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佳:
我女兒小青是名高二學生,從小到大她都非常乖巧、勤奮、有禮貌,與父母有說不完的話,很少讓大人操心,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但從高一下學期開始,她經(jīng)常躲在房間,有時還很晚回來,與我們說話的次數(shù)和內容越來越少,在前不久的一次考試中,小青的成績一下滑落到班上第30名。剛開始我懷疑女兒是否早戀,因為此事我們之間發(fā)生過很多爭吵,矛盾越來越大,根本無法與她交流。我什么努力都做了,既不給她施加壓力,也和以前一樣關心她。但她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既不領情也不改變。我非常痛心,以前優(yōu)秀的乖乖女,為什么突然變得如此陌生?請給予幫助,謝謝!
山東 一位焦慮的母親
焦慮的母親:
其實,像小青這樣的學生很多,像你這樣萬分焦慮的母親就更不少。這些學生的共同特點是:曾經(jīng)都是公認的好學生,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所以問題通常處于隱蔽狀態(tài)。
但他們抗挫折能力差,虛榮心、自尊心強,一旦受到較大的挫折就會承受不住打擊而突然出事,或者經(jīng)歷青春期的心理轉型期,處理不當而逐漸出問題,男孩女孩都是如此。從原來的優(yōu)秀生到問題學生,讓教師或家長措手不及,百思不得其解,造成這些問題通常是以下原因:
一、期望值過高。自己或父母期望過高,心理壓力大,導致學習障礙。
二、青春期問題。如早戀、交友、發(fā)育問題等。
三、心理素質問題。受挫能力差,自信不足。
四、親子關系障礙。父親的功能缺失,母女溝通不正常,互相不信任。
五、心理轉型期問題。青春期孩子逆反心強、自控力差。
既然已找到原因,解決起來就不困難了。首先是家長要調整心態(tài)。你充滿焦慮,表情和行為肯定就會走樣,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出了問題后,此時你的“一切努力”(不給她壓力,和以前一樣關心她等)很可能只是一種被動和放縱,這樣顯然不能解決問題。其次,要針對上述原因采取具體措施,你要調整期望值,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建立合理的目標;要真正尊重和信任孩子,交流時善于發(fā)現(xiàn)她的優(yōu)點,目的性不要太強;發(fā)揮父親的教育功能,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學習之余安排豐富的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好和特長,增加交流的機會和內容;
最后,你還可以尋求專家的幫助,提高孩子情商,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猶如亂麻,家長不能硬來,要講究科學,找到突破口,一旦切中問題,一解百解,才可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
郭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