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江 王小春 龔建亭
(西安交通大學體育部,陜西 西安 710049)
摘 要:實驗以優(yōu)秀女子足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對28名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隨機分為服藥組和對照組各14人。實驗期間,受試者都進行同等大運動量訓練,實驗前后抽靜脈血檢驗。結果:1) 服藥實驗組血清CK活性由194.93±72.97(u/L)降低至140.14±39.11(u/L),n=14( P <0.01);對照組血清CK活性由194.79±72.22(u/L)升高至307.93±134.43(u/L),n=14( P <0.01)。2)服藥實驗組BUN水平由5.92±0.91(mmol/L)降低至5.00±1.12(mmol/L),n=14 ( P <0.05);對照組BUN水平由5.93±0.98(mmol/L)升高至7.00±1.65(mmol/L),n=14 ( P <0.05)。3)服藥實驗組BLA水平有顯著降低,而對照組則沒有出現(xiàn)這種情況提示:里必度可以減少細胞細微損傷;減少蛋白質分解,促進疲勞的消除;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為運動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
關鍵詞:里必度;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
中圖分類號:G80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0-1381-0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ibidu Eliminating Elite Women Soccer Players' Fatigue
LIU Chang-jiang, WANG Xiao-chun, GONG Jian-t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Shaanxi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takes elite women soccer players as its research object, using double-blind method, stochastically divides 28 players into medicine group and comparison group, each 14 play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al, exercise training of the same level is carried out, and vein blood is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Results:1) CK of the medicine group decreases from 194.93±72.97(u/L) to 140.14±39.11(u/L),n=14(P<0.01)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s from 194.79±72.22(u/L) to 307.93±134.43(u/L),n=14( P <0.01).2) The BUN content of medicine group decreases form 5.92±0.91(mmol/L) to 5.00±1.12(mmol/L),n=14( P <0.05)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s from 5.93±0.98(mmol/L) to 7.00±1.65(mmol/L),n=14( P <0.05).3) The BLA of the medicine group decre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doesn't change. Note: Libidu is allowed to reduce slight cell injury and protein decomposes, and promotes the weary elimination; In the maintenance the environment stability, it provides goo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movement.
Key words: Libidu; CK; BUN; BLA
良好的身體機能狀態(tài)是發(fā)揮最佳運動能力的關鍵。對人體而言,有賴于不同肌群協(xié)調有序地收縮和舒張以完成巨大的外功,還有賴于大量的能量供應,同時代謝產物相應增多,因而必須充分動員身體中呼吸、循環(huán)、排泄等系統(tǒng)的功能,使之與肌肉工作協(xié)調配合,為肌肉運動提供所需要的氧,清除代謝終產物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這種協(xié)調依靠神經體液調節(jié)的整體調理作用而實現(xiàn);凡身體中各器官功能協(xié)調能力越好,則運動能力相應提高[1]。
