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目前社會競爭激烈,學校教學任務(wù)重,家長對子女期望值高等原因,造成一些學生只顧埋頭讀書,很少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集體活動。因此,易形成人際交往障礙、心理封閉、對學習反感等不良行為。一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導致心理扭曲、失衡。本文通過個案實例,對新時期如何加強師生情感交流、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做了一些分析、探討和研究。
關(guān)鍵詞:師生交流;學生思想教育;個案分析;班主任工作
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一則調(diào)查,在接受調(diào)查的110名教師中,78%的人表示與學生在交流方面存在困惑。事實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及行為習慣在社會不良因素的入侵以及家庭、學校教育滯后等因素影響之下,確有讓人擔心甚至痛心之處。如部分學生在校不守紀律、打架斗毆、不請假外出,對師者教育充耳不聞;出校進游戲廳、網(wǎng)吧,游手好閑,唯我獨尊等。作為教師,我們深感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sh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理應(yīng)思考并探索新時期學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以適應(yīng)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和學生個體的需要。
一、個案背景
幾年前,我所帶的高二(1)班來了一個被北京市某重點中學勒令在3個月內(nèi)退學的學生,他叫王鋒(化名)。和王鋒第一次見面時,他的表情煩躁不安,神態(tài)恍惚,談吐似乎是看破紅塵,冷漠,傲慢,不把老師放在眼里。據(jù)說在原學校時經(jīng)常逃學,成績差。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也是無能為力。有時孩子半夜起來把腦袋胡亂撞在什么地方弄得頭破血流。為此,家長經(jīng)常不上班留在家里陪著他……
二、個案工作記實——加強師生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徑
面對如此棘手的學生,感受著家長期待的目光,我深深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身為教育工作者,一種使命感在內(nèi)心油然而生。于是我開始了對這名學生的轉(zhuǎn)化工作:
1.在“了解”上下功夫
蘇霍姆林斯基說:“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也談到:“你必須好好地了解你的學生之后,才能對他說第一句話”。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家庭情況、社會交際等等,才能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王鋒同學剛來到我們班,我就注意從各個角度觀察他的各個方面。由于他心理素質(zhì)差、怕見人,和我談話都出汗、緊張甚至結(jié)巴,所以我對他的態(tài)度也就特別地注意,我擔心一個他認為不對的眼神和動作,都會給他帶來不良的心理刺激。我首先在態(tài)度上尊重他,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上課叫他回答問題,只要他回答正確,我就在班里肯定他。我本想用鼓勵的方式激活他內(nèi)心深處積極上進的因素,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他表情不對,我看到他皺眉、心情不安、煩躁。還有一次,他幾次月考成績不錯,我把他推薦出去,年級準備在大會上表揚,結(jié)果就因為要表揚他,下午的年級會他不參加了,連下午的課都沒來上。盡管如此,我沒有批評和埋怨他,畢竟我已經(jīng)了解了他的心理狀況,他是不愿意在公共場合下接受表揚。他見我仍很正常地對待他,便平靜了好多。
2.及時進行溝通和交流
作為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學生,要體貼和關(guān)心學生,要及時與他們進行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guān)心和真誠。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我決定有針對性地和王鋒談次話。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首先我指出了他身上的一些優(yōu)點,如儉樸、聰明、成熟、有個性等等;其次,我要求他不脫離集體,除按時上課外,還要參加體育鍛煉及學校、班級各項活動;最后我問他還有沒有需要我?guī)椭鉀Q的問題。感受到我的真誠,他于是打開了話匣子:“老師,我第一次和你見面,就看出你是對學生負責任的老師。”也許正是因為我給他這么一個印象他便滔滔不絕地向我講述了他的許多往事。他離家出走后,便與一些整日無事可做的小混混在一起,他們認為這個社會是不公的,是陰暗的。他還振振有詞地對我說:“毛澤東時代的精神是麻醉劑,現(xiàn)代愛情是麻醉劑,金錢是麻醉劑,還有老師你剛才的表揚也是一種麻醉劑,這不過是你想控制我的一種手段。你對我要求別太高,我父母給我安排的美好前途都已被我打得粉碎。我這次回學校,無非是想拿個高中文憑,其余的以后再說。”這次談話雖不成功,但畢竟他能告訴我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我已經(jīng)感覺到了這是一次很好的開端。
3.努力尋找閃光點
