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英
語文教師每教一篇新課文時,都應精心設計導入語。只有精彩的導入,才能給學生以耳目一新之感,激起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只有精彩的導入,才會在學生心中重重地敲響第一錘,激起其強烈的心靈震顫,收到開局扣人心弦之奇效,為編織立體教學活動空間、獲取省時高效的優(yōu)化教學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2009年四川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期間,全省共有22名中青年教師參加了優(yōu)質課比賽。賽程結束后,我們發(fā)現,每位參賽教師都非常注意導入語的設計。他們一上臺就憑著精心設計的新穎別致的藝術教案,使學生的無關心理活動立即停止,賞析心理活動迅速展開。參賽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藝術機智和才干,選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最佳切入點,來重重地敲響這激起學生強烈心靈震顫的第一錘。
簡單歸納起來,四川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的導入語可以歸納為以下五種類型:
一、以舊聯新類比導入
運用舊知識銜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開講導入新課的重要技法。新舊知識的聯系往往有許多相同點或相似處,教師在導入語的設計中,若能通過類比啟發(fā)導入新課,實現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聯系,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次優(yōu)質課比賽,參賽者用得最多的就是“以舊聯新,類比導入”的開講方法。
請看資陽市安岳中學唐文春老師為《胡同文化》一課設計的導入語:“走進一中,就被一中的“公勇誠樸”的校園文化所感動。其實,我們的生活與文化是息息相關的,于是就有了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民居文化……”聽課的宜賓一中的學生對自己的校園文化非常熟悉,對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民居文化等也有一定了解,由此類比導入,學生對“胡同文化”也就不會感到陌生,從而達到了省時高效的目的。
遂寧市射洪中學的邱華全老師設計的《故都的秋》一課的導入語文采斐然,“不同經歷、不同心境的人對秋天會有不同的感受:既有‘輕寒正是可人天的愜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昂揚,‘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暢快;也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的憂傷,‘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無奈,‘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愁苦。面對故都的秋,現代作家郁達夫又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慨呢?”原來,同樣對于秋天,不同的詩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竟會有如此千差萬別的感受!順著邱老師的思路,學生們興趣盎然地走進了《故都的秋》。
同樣是教授《故都的秋》,達州一中的劉穎老師卻是由組織學生仿造句子“‘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毛澤東讀到的是壯麗。,,郁達夫讀到的是。”由此導入新課,別具一格,匠心獨運。而眉山市車城中學的馬才廷老師講《山居秋暝》,則是由學過的幾篇課文導入新課,這是最常見然而也是最實用的開講方法。
二、談話啟發(fā)撥動心弦
教師在開講時,根據講授內容和學生情況,往往以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動聽而富有魅力的談話藝術,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師生迅速產生心靈擁抱的情感交流,進入一種和諧融洽而富有節(jié)奏的藝術化教學情景之中。這也是運用極廣的開講藝術。
如西昌二中的尹德華老師在講荀子的《勸學》篇時的導入,就是與學生在如話家常娓娓道來的談話中進行的。她由羅杰依·黑曼提出的21世紀最受社會歡迎的人應該具備的七種能力談到學習《勸學》的具體要求。她那旁征博引卻又緊扣教材的談話藝術,啟人深思,誘人品味,使學生迅速沉浸在心靈擁抱的情感交流之中。
攀枝花市十二中的覃秋梅老師在講《雨霖鈴》一課時,以講評書的方式介紹柳永:“話說北宋年間,有這樣一位讀書人……”從柳永進京赴考落第講到發(fā)牢騷填《鶴沖天》“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講到“奉旨填詞柳三變”流連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一直講到柳詞的風格。這種評書式的開講,更加生動形象,更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同樣是賞析《雨霖鈴》一詞,巴中市教科所的茍志弘老師的導入語則顯得格外干凈利落:“離別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種歷寫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來學習《雨霖鈴》,一起走進詞人的心靈世界?!比詢烧Z,言簡意賅,很快把學生帶入了詞的意境之中。
此外,瀘州高中的甘露老師通過介紹鑒賞古代詩歌的基本方法,把學生引入到對《山居秋暝》的學習中;綿竹中學的朱才會老師通過談話組織教學,很自然地導入新課《胡同文化》;康定中學的楊漢宏老師則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一些要素,編織成空間三維實體,導入《<吶喊>自序》的學習之中。
三、釋題入課提綱挈領
課題,往往是講授內容的窗口或眼睛,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因此,從解釋課題入手導入新課,并圍繞課題提出一系列相關問題促使學生向縱深思考,就可以起到開門見山、提綱挈領、抓住重點、促使思維迅速定向的作用。