里必度,它是本課題研究觀察的一種中藥補劑,采用中藥提取天然活性成分,為我國現(xiàn)有資源如龍舌蘭屬植物;結合中藥復方制劑成藥,并應用現(xiàn)代生物化學技術進行劑型改革。其臨床應用在壯陽、抗衰老、增強免疫力、消除疲勞、強心等方面均具有療效。里必度的制劑是由補骨脂黃酮、消旋去甲烏藥堿、五加甙、螺甾烷制取等天然物質活性成分按比例混合制成膠囊、含片、口服液等。藥理學試驗與動物實驗,已取得預期效果[2]究從運動生理和運動生化角度觀察里必度在某一階段對優(yōu)秀女子足球運動員的CK/ BUN/ BLA等與機體疲勞相關指標的影響。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廣東女子足球隊優(yōu)秀運動員28名,基本情況如下(表1,2),實驗期間,每名受試者身體健康,能保持正常訓練。
1.2.1 服藥方法 將28名優(yōu)秀女子足球運動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4人。實驗采用雙盲法:實驗組每人每天服用三粒里必度膠囊;對照組每人每天服用三粒劑量、顏色、包裝同實驗組相同的含淀粉安慰劑膠囊。連續(xù)服用60 d。
1.2.2 取樣與測試指標 實驗期間,分別在服藥前1 d及開始服藥后第31 d、第61 d的當日清晨,在同等條件下抽取安靜時空腹肘靜脈血,取全血測定28名運動員的血紅蛋白(Hb);然后將血靜置2 h后以3 000轉/min的速度離心20 min,離心后測血清,測定28名運動員的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血乳酸(BLA)等指標值。在實驗期間,盡量保持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營養(yǎng)、生活制度和訓練等條件基本一致。
1.2.3 測試方法、儀器、藥品及藥劑來源 肌酸激酶采用酶動力學法測定,血尿素采用尿素酶法測定,測試試劑為上海長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測試儀器同為德國產EPPENDORF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乳酸分析采用YSI-1500型乳酸分析儀。以上五種指標均在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生化測試中心測定。里必度經藥理試驗,無毒副作用;經檢測,不含運動員違禁藥物成分;由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提供安慰劑。里必度成份由補骨脂、肉桂、肉蓯蓉、拘杞子、刺五加、甘草等采用混提法制成膠丸,比例為1:1:1:1:1:0.3 g,在膠丸中每0.75 g中含量0.5 mg。該藥品由廣州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中藥房提供。
1.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將本實驗獲得的數(shù)據在計算機上運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常規(guī)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比較、組間比較對照研究,進行 F檢驗和配對t檢驗。文中數(shù)據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
2 結 果
2.1 里必度對優(yōu)秀女子足球運動員血肌酸激酶(CK)的影響
3次實驗測試結果(表3):實驗組(n=14)血肌酸激酶水平降低趨勢明顯。服藥前、30 d后、60 d后的實驗組運動員的血肌酸激酶值分別由194.93±72.97(IU/L)降低到158.29±63.89(IU/L),再降低到140.14±39.11(IU/L)。 經F檢驗(P<0.01),再進行配對t檢驗 。實驗組自身前后相互對比分別為:30 d后運動員血肌酸激酶水平與服藥前相比,血肌酸激酶水平下降,但不具有顯著差異性( P >0.05);60 d后運動員血肌酸激酶水平與服藥前相比,血肌酸激酶水平下降,具有顯著差異性( p <0.05)。
對照組(n=14)在實驗前后3次測試值進行對比分析,血肌酸激酶水平上升趨勢明顯。服藥前、30 d后、60 d后的對照組運動員的血肌酸激酶值由194.79±72.22(IU/L)上升到283.47±119.66(IU/L),再上升到307.93±134.43(IU/L)。 經F檢驗(P<0.01),再進行配對t檢驗。 對照組自身前后相互對比分別為:30 d后運動員血肌酸激酶水平與試驗前相比,血肌酸激酶水平提高,具有顯著差異性( P <0.05);60 d后運動員血肌酸激酶水平與試驗前相比,血肌酸激酶水平大幅度上升,具有極顯著差異性( p <0.01)。
2.2 里必度對優(yōu)秀女子足球運動員血尿素(BUN)的影響
┆3次實驗測試結果:實驗組(n=14)血尿素水平逐階段降低,服藥前、30 d后、60 d后的實驗組運動員的血尿素值由5.92±0.91(mmol/L)降低到5.64±0.62(mmol/L),再低降到5.00±1.12(mmol/L)。經 F檢驗(P<0.05),再進行配對t檢驗。 實驗組自身前后相互對比分別為:30 d后運動員血尿素水平與服藥前相比,血尿素水平下降,但不具有顯著差異性 (P> 0.05);60 d后運動員血尿素水平與服藥前相比,血尿素水平下降,具有顯著差異性( p <0.05)。對照組(n=14)前后三次測試值進行對比分析,血尿素水平上升趨勢明顯,具有顯著差異性( p <0.05)(表4)。
表4 里必度對優(yōu)秀女子足球運動員BUN的影響
