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偉
學生發(fā)展的最終目標是要成為具有全面文化基礎(特別是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識和能力)、高尚道德品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教學中的運用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的實用性,達到優(yōu)化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隨著社會信息進程的日益加快,人類面臨一個新的教育命題: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督虒W課程標準》前瞻性地指出:教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中去。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絡、校園網和因特網等。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教學與它們密切整合時,它們能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chuàng)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它們能為教學課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初中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從教學的需要出發(fā),確定哪些環(huán)節(jié)、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選用合適的軟件,創(chuàng)造相應的學習環(huán)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作用。
下面根據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初中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幾點做法。
一、巧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1.人機交互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
題組訓練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方法是點幾位學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畢后教師再講評強調。人機交互則會出現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題組訓練課件,學生筆算后,選擇正確答案。若答對了,窗口立即彈出激勵性文字:“你答對了,真了不起!”若答錯了,窗口馬上顯示:“你答錯了,請再試一次!”直至出現正確結果。萬一三次嘗試失敗,則顯示解題步驟。這樣處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效率高。若在網絡教室上課,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機會,老師也能從服務器上迅速查出答題的正誤率,借此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2.人機交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是主宰,學生是配角,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練習作業(yè)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參與這個過程。而在優(yōu)秀的多媒體課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學的內容的深淺,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yè)。
初中教學復習課或習題課,特別適合人機交互的學習環(huán)境,因為初中教師完全有能力制作這類課件,從知識復習、精選例題講解,到鞏固練習作業(yè),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可以設置成不同的層次,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地進入相應層次,當然還有機會進入高一層次。這種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種的主動參與活動,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能真正體現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與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三、巧借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現式學習
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chuàng)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教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學習探索的視野。比如“探究性活動:鑲嵌”,可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進入問題情景階段,教師投影“美麗的鑲嵌世界”,把學生引進一個五彩繽紛的圖案王國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種問題。第二階段為實踐體驗階段,學生利用校園網資料,搜集一些平面鑲嵌圖案,在教師的啟引下,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探究各種問題,并總結規(guī)律和歸納結論。第三階段為表達交流階段,每組學生把探究的成果貼在“我的成果”目錄中,互相交流、對比、歸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提供了邊長相等的3~24邊正多邊形,配上不同顏色,鼓勵學生設計一兩個地板的平面鑲嵌圖。此時課堂氣氛頓時高漲起來,學生經過設計、復制、粘貼、組合,排列出的圖案千姿百態(tài),有些圖案大出教師意外,很有創(chuàng)意。由此可見,豐富的信息資源開拓了視野,激活了思維,引發(fā)了想象,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中去。
當然,初中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并非強調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就如《教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來代替學生對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憑風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教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巧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