如內江六中的劉京周老師講《我與地壇》,緊緊抓住“地壇就是史鐵生的精神家園”這一點釋題入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李白的精神家園在山水,陶淵明的精神家園在田園,我的精神家園在三尺講臺,史鐵生的精神家園在地壇。”把握了“我”與“地壇”的關系,就等于擁有了一把理清全文思路的鑰匙,這樣導入新課,充分顯示出教師厚積薄發(fā)的知識底蘊。
郫縣三中的鄺文娟老師教授《漫話清高》一文,要求學生回答“清高”一詞的含義,它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學生回答后,她并沒作正面評點,而是要求學生結合讀課文以理解“清高”的確切含義。學生為了搞清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便如饑似渴地讀起課文來,這種引而不發(fā)的開講,達到了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之目的,其效果自不待言。
四、圖片演示創(chuàng)設情景
這次優(yōu)質課比賽,參賽教師都不約而同地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語文教學。但是,如何把形象、畫面、聲音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氣氛,調動情感,激發(fā)興趣,吸引注意,引發(fā)思考,使語文導入既豐富多彩,又切中肯綮,則要看參賽教師的本事了。
綿陽南山中學的蔣忠老師在指導學生賞析奧地利象征主義詩人里爾克的《豹——在巴黎動物園》一詩時,首先打開視頻,屏幕上出現在原野里迅猛奔跑的豹,然后問學生:“這些豹具有什么特點?”(生答:兇猛、矯健、霸氣)老師又問:“如果把這些自然的精靈囚禁在籠子里時,它又會怎樣?”(生無語)老師:“好,我們翻開課文,閱讀里爾克的詩歌《豹》。”這樣開講,屏幕上迅猛奔跑的豹那種兇猛、矯健、霸氣,與詩歌中囚禁在籠中的豹的絕望、麻木、無力形成了鮮明對比,使學生很快就把握了詩歌的感情基調——無奈與悲哀。值得一提的是:雅安中學的王瑜老師在講《豹——在巴黎動物園》一詩時,也是先投影豹的圖片給學生以直觀認識開講,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廣安武勝中學的田繼謀老師在指導學生賞析《山居秋暝》一詩時,首先在屏幕上投射出四幅山水美景圖,然后問:“同學們,這樣美麗的地方,你愿意居住嗎?”學生有回答山清水美,愿意居住的;有回答遠離現代化,生活不方便,不愿意居住的。田老師順勢說道:“唐朝有個詩人叫王維,他就愿意居住。為什么他愿意居住呢?請大家認真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边@樣由圖片演示自然而巧妙地進入了新課,真是天衣無縫,不留半點痕跡。
五、引用材料激發(fā)興趣
好奇心強,是中學生的顯著特點之一,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變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開講中引入材料,導入新課,激活思維,使學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
如廣元外國語學校的陳子衛(wèi)老師講《漫話清高》一課時,是用這樣一則材料導入新課的:“傳說上古帝王堯年老時,打算讓天下于許由。堯說:‘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回答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獲得了大治,而我卻還要去替代你,我將為了名聲嗎?……堯從此再未訪到許由的蹤跡。人們紛紛稱贊許由的清高。今天,我們有時仍會聽到人們用‘清高一詞評價他人?!甯邽楹我?哪些人可稱為‘清高?今天我們還要不要‘清高?”由此導入新課,學生不僅迅速把握了“清高”的含義,而且產生了尋根究底的濃厚興趣。教師設置的三個問題,層層深入,緊扣課文,巧妙地把學生帶進了新課的學習之中。
而宜賓一中的周瑤老師在講《雨霖鈴》一詞時,則由當代流行音樂引入北宋的流行音樂——宋詞,再簡要介紹柳永的潦倒失意與本詞中的悲愴離別,選擇這樣的切入點導入新課,亦可收到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導入語的設計遠不止以上五種,還有質疑問難、層層深入,對比辨識、啟發(fā)點撥,巧設懸念、喚起期待,借助歌曲、入情入境,援引實例、典型引路,用語機智、妙趣橫生等多種手法。根據不同的課文選擇不同的切入點,或介紹課文背景,或概括故事情節(jié),或介紹寫作動機,或描述精彩場面、傳神細節(jié)、優(yōu)美景物、人物形象、藝術風格等等。所以,作為開講藝術的導入語的設計應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靈活多樣,不斷創(chuàng)新。
總而言之,2009年四川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導入語的設計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正是由于有了一篇篇精彩漂亮的“鳳頭”般的開講,才會有豐富扎實的“豬肚”般的續(xù)講和干凈利落的“豹尾”般的結講,才會構成一堂堂渾然一體的高效優(yōu)質課,才會呈現出一幕幕和諧奇異的教學藝術情景,才會使得聽課的師生神游于其中又樂而忘返!
勿庸諱言,在這次“教學研討會”上,也有老師不顧講授內容和學生實際,一味追求新奇而故弄玄虛,搞形式主義,還有一些老師把導入語設計得過分繁雜冗長。我們必須明白:只有貼近講授內容,學生才能深入理解教材;只有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才會感到親切,學習的積極性才容易調動起來;只有杜絕生拉硬扯和形式主義,學生才會感到導入語與課文結合得自然貼切、天衣無縫,賞析注意才會迅速形成,賞析心理活動才會迅速展開。我們必須明白:發(fā)動開講的時間應該盡量縮短,因為開講與整個課內創(chuàng)造活動相比,只不過是序幕與全劇的關系,只能適可而止,不能喧賓奪主。精彩的開講藝術之后就是復雜微妙而又出神入化的續(xù)講藝術了。那才是一堂高效優(yōu)質課課內創(chuàng)造最為精彩迷人的地方!那才是奏出教學藝術最強音的時候!
[作者通聯:四川資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