歷史的“幼年時期”,雖然中國歷史長久持續(xù)地存在著,但數(shù)千年來,并沒有任何的進展,是一個長期停滯的國家,“可以稱為僅僅屬于空間的國家——成為非歷史的歷史,例如中國”。

      二、湯因比的中國文明觀

      湯因比是西方當代最有爭議的“思辨歷史哲學”代表人之一,其歷史哲學的基本觀點體現(xiàn)在他的煌煌巨著《歷史研究》中。他吸收了斯賓格勒提出的“文明形態(tài)史觀”,并加以改造和發(fā)展。湯因比站在世界歷史的角度,對人類近6000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先后出現(xiàn)的26個形態(tài)的文明(如希臘文明、羅馬文明、以中國文明為主體的遠東文明、西方基督教文明、東正教文明、阿拉伯文明等)做了考察。在通過對不同文明的興衰史的研究中,他提出了頗有影響的文明“挑戰(zhàn)-應戰(zhàn)說”。在《歷史研究》中,他認為中國文明同樣也經歷著發(fā)生興盛和衰落的過程。直到二十世紀上半葉,世界現(xiàn)存的文明,除了西方文明外,其他文明如中國文明,印度文明,東正教的分支如俄羅斯文明等,要么處于垂死掙扎中,要么處于被西方文明同化的過程中。

      這種中國文明觀在20世紀70年代也就是湯因比晚年發(fā)生了轉變。在其晚年出版的作品,如《湯因比論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展望二十一世紀》中,湯因比對其它文明特別是中國文明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思考,希望從中國這個悠久文明中吸收有益的東西,從而可以對西方文明進行一定程度的“糾偏”。比如他說,“將來統(tǒng)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歐國家,也不是西歐化的國家,而是中國”。“世界的統(tǒng)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的唯一道路,在現(xiàn)存的各民族中,最具備這種條件的,是有著五千余年歷史、形成獨特思想方法的中華民族”。他晚年對中國文明總的評價是相當樂觀的,具體說來如下。

      第一,儒家思想。他認為儒家的關于“仁”的學說值得佩服。盡管湯因比認為墨子的“兼愛”學說更有普遍性,“仁者愛人”的思想導致儒家在政治上提倡“仁政”。儒家學說最大的優(yōu)點是要求社會群體講究道德意識,培養(yǎng)道德行為,并且講究社會秩序,因此湯因比認為儒學是一種人道主義學說。另外,儒家的“中庸”和“和而不同”思想,使中國文明中有一種寬容精神,這種寬容精神也使中國文明能夠排除某些文明中的極端和偏執(zhí)性格,而使中國文明在包容中長久不斷絕,也培養(yǎng)了和平共處的“世界精神”或“”天下”意識。湯因比對儒家的“天下一家”的政治哲學觀尤為贊賞,認為正是這種政治哲學,可以醫(yī)治西方那種以地區(qū)性民族國家為政治理想的政治哲學所帶來的分裂與戰(zhàn)爭。

      第二,道教和佛教思想。道家學說最核心的思想是追求“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不能過分追求物欲而使人的天性和自然得到破壞。湯因比認為,在當代日漸加劇的環(huán)境污染和地球生態(tài)危機的情況下,道家思想有兩點很有現(xiàn)實意義,那就是鼓勵人們的行為要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和防止技術和管理方式的進步直接損害人與自然應建立起的平衡關系。對于佛教而言,湯因比認為,在很多方面,中國化的佛教與老莊思想極為相似,尤其是在處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方面更是如此。另外,佛教對于道德為善的強調也中國化了,因此也與儒家的道德觀有相通之處。

      第三,多元、現(xiàn)實的合理主義。由于儒家和道家是比較理想化的思想,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中國民族形成了所謂的合理主義特質。這種合理主義講求實際、寬容和靈活,重視現(xiàn)實而輕來世,不追求無謂的玄想和偏執(zhí)的爭斗。湯因比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比照其它亞洲諸民族而言,是最現(xiàn)實的合理主義。這種合理主義建立在儒釋及其他思想之上,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三、對兩人中國文明觀的評價

      以上對兩位歐洲歷史哲學家的中國文明觀做了概述。頗有意味的是,兩位思想家對中國文明的看法幾乎是截然相反的,這值得我們深思。筆者以為,兩者的觀點首先與他們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密切關系,再次,他們都有偏頗的地方,但也有合理的觀點需要我們思考。

