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琰琰
一位中國學生聽到一位美籍女英語教師說起她孩子已二十歲時,感到很奇怪,因為那位教師看上去只有三十歲左右。他忍不住問她:“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年紀了?)”,結果那位女教師非常生氣。那位學生也感到十分窘迫,但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在中國,問別人的年齡是很平常的事。但在西方國家,問別人的年齡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尤其是不能問女子的年齡。盡管西方人不直接問別人的年齡,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對別人的年齡不感興趣,他們只是間接地提及這個問題。就拿上面說到的例子來說,你可以這樣間接地問她年齡:“You look very young to have children in their 20s. (作為20歲孩子的母親,你看上去太年輕了。)”這句話的含義,實際上也就是“Please tell us how old you are. (請告訴我你的年齡。)”但它給人以選擇性,不帶有任何的強迫性。如果那位女教師不愿意說出自己的年齡,她可以說:“Many people say that. (許多人也這樣說。)”如果她愿意的話,就會告訴你她的實際年齡。不管怎么樣,這種說法都不會引起她的不快。另一個方法是,你先把自己的年齡告訴對方,對方一般也會把自己的年齡告訴你。當然你也不能太魯莽;如果別人還是不愿講的話,你就不能再追問下去。
中國人喜歡問的另一個問題是“你賺多少錢?”。但在西方,即使家庭成員之間也不大了解各個人精確的工資數(shù)額。這并不是說他們家庭不和睦,而是意味著每個人的“隱私”和“獨立”。所以,最好別問外國人的工資收入。但這并不是說外國人不談及工資。他們在一定場合也是要談論工資的。比如,年輕人在開始找工作時就會談論不同工作的不同待遇。工作相同的人也會比較一下各自的收入,以便弄清自己是否受到公平的對待。即使這樣,提問題時也要慎重一些,以便讓人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是否披露他的收入。
另外,直接問對方買某物花多少錢也是不可接受的,這被看作是侵犯了他的“隱私”權,但是可以轉(zhuǎn)彎抹角地問。比如,你看到某人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你想了解價錢,可以這樣說:“Thats a beautiful dress. Where did you buy it? (這是一件漂亮的衣服,你在哪兒買的?)”隨后再問:“Oh,Id love to buy one myself. Was it very expensive? (我也想買一件,價錢很貴嗎?)”這樣,就可以由對方選擇回答了。如果她愿意告訴你,她會說:“Not really. I paid 10 dollars for it. (不太貴,我花了十美元。)”她不愿意告訴你時,就會說:“Not really,in fact,I thought it was quite reasonable. (不太貴,事實上我認為很合理。)”
西方人談話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家庭。西方人和我們一樣喜歡談論家庭,而且有些家庭的成員狀況就表現(xiàn)在他們的戒指上。大多數(shù)已婚婦女戴婚戒(金戒),有時在同一手指上帶訂婚戒(鉆石戒)。在英國、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些戒指通常都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有的國家,如德國,則是戴在右手上。但有些未婚的人也戴戒指,有些已婚的卻不戴。這時,我們可以問他(她)家里的情況。但是千萬不要問“你有幾個孩子?”、“你妻子(丈夫)一起來嗎?”這樣的問題。因為有些西方人很晚才結婚,有的干脆不結婚。如果你要問人家的家庭情況,最好說“Is your family with you here in China?” 或者“Do you have a large family?”。 如果對方不談及丈夫、妻子和孩子,只談父母、兄弟姐妹,那他可能是未婚或者離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