我在一篇文章中讀過這樣一句話:教師應(yīng)該懂得欣賞,教師應(yīng)該是尋找寶藏的人。對于王鋒這樣的學生,他的心靈深處長期受到壓抑,有自卑心理,缺少自信,也缺少周圍人對他應(yīng)有的尊重,他渴望被欣賞和肯定。與王鋒第一次談話后,我的第一感覺是他作為學生缺少對老師尊重的成分,張口閉口都是你、你的。第二感覺就是這種談話不是老師與學生的談話,像是一位歷經(jīng)風雨見過大世面并領(lǐng)悟出人生真諦的人在教導一個不諳事事的孩子。盡管如此,我還是盡量去理解他??粗龡l斯理、滔滔不絕的真情表露,這不正是他內(nèi)心深處有價值的閃光點嗎?如果引導好,他身上是具備能證實自身社會價值的某種能力的。他的口才好,語言表達邏輯性強,不落俗套,有思想。正是及時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所擁有的這些閃光點,使我從此調(diào)整了對他的工作方式和談話方式。
4.恰當?shù)鼐C合運用表揚與批評
每一個人的成長中都有成績,也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對這些成績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會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學生一旦有了毛病,或犯了錯誤,教師也應(yīng)及時指出。雖說如此,我還是WRWtWC/iGnNxTe1EGRrXhQui9gi3IM5m/tfOrkm9cn4=意識到對王鋒這樣的學生還是要區(qū)別對待。他不喜歡公開接受表揚,對別人的批評更是十分的敏感。于是我在他身上恰當?shù)剡\用了表揚和批評,并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記得他頭一次參加班級大掃除的時候,他與同組的張濤同學把玻璃擦得特別干凈。然后他來到我面前說:“老師,你讓我擦的這塊玻璃我擦完了,可以走了嗎?”我沒有要求他別的,就讓他走了,并且投給他一個微笑。第二天在全班總結(jié)衛(wèi)生情況時,我只表揚了張濤這組擦得好,沒點他的名,看得出他已經(jīng)沒有煩躁不安的神態(tài)了,后來和我相處也不再緊張、出汗,說話也不結(jié)巴了。在他不在的時候,我在全班有選擇地介紹了他的情況,并且表揚了他學習刻苦、成績提高很快的優(yōu)點,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和他接觸。但他認為班里的同學沒有能和他談得來的,還說和同學接觸越多,就會越覺得厭煩。我沒計較他所說的話,我省去了我為他在同學中做工作的細節(jié),也沒有指責他不理解同學對他的好,因為我知道他表面的玩世不恭隱藏的正是一種強烈的自卑感。相反,我還是希望同學們熱情地對待他。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他對同學的敵意居然消除了許多,能和大家正常來往了。這樣的結(jié)果使我越發(fā)地感受到:表揚的確能激勵人,但要看是對什么樣的人在什么樣的場合下進行表揚;合乎情理的嚴厲批評固然有效,但在運用批評的過程中如果還能讓學生體會到一種對他們的充滿人情味的關(guān)懷,效果則會更好。
5.抓準醒悟和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時機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注意把握好教育時機。因為人的行為常常受到其情緒的影響,而情緒在情感的表現(xiàn)形式方面具有較大的情景性、激動性和短暫性,因此要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積極情緒,就有個時機問題。抓好時機,則事倍功半。我在他情緒和讀書都穩(wěn)定下來后,第二次找他談話。我希望他交一些思想健康的、能給他帶來好心情的朋友。我還鼓勵他說:“你學習成績提高快,腦子聰明,一定能考上大學?!庇錾现芰⒅苋招菹?,我還打電話和他聊會兒天。正所謂“潤物細無聲”,我把握良機與他進行的情感交流真正起到了作用。記得有一次我在班里說要印一套有關(guān)東城試題的會考練習題,只想讓學生家長幫我復(fù)印一份,結(jié)果他下課悄悄對我說:“老師,我能幫你印”。過幾天,他拎了兩大包卷紙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找到我,這讓我特別的感動,這使我意識到我漫長而又艱難的轉(zhuǎn)化工作終于有了結(jié)果。就這樣一年過去了,他和剛來的時候相比像是變了個人。在高考中他以467分的成績考入深圳大學。
三、對個案的思考
在對待學生時,我們總期盼他們事事聽自己的,認為這樣可以省去許多麻煩,是要求讓他“做什么”,而不是讓他從內(nèi)心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忽略了學生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們常常以為他們的思想就是不服從我們,反抗我們。我們勸他們拋棄自己的思想,而試圖用自己的思想來改變和填充他們的頭腦。我們想塑造學生的性格、頭腦和品質(zhì),好像他們是一塊很軟的橡皮泥,任我們?nèi)ァ澳蟆?。從學生的觀點看,這就是專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影響和引導他們,而是意味著我們不能強迫塑造他們。孩子的不聽話、反抗,有時就來自于這種對專制的對抗,并不是說的沒有道理或者他沒有聽懂你的道理,而是我們采用的方法不易于被接受。如果我們能夠主動地接受孩子們的思想,與他們一起交流,研究可能的結(jié)果,經(jīng)常問:“那樣的話將會有什么發(fā)生?”“你會有什么感覺?”如果這樣,學生就會想到,在解決學習及人生疑難的問題上,他有了同伴,有了可以信任的人。溝通也就成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因為真誠能喚起信任,信任度和接納度有多高,傳遞的教育影響的接受度就有多高。讓我們學會溝通,贏得成功的教育吧!
參考文獻:
[1]李伯黍.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1.
[2]曾仕強,劉君政.人際關(guān)系與溝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劉庸.說話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溝通技巧〔M〕.接力出版社,2006.
[4](美)馬蒂·布朗斯坦.有效溝通〔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5]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