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良
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之所以出名,就在于它是“民告官”的一個典型。
如今,工商局似乎頂風作案,與網商玩起了貓鼠博弈,占據行政制高點的管理者,居然被百度百科羅列出亂執(zhí)法、亂管理、亂收費等四宗罪,這顯然是與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初衷相違背的。我們眼睜睜看著來自淘寶、拍拍、易趣的“網商六君子”,一次次向上遞交代表民意的《聽證申請書》,又一次次地被退回。這再次暴露了公平與效率的雙輸結果,可憐而可悲。
無法建立公平對話的平臺,一批批網店賣家的希望泡湯,電子商務之路布滿荊棘,難道這就是“權為民所系”的真實表達?要網商辦營業(yè)執(zhí)照,卻沒有出臺任何細則,讓人很懷疑此政策的執(zhí)行力。此外,網商都是小本經營,每月賺個幾百元,要是納入個體工商戶范疇,固定納稅120元、商用電費每度為2元,誰還撐得住?莫非工商局想讓電子商務產業(yè)從此喝西北風去么?同時,放棄小本生意,意味著給社會砍掉超過400萬個就業(yè)機會,由此帶來的就業(yè)問題莫非工商局都想好出路了么?拉虎皮、扯大旗,強推營業(yè)執(zhí)照,披著防范網絡欺詐的外衣,卻無視淘寶、拍拍等運行多年的、相對健全的信用評價制度和消費者權益保障計劃,簡直是野蠻的暴行。而且還不顧民意,一意孤行,如此執(zhí)法,如此行政,當然不招人待見。
中國的電子商務是廣大網民在探索中逐漸建立起來的,這是一種民間的默契與合作,用每個人的一點心力,共同營造了一個有保障、可操作的商業(yè)氛圍,很親切,很便捷,這種行為是具有公益性質的。但是,以公權謀私利,那就是腐敗。工商局勾結名索網推出工商電子牌照認證的事件,屬于權力部門利用“立法、執(zhí)法、商業(yè)服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銜接不緊密”的漏洞,謀求私利的腐敗行為。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網商要直面工商局討個說法,對方答復是人大立法出了問題;求證人大,人大說立法沒問題,是曲解執(zhí)行;問責政府,政府回應說工商部門獨立行政……究竟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讓網商的利益表達遭遇“三不管”的尷尬?最后,“網商六君子”只好在律師的幫助下針對北京市工商局以及名索網提起行政訴訟。
在這場公益訴訟的背后,“秋菊”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