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我一向強調(diào)人格獨立,總想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它是我由來已久的追求,平凡而執(zhí)著,是屬于我一個人的精彩。
曾擇一間小屋,空空的小屋,只放一張桌,一把椅,一杯清清的茶。然后,靜坐悟禪,把思想掏空,讓陽光從窗口輕輕撒進。這時,享受到的便是“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的寧靜;便是“杳杳鐘聲晚”,“青山獨歸遠(yuǎn)”的自由;便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
曾立在微波的潭旁,靜觀活水流去,想到的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哲理;遠(yuǎn)望水面上的藍天、白云、鳥兒,細(xì)看潭底的游魚、石塊,又感到“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愜意。
曾學(xué)古文人裹一襲白衣,傲岸清高地站在高處。閉上眼睛,心便似乎游離出竅,到了詩的世外桃源,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細(xì)細(xì)體會“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麗,“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闊大,“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安寧。
曾感嘆“人”字的簡單而又艱難,雖只一撇一捺,站直了可撐起一片藍天,站歪了卻能踐踏一方沃土。我敬佩屈原“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我贊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無畏,我感嘆岳飛“三十功名臣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壯烈,我謳歌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熱忱……
曾經(jīng)寫下:冷漠是我唯一的表情,孤獨是我今生的答案,我是一塊拒絕融化的冰??扇缃裎覅s被它——詩,融化了。
是啊,梅總是在風(fēng)雪中釀出縷縷清香,劍總在磨礪中綻放出灼灼光芒。獨自品味,獨自與詩人交流,任他們帶我飛翔,向著自己能跨進的那座天堂揮毫潑墨,寫人間風(fēng)情萬種,攜詩文自由飛翔。
有詩的青春,理想才有翅膀;有詩的青春,情感才能綻放;有詩的青春,心才可以飛翔。如夢的年華,有詩的青春,正在懵懂的年紀(jì)吐芽、拔節(jié)、開花……
(指導(dǎo)教師 潘喜鳳)
【簡評】
以“讀書”為話題,容易落入寫讀后感的俗套。小作者另辟蹊徑,將詩和青春聯(lián)系起來,寫出了有詩陪伴的青春。詩存在于“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我”又在詩的天空自由飛翔。詩和文中的“我”似乎合為一體。全文無一個“愛”字,但對詩的濃濃的“愛”又滲透于每一行文字中。同時,排比的大量使用,加強了語勢并深化了語意,使本文就像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另外,古詩詞的大量運用,不但能表達“我”對古詩詞的摯愛,還給本文增添了幾分古樸之美。
(潘喜鳳)
21世紀(jì)中學(xué)生作文·初中教師版2008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