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康 許小冬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16;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摘 要:調(diào)查分析了1999-2005年來23所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發(fā)展狀況,結果表明: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呈逐年增設趨勢,選擇增設的項目受當時社會上新興、時尚項目發(fā)展流行的時間順序的影響。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種類比例上占一定地位,但在教學時數(shù)比例上較低,教學由引進的老項目教師和原來的其它項目教師經(jīng)過自學或簡單培訓后承擔。新增項目課程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是體育功能發(fā)展變化在高校這一系統(tǒng)內(nèi)的反映。新增項目課程仍有發(fā)展的空間。建議根據(jù)學生需求,辯證地、適當?shù)卦鲈O新的項目體育課程,可以考慮選擇社會上流行的,具有休閑娛樂性的項目;對于已經(jīng)增設的各項目課程,可以擴大其授課單元、增加其總學時數(shù);適當增加專業(yè)師資,重視師資培訓工作。建議要注意辯證思維,既要發(fā)揮新增項目課程優(yōu)勢,又要發(fā)揮體育課程整體優(yōu)勢,要對發(fā)展變化的體育功能有正確的理解,辯證地發(fā)展新增項目體育課程。
關鍵詞:新增體育項目;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體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807.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0-1395-04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port Courses in Colleges
FU Wen-kang1, XU Xiao-dong2
(1.Nanjing University.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Jiangsu China; 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port courses in colleges from the year of 1999 to 2005.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new sport courses have an ever-increasing tendency, and the events in these course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ime order of popular and fashionable events in society. The new sport courses have a considerable status in types and proportion, but are in a low proportion in teaching hours. What's more, the teachers responding for these courses mainly consist of newly-employed and already-employed teachers of traditional events who are self-educated or have received a short-term training in the new 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ports courses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 of sport in colleges, and they still have a great capacity of growth. Accordingl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onsidering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should dialectically and properly offer more new sport courses, especially in some fashionable and entertaining events in society; those already-offered courses should be enriched in teaching units and total teaching hours; more professional teachers should be offered properly and training for teacher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t proposes that while the new sport courses try to demonstrate their strength, the overall teaching of sport courses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 new sport courses should develop dialectically with the guide of insight into the ever-changing function of sport.
Key words: new sport events; new sport courses; function of sports
