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 蘇
飯局,似乎是個極有中國特色的詞語,有不少朋友在飯局間大感疲于奔命,哪怕是外企雇員也不免此風(fēng)。
英國首相艾登曾用三道菜當(dāng)國宴招待過周恩來總理,于是國人留下一個印象: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興大吃大喝。據(jù)我觀察,西方人的確不大有“飯局”這個概念。在他們的文化里,吃飯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補充熱量而已,以至于很多歐美人士中午不過是幾個橘子一支香蕉打發(fā)胃腸。
這個概念卻不能用在日本人身上。日本的飯局不但多,而且常常吃不飽,回來還要自己給五臟廟加料。
日本的飯局菜式眾多,往往一頓飯下來一二十道菜,盤子大碗大,但菜量少得可憐,一道菜分到每個人的盤子里不過一勺一口而已。您想啊,一個大盤中三分之一的面積是裝飾的菊花瓣,三分之一放調(diào)料,菜量要大才會令人奇怪。于是即便二十道菜也不過二十來口。吃一個日本飯局常常要用三四個鐘頭,這二十來口菜分成三四個小時上來,其充饑水平可以想象。花掉寶貴的時間勞神勞力地應(yīng)酬幾個鐘頭,居然還不得一飽,有的朋友不免對日本人頗有腹誹。
菜量少應(yīng)該可以理解,喝一杯茶還要一個鐘頭的民族,吃頓飯用三個鐘頭算新鮮么?這倒可以有效地避免一晚上趕三個飯局的麻煩。而且,如果了解日本人對于飯局的思路,這種馬拉松式的吃不飽飯局,就更應(yīng)該得到理解。
同樣作為東方國家,日本和中國一樣,自古以來就把飯局當(dāng)作溝通感情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至今長盛不衰。即便是日本最普通的職員,每個星期都少不了一兩次飯局。時間通常是周末,辦公室的同僚們一起出動,下飯館吃一頓算是慣例。此外還有五花八門的名目,什么“忘年會”、“送別會”、“新人會”……不過,這種飯局可不是能夠輕易推辭的。在中國,不參加飯局頂多是不給朋友面子,在日本,不參加飯局就有丟飯碗的危險。因為日本的飯局是一種“官方”性質(zhì)的活動,它的作用在于增進(jìn)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培養(yǎng)同僚之間的感情,也是協(xié)作單位之間增強聯(lián)系的紐帶。說到底,這還是工作的一部分。
日本的公司或機構(gòu)有著強烈的等級觀念,平時上下級之間界限嚴(yán)格,極少交流感情,只有在酒桌飯局上雙方才會放下身段,坐在一起稱兄道弟。這時,日本的老板也會講笑話,員工也可以無所顧忌地高聲談笑(事后想來,他們貌似無所顧忌,卻絕不會隨便到失禮和忘卻自己身份的地步)。日本人的生意也喜歡在酒桌上完成,往往協(xié)作單位的幾個頭頭一起喝了幾杯后,今后的合作意向就得到?jīng)Q定。
這種飯局雖然不是硬性規(guī)定參加,但總是不參加飯局的職員一來會被認(rèn)為不合群,難以駕馭,二來會被認(rèn)為不肯把自己的時間投入飯局,為公司的業(yè)務(wù)努力。這當(dāng)然意味著他對公司感情不夠深,而且沒有協(xié)作精神。日本的員工不乏因此丟了飯碗的。
既然日本的飯局承載著這樣的社交功能,“吃”本身就不再是飯局的重點。
其實,日本的飯局費用相當(dāng)高昂,每個人的平均消費都在五千日元上下,在中國可以請兩桌人了。但是,日本飯局更重視每道菜的特色和精美,而不在乎是否讓客人吃飽。比如,那生魚片雖然只有一口,恐怕幾百日元已經(jīng)就此下肚。這其中的奧秘大概來自于日本人涇渭分明的性格。他們這種性格給日本的社會文化帶來相當(dāng)影響,如果對比中國,是頗為有趣的。比如洗澡,中國人并不回避泡澡帶來的愉快,也會在浴池中一邊搓洗一邊享受,而日本人既然把泡澡的目的定位為感受熱水的舒適,于是必須先在外面洗好了才跳進(jìn)去泡——在他們心里,洗澡和泡澡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再比如茶道,中國人欣賞茶的品位是有名的,但是品茶同時也不回避解渴,如果茶水甘洌還會備受贊賞。而日本人既然是品茶,就只能是一小杯,慢慢感受其味道。在他們心里,品茶和解渴也是兩回事,同樣不能混為一談。既然如此,雖然飯局同樣被視為社交場合,中國人并不反對一邊談事情一邊吃得朵頤大開,而日本人則更多是把飯局中的“吃”作為一種飲食的藝術(shù)來欣賞,吃飽不是目的。所以,在日本吃飯局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要把握好其中的禮和度,足以讓人隨時繃緊一根弦。然而,日本的飯局也的確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以我的看法,其先進(jìn)之處至少有二:
第一,日本的飯局中絕不勸酒,想喝酒的人也不會自己倒,而是做勢給別人倒酒,別人就明白他是想喝了,會反過來給他滿上。日本飯局中不勸酒的原因之一是這里有很多與業(yè)務(wù)有關(guān)的事情,日本人普遍酒量一般,真喝多了恐怕會出無意之失,于是大家心照不宣,自我控制。另一個原因是出于對個人意愿的尊重。
第二,日本的飯局原則上是自己掏腰包。每個星期的聚餐都是員工各自繳納自己的餐費,由臨時選出的干事負(fù)責(zé),吃完后多退少補。為新員工接風(fēng)等特殊情況時則為老板掏腰包。極少公款吃喝的現(xiàn)象。因此,大多數(shù)日本員工每個月都會預(yù)留固定比例的工資作為應(yīng)酬用款,高級管理層的比例較高,多達(dá)5%-20%。盡管參加一些飯局并不是每個員工都心甘情愿,但是對于公私分明的原則日本職員都能夠自覺遵守,自覺自愿地拿出自己的錢來付賬。也許就是因為如此,日本飯局雖多,卻并未成為千夫所指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