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琳
創(chuàng)新意識是作文選材立意成敗之根本,選材立意匠心獨具、富有創(chuàng)意,讀來使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下面是我多年積累的幾種選材方法,僅供參考。
一、選小不選大
蹄洼之內(nèi),難潛蛟龍;杯水之中,可見日月。一篇小小的千字作文,不可能容納大千世界,但可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如《一件珍貴的襯衫》和《一夜的工作》,作者就是通過周總理一些平常的生活小事,去表現(xiàn)他的偉大精神。再如《我的老師》,魏巍選的老師“打”學(xué)生一事也是如此:“教鞭輕輕地落在石板上,大家笑了,我也笑了?!毙⌒∫皇拢褞熒g愛與敬、嚴與畏的情感和盤托出,令人過目不忘。
二、選正也選反
選材可以選正面的,也可以選反面的。盡管選法不同,但深化主題的目的是一致的。如《捕蛇者說》一文,作者共選了二件事:一是毒蛇,二是賦斂。先著重寫蛇的劇毒和捕蛇的危險。這是以毒比毒,正面突出賦斂之毒。再如《扁鵲見蔡桓公》的選材就和《捕蛇者說》不同了,扁鵲治病救人,洞見癥結(jié),既明且誠;而桓候諱疾忌醫(yī),拒諫飾非,既昏且疑。一件事引出兩種結(jié)果,刻畫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是非曲直,正反對照,不言自明。
三、選實也選虛
所謂“實”是指真實的事件材料。所謂“虛”,并不是指導(dǎo)學(xué)生去瞎編一些子虛烏有的材料,而是要引導(dǎo)他們?nèi)グl(fā)散思維,不能被“實”所羈拌、所拘泥。
如要寫家鄉(xiāng)之變,就不能老是“條條道路平展展,層層梯田入云端”。為何不去借村頭那盤不知碾過多少世紀,而又遭冷落的歷史老人——石碾子來反映農(nóng)村的今昔之變呢?為何不以村口那棵老槐樹下的熱鬧場面為舞臺,去展示四海無閑人的農(nóng)村風(fēng)貌呢?為何不借錄放機、電視機、電腦更新及網(wǎng)絡(luò)來反映時代的變遷呢?或借山借水激趣、借花借草言志;或借寒星冷月訴衷腸,借風(fēng)雨冰霜吐真情。信手拈來,為我所用,這就是所謂的“虛”。寫城市也是如此,不一定寫工廠的煙囪多高,煙花多么燦爛,高樓多么雄偉。可以借商城的一角,游樂場所的一瞥,喬遷新樓的一幕,電腦服務(wù)的一瞬,去反映城市之美。
四、選意也選情
文章本心術(shù),不是無情物,不僅要意在筆先,還要情于言外。這樣才能使文章的意境深遠,情理感人。
如曹靖華的《小米的回憶》就是這樣。全文借米抒情,情在米中。小小米粒連接著延安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chǎn)運動;連接作者和周總理、董必武、魯迅及內(nèi)山完造等人之間的濃厚情誼;連接著“小米加步槍”的延安精神和中國革命的艱苦歲月。今日讀之,使人頗受啟發(fā)、教育和鼓舞。再如《黃橋燒餅》,文章先借一首民歌表達了軍民魚水之情;二借張奶奶送燒餅,表達了人民熱心支持之情;三借陳毅收下了黃橋人民送的兩張燒餅,并親筆為《黃橋大眾》題寫刊頭,表達了陳總對人民的關(guān)心之情。作者借餅寓情,情貫全文,是一篇值得借鑒之作。
文有文法,然無定法。如果一味地讓學(xué)生博讀或自悟,一是他們生活實踐少,二是閱讀范圍窄,三是學(xué)習(xí)任務(wù)重,時間緊,就很難達到預(yù)期目的,所以導(dǎo)之以法,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