      筆者認為,黑格爾寫《歷史哲學》的時代背景,正是歐洲啟蒙時期贊美中國的氣氛消退而西方文明開始擴張、高漲時期,這時期也是中國開始作為西方文明的反襯而被丑化時期,由于黑格爾具有濃厚的“歐洲中心論”色彩和狂妄的日耳曼大民族主義,再加上他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很多是通過別人的陳述(他的很多看法是以明、清兩朝為基礎的),所以他對中國文明的看法充滿武斷、偏見和荒謬隨。盡管如此,必須承認,黑格爾從自己的哲學體系出發(fā),對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很多看法是切中要害、是比較深刻的,他所指出的某些深層次的文化缺陷(值得憂慮的是,某些文化缺陷被當代一些所謂的新儒家或文化相對主義者重新當作精華來提倡)至今還在阻礙中國的進步,他的觀點仍值得我們深思。

      相比之下,20世紀的湯因比以更廣闊的視野、真正站在世界多元文明的角度,打破了歐洲文明中心論的局限,為不同文明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提供了理論基礎。他對中國文明的褒揚,和黑格爾相比有很大轉變。筆者認為,湯因比的這種傾向也有深刻的時代背景。一方面,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西方文明由于過分工業(yè)化、追求工具理性和對自然的征服所帶來的道德淪喪、宗教的迷失、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危機使一批思想家開始反思西方文明,并為尋找新的出路而把目光轉向以前輕視的其他文明;另一方面,湯因比由于受基督教宗教思想影響很深,所以晚年思想有濃厚的神學和宗教學轉向,因此,他對中國的儒道釋等重視道德甚至神秘主義的文明尤為重視。我們不否認湯因比對中國文明的贊揚有合理的地方,但是我們也明顯感到他的褒揚似乎有點過分,并且偏頗之處無處不在。例如,由于在湯因比的反工業(yè)化傾向,他甚至認為中國落后也是件好事,“因為落后,中國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國運衰微,受盡屈辱。但也因此避免了極端的城市化和工業(yè)化。所以說這是一個廉價的代價”。實際上,與其說湯因比是在褒揚中國文明,不如說是他借美化和拔高中國文明而為西方文明弊端開藥方。

      從這些西方思想家對中國文明的評論中,我們也看到,西方人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可能對中國的評價也會大相徑庭,我們能做的就是要保持頭腦清醒,不因為說自己有缺點而自卑自棄,也不因夸贊自己而洋洋得意,而是要真正認識自身文明的優(yōu)劣之處,大力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明,使中華文明能夠復興并屹立于世界。正如湯因比所說:“如果中國人真正從中國的歷史錯誤中吸取教訓,如果他們成功地從這種錯誤的循環(huán)中解脫出來,那他們就完成了一項偉業(yè),這不僅對于他們自己的國家,而且對處于深淺莫測的人類歷史長河關鍵階段的全人類來說,都是一項偉業(yè)”。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王造時譯.歷史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

      [2]【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

      [3]【英】湯因比,曹未風譯.歷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4]【英】湯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紀.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

      [5]【日】山本新.湯因比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英】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7]【德】夏瑞春,陳愛政譯.德國思想家論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猜你喜歡
      黑格爾評價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SBR改性瀝青的穩(wěn)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tǒng)評價再評價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試析后期謝林對于黑格爾的批評
      哲學評論(2017年2期)2017-04-18 01:14:43
      叔本華與黑格爾的情理之爭及現(xiàn)代啟示
      簡述黑格爾的哲學史觀與方法論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1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
      論黑格爾的道德行為歸責理論
      聊城市| 平定县| 台山市| 宽城| 永和县| 栖霞市| 福安市| 临清市| 义乌市| 星子县| 自治县| 海原县| 南陵县| 邵武市| 莲花县| 四平市| 佳木斯市| 商河县| 砀山县| 霍林郭勒市| 甘孜| 民丰县| 旬邑县| 丰顺县| 高青县| 江山市| 北辰区| 江津市| 淮北市| 邯郸县| 什邡市| 白城市| 盐津县| 梁山县| 长子县| 宁武县| 隆回县| 江都市| 剑阁县| 化隆|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