2.3 里必度對優(yōu)秀女子足球運動員血乳酸(BLA)的影響 ┆3次實驗測試結果:實驗組(n=14)經 F檢驗(P<0.05),再進行配對t檢驗, 血乳酸水平顯著性降低。而對照組(n=14)前后三次測試值進行對比分析,血乳酸水平雖然也有降低,但不具有顯著性差異(表5)。
表5 里必度對優(yōu)秀女子足球運動員BLA的影響
1) 肌酸激酶(CK)廣泛分布于人體骨骼肌、心肌、腦、平滑肌中,以骨骼肌中含量最高。它的生物學作用是催化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間高能磷酸鍵的可逆性轉變,其是短時間內激烈運動時能量補充和ATP恢復反應的催化酶,與運動時、運動后能量平衡及轉移的關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肌肉在經過高強度負荷后,肌肉酸痛與血清CK水平存在高度相關性[3]。肌酸激酶是細胞中能量代謝的關鍵酶之一。它的活性變化,可作為評定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細損傷及其適應與恢復的敏感的生化指標[4]。它的活性在短時間、最大強度的供能是極其重要的,直接影響機體在短時間內最大供能的能力。在短時間、大強度的運動中運動員是否有能力保持細胞的完整性,減少細胞的血肌酸激酶的流失,也是影響其運動能力的重要因素。劇烈運動后,血肌酸激酶活性增高的原因是運動時缺氧,代謝產物堆積,供能相對不足等引起的細胞膜通透性增高,或肌肉損傷,促使酶從細胞內釋放增加。肌酸激酶是由骨骼肌和心肌細胞透過細胞膜進入血液的結果,正常時數(shù)值很少,運動時活性升高,并且與運動強度成正比。血清中的酶類可分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兩種。血清中非功能性酶來自于組織細胞,其活性的變化可以反映出骨骼肌的細微損傷并間接了解肌肉疲勞與恢復情況。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屬于非功能性酶。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肌肉組織中。既往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可引起血清非功能酶活性升高,其機理可能是運動時機體內自由基、缺氧、純粹的機械牽拉等造成肌肉的細微損傷對細胞膜產生破壞或使其通透性增加,從而使肌肉中酶大量滲透入血的結果。Rodenberg等發(fā)現(xiàn)離心運動引起肌肉損傷后,肌肉酸痛的變化與血清CK活性變化顯著相關[5]。Tiidus等研究各種強度的運動后發(fā)現(xiàn),強度最大的組運動后血清CK活性升高最多。他們認為運動強度是導致運動后血清CK活性升高的關鍵因素[6]。足球運動是一項以大強度、大運動量為基礎的項目。因此,本次實驗中,在同樣條件下的訓練和比賽,實驗組在服藥前后的三次測試中,肌酸激酶水平呈逐漸下降,服藥前后自身對比,肌酸激酶水平下降明顯,呈顯著性差異( P<0.05);而對照組卻呈上升趨勢,前后自身對比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兩組之間進行對比,實驗組極顯著性的低于對照組(P <0.01)。說明:里必度能提高運動能力,減少細胞微細損傷,有利于防止疲勞的發(fā)生,促進疲勞的消除。
2) 血尿素是蛋白質代謝終產物之一,也是評價運動量、運動強度和運動性疲勞的敏感指標。BUN是蛋白質代謝的重要產物,蛋白質雖為機體的主要結構部分,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參與能量代謝。運動以后,BUN的增量大小,能反映機體利用蛋白質的供能程度。蛋白質作為能源儲備被利用時,其被利用的程度則是機體適應力大小的指標之一。機體的適應力越強,所動用的蛋白質越少,因而體內生成的尿素也就越少;反之,機體的適應力越弱,所動用的蛋白質越多,因而體內生成的尿素也就越多。女子運動員在高負荷運動中,體內代謝旺盛,能量消耗極大,蛋白質供能增多,導致血尿素指標升高。尿素主要是經腎小球濾過產生的,它是體內蛋白質、氨基酸等物質分解代謝的終產物之體的適應力弱時,則被動用的蛋白質就越多。
運動中的血尿素主要來自于肌肉、肝臟蛋白質分解和血液中酶的老化,可用來反映蛋白質的代謝情況。正常生理條件下,蛋白質的分解維持在較低水平,表現(xiàn)為血尿素的穩(wěn)定性,大運動量將導致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增強,血尿素值升高。丙氨酸脫下的氨基在肝臟經一系列代謝后合成尿素,尿素通過血液經腎臟排出體外。一般認為運動超過30 min,血尿素含量明顯增加,其原因被認為是蛋白質或氨基酸分解加強,或ATP 大量消耗,或腎臟排泄功能水平下降。導致血尿素上升的現(xiàn)象不僅發(fā)生于運動員不適應負荷時,而且還會延續(xù)到運動后恢復期甚至在運動后的第二、三天還表現(xiàn)出比較高的水平。尿素是體內蛋白質、酶的分解產物。在1~2 h的大強度運動中,由于消耗了大量的肌糖原,為了彌補糖原的不足,體內蛋白質分解增強;在長時間、大運動量的足球項目中,細胞漿內pH值下降,蛋白質水解酶活性升高促進蛋白質分解;長時間運動排汗較多,必然引起血液濃縮,由此可引起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而使血尿素潴留,特別是長時間的奔跑運動,難免造成腎臟某些微細結構或細胞組織的損傷,這些都會引起血尿素的升高。