體育的功能是指以其自身特點作用于人和社會所能產(chǎn)生的良好影響,體育最本質(zhì)的功能是強身健體、增強體質(zhì)[1]。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下,體育功能得到了發(fā)展[2]。有學者提出新時期對我國體育功能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發(fā)揮體育健身和娛樂功能,普遍增強人民群眾的體質(zhì),滿足人發(fā)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應當是我國新時期體育工作的中心任務[3]。有學者提出體育功能有主有次,有強有弱, 但卻不是固定的,而增強體質(zhì)可能是體育的特有的主要的功能之一,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在相同歷史階段的不同社會形態(tài)和政治背景下,在不同的學段,不同的教學、不同課上就很有可能不是主要功能[4]。學者田雨普提出,新時期在體育功能中健身功能是基礎和核心地位的,他分析的體育的健身作用包括促進優(yōu)良品質(zhì)、提高市民健康水平,還有消除不良心理反應滿足小康社會人們對強身、健美、休閑等體育發(fā)展的新需求[5];其他學者也有相關表述[6,7]。雖然不同的學者對體育功能論述不盡相同,卻反映出一定的共識,即體育功能是不斷發(fā)展的、目前體育功能除繼續(xù)保持增強體質(zhì)的基本功能,它的健身、休閑娛樂性功能及所具有的人文功能則突顯出來,人們對體育的健身、休閑娛樂性功能日益的重視,同時,社會上一些休閑娛樂性同時又具有鍛煉性和競技性的運動項目受到大眾的歡迎并流行。
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大部分是以某種運動項目或技能為載體來組織課堂教學,完成教學目標的,即體育教學基本上都是以體育項目教學來完成的。近年來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探索與發(fā)展,其中一個重要的現(xiàn)象是近年來許多高校都增加了許多項目的體育課程,選擇一些新的體育項目的技能作為選項課程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
社會中體育功能的發(fā)展變化影響著高校,高校中體育功能的實現(xiàn)要通過體育課程具體去實現(xiàn),高校近些年來的體育課程改革現(xiàn)狀如何,高校體育課程新增體育項目都是哪些,具
有什么特點呢?這些狀況是否反映出了或者說符合體育功能的發(fā)展變化,這些課程今后要如何發(fā)展呢?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3所高校的體育部領導、教學秘書、資深教師、普通教師共70人,大學生340人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1.2.2 問卷法 問卷包括:高校公共體育新增課程開設狀況調(diào)查問卷、體育部教師調(diào)查問卷、學生調(diào)查問卷。問卷回收率分別為86%、90%、96.67%。對于問卷,均采用重復測量和專家判斷的方法做了信、效度檢驗,具有良好信效度。
1.2.3 訪談法 分別對教師及學生進行訪談。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與邏輯分析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的發(fā)展狀況
2.1.1 1999-2005年增設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學校數(shù)量及變化趨勢 ┆在所調(diào)查的23所學校中,各高校在1999-2005年中均增設有若干課程,各高校新增設課的具體年份各不相同,每年會有8~15所學校新增設課程。1999-2005年的詳細信息如圖1所示,增加課程在2001年出現(xiàn)了較明顯的下降,2003年的波動則很小,此外,各年份都是增加的,觀察增設課程數(shù)的趨勢線可以看出,1999-2005年新增體育課程的學校數(shù)總體上是呈上升勢。如果把每年增加課程的學校的平均數(shù)與每年平均增加的新增項目課程數(shù)目一起分析,就可以估算出增設課程的學校平均每年增加的新項目課程的數(shù)目及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
圖1 每年增加課程的學校數(shù)目
圖2 每年增課的學校平均增設的課程數(shù)
以上兩個數(shù)據(jù)表明,每年都會有高校新增體育課程,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增加這類課程,在每年增課的學校中,平均都要增加1~2門課程,這說明體育項目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引入體育課程。分析圖1中2001年增課學校數(shù)量的下降,可能是與新的課程綱要正在討論之中有關,當時為了使自己學校的改革少走彎路,很多學校持觀望態(tài)度,暫停了一些改革。
2.1.2 1999-2005年各學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項目種類、分布、項目特征、增設項目的時間特點
2.1.2.1 1999-2005年各學校增加課程的各項目的種類、分布狀況 從1999-2005年,在所調(diào)查的23所本科高等院校中,每個學校都在其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新的項目的體育課程。新增課程涉及項目種類較多,達到22項。涉及項目有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橄欖球、棒壘球、高爾夫球、手球、臺球、定向越野、輪滑、瑜珈、街舞、健美操、形體、健美、藝術體操、體育舞蹈、舞龍舞獅、散打、跆拳道、擊劍、拳擊。但是,并非所有的學校都選了所有項目,每個學校選擇的僅是其中若干項運動,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選中以下新增項目的學校數(shù)目
由被選擇次數(shù)可知,各高校大都比較集中地選擇某些項目,被選中最多的項目分別為:健美、散打、健美操、瑜珈、體育舞蹈、跆拳道、形體、網(wǎng)球、定向越野,分別都有5~9個學校選擇了它們,其中健美、散打、健美操、瑜珈、體育舞蹈、跆拳道項目分別被30.43%~39.13%的學校選擇;其次是輪滑、藝術體操、橄欖球、街舞、舞龍舞獅,分別有3~4個學校選擇了這些項目;選擇較少的有棒壘球、手球、擊劍、高爾夫、拳擊、臺球,分別有1~2個學校選擇了它們。
