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爍紅
中華文化中的對聯(lián),簡潔明了,蘊(yùn)味深長,所傳的佳話很多,其中以人名入聯(lián)者,趣味更佳。
清朝“中興名臣”“曾李左”的曾國藩、左宗棠,經(jīng)常有政見不一、相互爭吵的時候,但曾國藩巧妙地施用各種用人之法,網(wǎng)絡(luò)了一大批人才在他的周圍。有一次,曾國藩與左宗棠(字季高)又出現(xiàn)了意見分歧,這時,曾國藩忽然想,何不出一對聯(lián)來試試他,于是他說出上聯(lián):
季子自命清高,與吾意見大相左。
左宗棠一聽,明白這是在考他,且拿自己的名字來作對聯(lián),那也得以對方的名字來應(yīng)答啊,想了一下說:
藩臣以身許國,笑他功烈亦何曾。
話音剛落,兩人哈哈大笑。
近代史上,民主革命人士秋瑾犧牲后,很多人為她撰寫挽聯(lián),其中有一副挽聯(lián)把她的名字嵌入其中,恰到好處,即:
悲哉秋之為氣。
慘兮瑾其可懷。
民國年間,在北平高校里流傳著一個征聯(lián)故事。有人出上聯(lián):
祖沖之。
很長時間沒有征得一條合適的下聯(lián),最后有一人對出:
孫行者。
這個聯(lián)拆開合起看非常工整,“祖”與“孫”合適,“沖”與“行”是動詞,“之”與“者”可作助詞也可作代詞,而這合起來又是兩個人的名字。
江蘇無錫市有一個縣名為錫山,上世紀(jì)40年代迎來了一位客人——山西軍閥閻錫山。大家知道閻錫山是軍閥出身,這時,一看這個地名與他的名字一樣,也來了靈感,擬出一上聯(lián):
閻錫山到錫山錫山無錫。
上聯(lián)一出,閻的部將沒有一人能對得出下聯(lián)。于是,向全國懸賞征下聯(lián),半年過去了,沒有一條合適。這事傳到了解放區(qū),我黨早期新聞工作者范長江奉命到南京工作,過長江時,他想起了這個對聯(lián)的事,立即對出了下聯(lián):
范長江過長江長江天長。
天長縣在安徽省的東北部,范長江到南京時,也路過此地。范長江對出的這下聯(lián),大氣磅礴,被大家公認(rèn)為對得最好的。
以人名入聯(lián),有的取原意,有的取引申意,有的把其名字與生活中的現(xiàn)象結(jié)合起來作聯(lián)。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
塔上點(diǎn)燈層層孔明諸葛亮。
池中栽藕節(jié)節(jié)太白李青蓮。
諸葛亮,字孔明,在這里“孔”、“葛”(格)都是塔上的窗格、孔眼,在塔里點(diǎn)上燈,每一個孔眼、每一層窗格都清楚地印在塔外人的眼里。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白蓮藕是大家都熟悉的,它的出水部分就是青荷蓮蓬。
漢字里有諧音的字,有時借用這種技巧,使一句話涉及兩件甚至更多的事,一聯(lián)雙關(guān)。如:
兩舟并行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蕭和。
這里上聯(lián)的“櫓速”暗指三國東吳的名臣魯肅,“帆快”暗指漢初劉邦的名將樊噲;下聯(lián)的“笛清”暗指北宋名將狄青,“蕭和”暗指漢初劉邦的名相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