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林
摘要以肩部疼痛,夜間尤甚為主要癥狀的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疾患。難以耐受的疼痛折磨患者,終因病情的發(fā)展而出現功能障礙,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常規(guī)給予消炎痛、炎痛喜康等消炎止痛藥物對癥治療,效果不理想,而傳統的中醫(yī)推拿按摩療法相比較而言優(yōu)于上述方法且效果顯著。所以。筆者就來談談自己對推拿治療肩周炎的一些體會。
關鍵詞肩周炎推拿治療
肩周炎又稱“五十肩”、“漏肩風”,是一種起病慢,病程長,以肩關節(jié)疼痛和功能受限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減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癥狀,常給病人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近年來,在廣大醫(yī)療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在對于本病治療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例如:川草烏酊加直流電治療肩周炎(王麗冰)、刺絡拔罐法治療肩周炎(張艷東)、關節(jié)腔液壓擴張加推拿治療肩周炎(唐吉平、何育駒)等方法都有著較好的療效。但本人認為推拿療法只需通過手法操作就能達到較為滿意的療效,可以說是既簡便又有效的一種療法。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齡最小37歲,最大61歲;無明顯外傷史25例,有明顯外傷史5例,病程1年以上18例。臨床檢查,X線攝片無特殊病變,部分患者X線攝片提示,頸部椎體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但無頸椎病體征。
2治療方法
2.1手法治療常規(guī)手法包括揉、壓、抖、牽等,可治療各期的肩周炎,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解除粘連,滑利關節(jié),擴大關節(jié)活動范圍。
2.1.1彈撥法:肩關節(jié)外展前屈,彈撥腋前壁肩部附著肌腱。肩關節(jié)外展后伸,彈撥腋后壁肩部附著肌腱。在肩關節(jié)充分外展前屈位時,彈撥腋下所能觸及到的腱袖附著點及局部肌肉。
2.1.2拔伸牽引法:在拔伸的同時,肩關節(jié)做環(huán)轉上舉運動,根據患者的體質及耐受力為度,運動幅度可逐漸增大,切不可蠻干,應循序漸進。
2.1.3肩關節(jié)非生理性被動活動手法:具體操作如下:以右肩為例。(1)病人坐位,術者位于患者右側,雙手十指交叉握于患肩,左手掌抵住病人肩胛骨,右手向后按壓病人的肱骨頭,使病人肩盂和肱骨頭做相對于矢狀面上的活動,再雙手互換。(2)病人坐位,術者以左手壓住病人肩胛岡上,右手握住患者上臂,向上推和向下拉動,使肩盂和肱骨頭相對于冠狀面上活動。(3)患者右手放于同側大腿上,術者以右手將病人右肢固定,左手拉住病人上臂向外牽拉揉動,分離盂肱關節(jié)面,使肩盂和肱骨頭做相對于水平面上的移動。
上述手法以不使病人產生劇烈疼痛為度。運用以上方法根據病情的輕重及病人的不同情況,一般每周治療2~3次即可。
2.1.4治療時間:每次15~20分鐘,10次為1療程。1療程后,觀察病人的肩關節(jié)前屈、后伸、外展,患肢外旋摸頸后等患肢背后的功能。
2.2取穴治療用推拿手法中的指推、指揉、點揉等手法,以指代針。常用穴位:肩貞、秉風、天宗、肩髃、肩髎、肩井、曲池、合谷、臂脯、內關、外關以及阿是穴等。
3療效
痊愈:癥狀完全消失,肩關節(jié)功能運動正常;顯效:疼痛明顯減輕,生活自理,但肩關節(jié)運動范圍低于正常指數;差:疼痛減輕,肩關節(jié)功能活動差,生活自理困難。
4結果
本組30例患者經過1個療程治療后痊愈9例,占30%;顯效17例,占56.7%;差4例,占13.3%。經過2個療程治療后痊愈18例,占60%,顯效9例,占30%。3個療程治療后,共痊愈x例,其余3例效果不明顯,有效率占90%。
5討論
祖國醫(yī)學認為,年老體弱,肝腎不足,氣血兩虧,筋脈失于濡養(yǎng)加之勞損外傷,肩部裸露,感受風、寒、濕邪,氣郁不行血脈凝滯,經絡阻塞,不通則痛。日久關節(jié)、韌帶、肌腱粘連,反復發(fā)作成為痼疾。
肩關節(jié)的活動是全身各關節(jié)中最廣泛的,其關節(jié)囊比較松弛。維持肩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大部分依靠關節(jié)周圍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力量??缭郊珀P節(jié)的肌肉,韌帶較多,而且大多是較細長的腱。青年人的正常肌腱是十分堅強,故發(fā)病率較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虛弱,氣血不足,正氣下降,產生了肌腱退行性改變,故老年人發(fā)病率較高。另一方面由于肩關節(jié)在日常工作和勞動中,活動比較頻繁,其周圍之軟組織經常受來自多方面的摩擦后,容易引起慢性勞損。使肩部氣血瘀滯,復感風濕之邪,致肩部氣血凝澀,筋失濡養(yǎng),經脈拘急。醫(yī)者在患者各個方向各個側面施行手法推拿反復治療,可以舒展筋骨,活經行血止痛。正如《素問·退燒舉痛論》所說:“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奔缰苎着c肩部肌肉、韌帶退行性變有關。筆者認為肩周炎與腱袖的關系至關重要,肩關節(jié)的粘連腱袖首當其中。近幾年,人們對該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治療方法很多,筆者認為推拿治療法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特別是彈撥腱袖,對于肩關節(jié)外展、上舉等功能障礙的患者,效果更為明顯,一般施手法5~8次可使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在手法治療的同時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以提高療效。治療過程中加強功能鍛煉尤為重要。
在筆者治療過程中,部分病人肩關節(jié)外展、上舉功能恢復正常后,上肢的后伸內旋時疼痛癥狀依然存在,這一點有待我們在臨床中進一步觀察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