2.1.2.2 1999-2005年各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項目特征 1) 目前社會上流行的體育項目的特征分析。高校新增項目課程中的運動項目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它和社會上各運動項目的發(fā)展是關系密切的,社會上先有這些運動項目,高校才可能增設。近些年,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展開,大量新鮮、刺激的運動項目層出不窮,人們對這些項目或運動有著不太相同的稱謂,比如“時尚體育”[8]、“時尚運動”[9]、“新興體育運動”[10]、“新體育運動項目”[11]。根據(jù)這些概念,總結也它們的共性特征,可以方便我們把握新增項目課程的項目特征。
以上這些概念中的體育項目,都涵蓋以下幾點,即:娛樂身心、新、時尚、趣味,是健康的競技、健智、休閑、娛樂項目。這些新的運動項目在社會的推廣發(fā)展過程中,根據(jù)需要,會做一些相應的變化,比如一些休閑類體育項目在推廣中通過舉辦一些比賽,加強其競技性特點來推動其更好地流行與發(fā)展,由此也具有一些競技性特征,如健美操、體育舞蹈、輪滑、健美、街舞、有氧拉丁、攀巖、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有的項目是新近流行或引入的競技運動項目,在推動其發(fā)展中,通常淡化其競技性,挖掘、發(fā)揮、擴大它們的休閑性特點來使其更好地生存與發(fā)展,所以在推廣中加載了很多休閑娛樂的特征
2) 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中新增項目的特征分析。根據(jù)時尚體育、時尚運動、新興體育運動、新體育運動項目的概念及特征,表明目前在社會上流行的新的運動項目,以鍛煉身體娛樂身心為目的的運動項目都可屬于這些概念范疇,其中很多都可成為高校體育課程很好的課程資源。觀察上文中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中的運動項目,除羽毛球和乒乓球外(它一直有良好群眾基礎,它們不屬于上述幾個概念的范疇,以前高校開設很少,是因為它們對場地要求較高),都可以屬于以上概念中的某一個,它們與社會上流行的新的運動項目有著共同的特點,也就是說高校新增項目課程中的體育項目大部分屬于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或時尚體育、時尚運動的范疇。
既然高校體育課中的新增項目大都屬于上述這些概念的范疇,那么,高校新增的這些項目也就具有了上述分析中的這些特征。
3) 1999-2005年各學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中選擇新增項目的時間特點。從對引入課程具體年份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年份不同,項目選擇的分布特點不同,每年都較集中在若干項目上,1999-2001年引入較多的是健美操、體育舞蹈、形體、健美、散打等項目,2002-2003選擇跆拳道、街舞、網(wǎng)球、橄欖球、手球、輪滑較多,2004-2005多選擇瑜珈、定向越野、輪滑、跆拳道、高爾夫、臺球等。高校選擇增設項目的時間受當時社會上新興、時尚項目發(fā)展流行順序時間的影響。
2.1.3 1999-2005年各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種類數(shù)量與其總課程種類數(shù)量的變化及比例關系
表2 1999-2005年各校新增項目課程種類數(shù)量及
所占比例統(tǒng)計
如表2所示,1998年,在所調(diào)查的高校的體育課程中,已開設體育課程的項目種類總數(shù),最少有6門,最多有13門,平均開設有8.32個項目的體育課程;在1999-2005年的幾年中,各學校最少增設有1個項目的體育課程,最多增設的有13個項目的體育課程,平均增設有5.53個項目的體育課程。
再觀察表2中第三行第三列數(shù)據(jù),至2005年時,增設的課程項目數(shù)占體育課程總數(shù)目的40.62%,它與原來已有課程的比例占73.91%,新增課程占所開設項目課程總數(shù)的比例很大。從所有課程項目種類的數(shù)量看,新增項目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比例已快達半數(shù)。這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這幾年新增的新增項目,不包含已有的新增課程,因為在實際調(diào)查中,在1999年前也已經(jīng)有個別學校已經(jīng)開設有此類類課程,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也有個別學校中有健美、健美操、體育舞蹈、藝術體操項目。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這幾年各高校課程增設變化較大,新增課程種類較多,在項目種類比例上占有一定地位。
2.1.4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教學時數(shù)與體育課程總教學時數(shù)狀況 由上可知,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從種類上已在各學校體育課程中占有相當?shù)谋壤@只是從一個角度的反映,為此,本文還了解了各學校新增體育課程的教學時數(shù)的安排及總時數(shù)安排,以及新增項目課程的師資狀況,這樣就較為全面地了解到真正學習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學生人數(shù)及占總學生人數(shù)的情況,從而判斷出此類體育課程開展的深度及普及面,它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發(fā)展的真實狀況。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由表3數(shù)據(jù)可知,新增體育課程在幾年的發(fā)展中課時比例雖不斷增加,但到目前為止,各校的新增體育課程占到總課程比重的平均數(shù)為19.45%,從數(shù)字上看,這個比例比較低,與前面的新增課程種類占總課程數(shù)的比例有很大差距,兩個數(shù)據(jù)說明雖然新增課程在種類上已大大占據(jù)一定地位,并且有繼續(xù)增加的趨勢,但是實際的課時并不多,也就是說在所有體育課程中這種課的總量不高,只有少量的學生能真正去上這類課程,大部分學生學習的仍是老的項目。