正常生理活動時,尿素的生成和排泄處于動態(tài)平衡,血尿素濃度保持相對穩(wěn)定[7]。通常情況下,血尿素的濃度在1.7~8.9 mmol/L變化[8],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晨起血尿素氮值的正常參考范圍為3.57~7.14 mmol/L,不同項目的運動員血尿素值因運動項目的不同有較大差異[9]。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服用里必度30 d后和60 d后血尿素值均比服藥前有下降趨勢,其中60 d后的測試值與實驗前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 (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組間比較,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說明:實驗期間,服藥能改善身體機能狀態(tài),減少代謝分解產物,顯示里必度具有消除疲勞,提高運動能力的功效。
3) 血乳酸是運動員身體機能客觀的生物化學評定指標。運動后恢復過程一直是運動生物化學研究的重點。血中乳酸與肌肉中乳酸水平處于平衡狀態(tài),運動狀態(tài)下血乳酸上升是肌肉中釋放出乳酸的結果,說明血乳酸可以反映肌肉中乳酸情況[10]。研究表明,機體內乳酸的生成首先在骨骼肌細胞內堆積,然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導致肌細胞及全身體液pH的變化,酸化的環(huán)境會引起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大腦抑制過程加強,從而導致機體的工作能力降低[11]。因此,血乳酸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有氧運動能力。本文的里必度補劑的實驗結果與前面提到的這個觀點吻合。服藥組的定量負荷運動后的血乳酸值有顯著性降低( P <0.05),這可能因為里必度中含有的生物堿發(fā)揮了作用;減少乳酸堆積,加快的清除,維持了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為運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便于各種能源物質的代謝功能。
4 小 結
1) 里必度能顯著降低肌酸激酶活性的結果表明,里必度有助于減少細胞微細損傷,促進疲勞的消除,提高運動能力。
2) 里必度能使血尿素產物明顯下降,能較好的清除蛋白質代謝產物,有利于消除疲勞,改善運動員的機能狀態(tài)。
3) 里必度能使血乳酸水平明顯下降,為運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便于各種能源物質的代謝功能,更好的消除疲勞。
參考文獻:
[1] 解麗芳,郭義,王玉興.中醫(yī)藥抗運動性疲勞的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8,17(1):67-69.
[2] 陳新淦,等.里必度(Libido)對左心室功能/性激素水平/腎上腺C-fos基因表達的影響及對機能狀態(tài)的調節(jié)效應.2001年中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匯編(一)[M],2001.
[3] 龐永和,劉浩,李亞英.血清肌酸激酶在運動醫(yī)學監(jiān)控中的意義[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13(16):2150-2151.
[4] 張曉東,李驍君,鄭鑫,等.關于應用口服復方中藥消除CBA聯(lián)賽中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20(62):48-49.
[5] Tiidus PM.,et al.Effects if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muscular exercise on delayed soreness and serum enzyme activities.Med.Sci Sport Exerc,1984,15:451-465.
[6] Rodenberg J.B.,et al.Relations between muscle soreness and bi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eccentric exercise.J Appl Physiol,1993,74:2976-2983.
[7] 林文俊.運動生物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35.
[8] 馮美云.運動生物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334.
[9] Shimojo N,Naka K,Nakajima C,et al.Test-strip method for measuring lactate in whole blood.Clin Chem,1989,35(9):1992-1994.
[10] 白錄軍,郝萬鵬.血乳酸測定的醫(yī)學價值[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07,22(1):112-113.
[11] Tokish JM,Kocher MS,Hawkins RJ.Ergogenic aids:a review of basic science,performance,side effects,and status in sports.Am J Sports Med,2004,32(6):1543-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