ケ3 新增項目體育課總學時占體育課程總學時比例統(tǒng)計
問卷統(tǒng)計表明有26.3%的學生因缺少名額而沒選上新增項目課程。說明目前開設的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還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學生對新的項目的選項課還是有需求的,但是這個需求有多大,還需要進一步的調(diào)查,在實踐中嘗試、總結。
2.1.5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師資狀況
表4 1999-2005年引入師資數(shù)量及教授新增課程師資
注:引進新增項目體育教師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也包含副項是此類項目的教師。
統(tǒng)計結果表明,各高校是在1998年后開始不斷增設課程的。增設新項目課程的學校,2005年教授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教師人數(shù)平均為7.63人,在這幾年中引進的教師人數(shù)平均為10.68人,按照這兩個數(shù)據(jù),需要有7.63名新增項目教師,但這幾年中新增項目師資引進人數(shù)為2.78人,這幾年擴招需要增加老項目教師數(shù)平均為4.07,實際引進為7.9(10.68與2.78的差額)。
通常高校引進老項目師資教授新增項目或由原來的其它項目師資轉(zhuǎn)項教授新增項目。對于這些教師掌握新增項目知識、技能的途徑,調(diào)查結果顯示,通常有幾種途徑,自學自練、到社會上學、學校其它教師傳授、培訓等,最多的為前三種,分別所占的比例為32.12%、20.45%、27.36%,只有一些特殊項目是去參加一些正規(guī)的培訓,如定向越野、龍舟、瑜珈等。
2.2 對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發(fā)展狀況的分析 高校作為社會的一個系統(tǒng),高校體育作為整個體育范疇的一部分,社會大系統(tǒng)的變化會影響到小系統(tǒng)的發(fā)展變化;而且高校具有對新興事物相當敏感,有極強融合性,對文化的多元性能夠理解與尊重的特點;此外,高校的主體大學生群體,也有著新奇、好嘗試、熱情、活力、從眾、追求新事物的心理特點,所以,高校的學生群體需求能夠反映當前這些體育功能的運動項目,由體育功能轉(zhuǎn)變而出現(xiàn)及發(fā)展的這些運動項目被引入高校也有其必然性,體育功能的發(fā)展變化也必然會在高校體育中有所反映與體現(xiàn)。
從上述新增項目課程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高校新增課程的項目種類涉及22項,除羽毛球、乒乓球外均屬新興、時尚類體育項目的范疇,新增加課程的項目表現(xiàn)出新穎性、時尚性、休閑性、娛樂性、鍛煉性、教育性等特征。在被調(diào)查的高校中,每所高校都新增了課程,并且新增課程在種類上有較高的比例,高校選擇增設項目的時間受當時社會上新興、時尚項目發(fā)展流行順序時間的影響,這種種狀況都反映著一種必然,即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高校出現(xiàn)、發(fā)展不是偶然的、某些人心血來潮之使然,而是有其理論背景的,它吻合了體育功能的轉(zhuǎn)變,是當前體育功能側(cè)重于健身、休閑娛樂等功能的反映,是新時期體育功能發(fā)展變化的一個必然結果。換句話講,高校新增課程的增加及需求是體育功能發(fā)展變化在高校這一系統(tǒng)內(nèi)的反映,高校的課程增設改革符合了體育功能的變化。
各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種類上占有較大的比例,且具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是目前已開設的新增項目課程的范圍很有限,未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只有少部分學生學習新增項目課程。既然有需求,就意味著還有發(fā)展的條件與空間,在實踐中可以繼續(xù)發(fā)展。所以,在實踐中,對于已開設或決定開設的項目要有足夠的重視,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挖掘潛力,比如擴大授課單元、增加學時,重視師資培訓工作,改善師資隊伍的專兼項結構、提高業(yè)務能力等。但是,學生的需求究竟有多大還未知,需要進一步研究;同時,上述的數(shù)據(jù)也反映出:目前在高校體育課程中老項目課程所涉及的學生范圍還很大,老項目課程在實踐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提示我們注意:任何事物的發(fā)展要有度。
體育的基本功能是增強體質(zhì)、強身健體,當前體育的功能發(fā)展變化,對體育休閑娛樂功能的認識加深及重視,并不意味著可以輕視或否定體育原有的功能。在體育課程中,新增項目的開設反映了實踐中要求體育發(fā)揮更多、更滿足需求的功能,體現(xiàn)出更多的價值,這是有利的一面,在重視休閑、娛樂、健身的同時,也要注意增強體質(zhì)功能的發(fā)揮,若過分地、完全追求體育休閑娛樂價值,偏廢、摒棄體育的基本功能等就會對體育功能的整體發(fā)揮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體育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教育功能。這個教育是全方面的,除了身體的教育,還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yǎng)意志品質(zhì),培養(yǎng)健全人格,促進心理健康、培養(yǎng)合作和競爭精神,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等。涉及到具體體育項目,對教育功能的發(fā)揮也是各有側(cè)重的,比如說老項目課程中球類項目對于學生的團結合作、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不可低估的,田徑、體操項目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動作的敏捷協(xié)調(diào)以及吃苦耐勞等優(yōu)秀品質(zhì)也是不可低估的,這可能是某些新增項目不能完全帶來的。
所以,高校在增設新項目體育課程及重視其發(fā)展時,不論是從認識上還是實際操作中,都要全面地、一分為二地謹慎進行,要辯證地理解體育功能的發(fā)展變化,既要注意需求,使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體現(xiàn)出獨特的特點、發(fā)揮體育休閑娛樂等功能,還要注意原有功能的發(fā)揮;既要認識到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也要充分正確認識到老項目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要發(fā)揮新增項目課程的優(yōu)勢,還要發(fā)揮體育課程的整體優(yōu)勢。在實踐中要辯證、理性地進行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開設及發(fā)展,反映到課程中,就是要客觀地發(fā)展新增項目體育課程。
3 結論與建議
3.1 1999-2005年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發(fā)展狀況 ┆1) 在被調(diào)查的23所高校中,每年增設課程的學校有8~15所,并且總體呈逐年上升勢。
2) 1999-2005年增設的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項目種類有22種,主要分布在健美、散打、瑜珈、體育舞蹈、跆拳道、健美操、形體。新增項目具有新穎性、休閑娛樂性、鍛煉性,教育性等特征。高校選擇增設的項目受當時社會上新興、時尚項目發(fā)展流行的時間順序的影響。
3)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數(shù)量占目前體育總課程數(shù)量的40.62%,在種類比例上占一定的地位。
4)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開設范圍較小,其總學時數(shù)僅占總課程學時數(shù)的19.45%,未能滿足學生需求。
5) 幾年來平均增設5.53個項目課程,引進2.78名新增項目專業(yè)師資,新增項目的授課大部分由引進的老項目教師和原來的其它項目教師經(jīng)過自學或簡單培訓后承擔。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發(fā)展吻合了體育功能的轉(zhuǎn)變,是當前體育功能側(cè)重于健身、休閑娛樂等功能的反映,是體育功能發(fā)展變化在高校這一系統(tǒng)內(nèi)的反映。新增項目課程仍有發(fā)展的空間。
3.2 建議 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可以考慮適當增設新項目體育課程,并選擇社會上流行的,具有健身休閑娛樂性的項目。對于已經(jīng)增設的項目課程,可以通過適當擴大其授課單元、增加其總學時數(shù)來滿足學生需求;要適當增加專業(yè)師資,在未能引入合適專項教師或有其它綜合考慮時,要中強對轉(zhuǎn)項授課教師的培訓,注意提高師資隊伍的專兼項技能及業(yè)務能力。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整個發(fā)展過程中要注意辯證思維,既注意發(fā)揮新增項目課程的優(yōu)勢,又要發(fā)揮體育課程的整體優(yōu)勢,要對發(fā)展變化的體育功能有正確的理解,辯證地發(fā)展新增項目體育課程。
參考文獻:
[1] 田雨普.新世紀我國體育的功能與作用[J].體育學刊,2004(4):5-7.
[2] 田雨普.新時期體育功能的證認識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3(8):14-16.
[3]梁曉龍. 體育和體育的功能與作用[J].體育文化導刊, 2003,4:3-5.
[4] 譚華.高校體育課程功能的歷史演變[J].體育學刊,2005(1):19-21.
[5] 胡玉華.新時期我國體育功能的演變與發(fā)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9):17-19.
[6] 蔡俊五.時尚體育的十大特征[CP].體總網(wǎng):http//www.sport.org.cn
[7] 邢小泉.提出時尚概念的原因[CP].體總網(wǎng):http//www.sport.org.cn.
[8] 時尚運動與全民健身研討會報道[CP].體總網(wǎng):http://www.sport.org.cn.
[9] 顧曉艷,徐輝.新體育運動項目:現(xiàn)代人追求的時尚運動[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2002.
[10] 2002年8月下發(f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http//202.112.16.135.
[11] 李井平,康建敏,樊炳有.時尚體育興起的社會背景及其價值[J].體育與科學,2004,25(5):32-34.
[12] 王章明.對體育教學流行理念的追問[J].體育與科學,2004,25(3):75-77.
[13] 楊晶.如何在學校開展新興體育運動項目[J].體育師友,2005(1):23-24.
[14] 劉昕.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改革與重構——兼論《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1):1529-1532.
[15] 毛振明.對體育課程整體設計(大中小學課程銜接)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5):65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