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學習型組織的含義、學習型組織的特征及如何建立學習型組織的論述,闡明了學習型組織對激發(fā)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活力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學習型組織;學習;企業(yè)
學習型組織的理論作為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論,是一個宏觀的管理理論。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適用的范圍,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從社會角度要建立學習型社會;從國家角度要建立學習型政府;從城市角度要建立學習型城市;從企業(yè)角度要建立學習型企業(yè);從家庭角度要建立學習型家庭等等。
學習型組織是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誕生的一種能夠幫助企業(yè)獲得持續(xù)競爭力的新型經(jīng)濟模式。圣吉認為,學習型組織是一種不同凡響、更適合人性的組織模式,它由偉大的學習團隊形成社群,有著崇高而正確的核心價值、信念與使命,具有強勁的生命力與實現(xiàn)夢想的共同力量,它不斷創(chuàng)新、持續(xù)蛻變。在這一過程中,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懷著共同的愿景,心手相連,共同追求心靈的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由真正的學習中體驗工作與生命的意義,從而帶來整個組織的成長與進步。由此可見,學習型組織不是簡單的強調對知識的學習,而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組織運行機制,是對傳統(tǒng)管理模式提出的全新挑戰(zhàn)。
一、學習型組織的含義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認為,“在這種組織里,你不可能不學習,因為學習完全成了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由“一群能不斷增強自身創(chuàng)造力的人組成的集合或團隊”。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企業(yè)界和管理思想界,出現(xiàn)了研究和推廣學習型組織的熱潮,并逐漸風靡全球。學習型組織最初的構想,源自于佛睿斯特在1965年寫的一篇文章——“一種新型的公司設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著名教授彼得·圣吉作為佛睿斯特的學生,就如何建立一種更理想的組織,繼續(xù)進行了研究,并于1990年發(fā)表了其享譽世界的著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引起了世界管理理論界的關注與轟動。他提出了學習型組織所需的五項修煉技能。
如果給學習型組織簡單地下一個定義,所謂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培養(yǎng)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fā)揮員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xù)發(fā)展的組織。這種組織具有持續(xù)學習的能力,具有高于個人績效總和的綜合績效。
二、學習型組織的特征
學習型組織具有下面的幾個特征:第一,組織成員擁有一個共同的愿景:組織的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來源于員工個人的愿景而又高于個人的愿景。它是組織中所有員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們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個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著組織共同的目標前進;第二,組織由多個創(chuàng)造性個體組成。在學習型組織中,團體是最基本的學習單位,團體本身應理解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組織的所有目標都是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團體的努力來達到的;第三,善于不斷學習。這是學習型組織的本質特征。第四,“地方為主”的扁平式結構。傳統(tǒng)的企業(yè)組織通常是金字塔式的,學習型組織的組織結構則是扁平的,即從最上面的——決策層到最下面的操作層,中間相隔層次極少。它盡最大可能將決策權向組織結構的下層移動,讓最下層單位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并對產(chǎn)生的結果負責,從而形成以“地方為主”的扁平化組織結構。第五,自主管理。學習型組織理論認為,“自主管理”是使組織成員能邊工作邊學習并使工作和學習緊密結合的方法。通過自主管理,可由組織成員自己發(fā)現(xiàn)工作中的問題,自己選擇伙伴組成團隊,自己選定改革進取的目標,自己進行現(xiàn)狀調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對策,自己組織實施,自己檢查效果,自己評定總結。團隊成員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第六,組織的邊界將被重新界定。學習型組織的邊界的界定,建立在組織要素與外部環(huán)境要素互動關系的基礎上,超越了傳統(tǒng)的根據(jù)職能或部門劃分的“法定”邊界。例如,把銷售商的反饋信息作為市場營銷決策的固定組成部分,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是作為參考;第七,員工家庭與事業(yè)的平衡。學習型組織努力使員工豐富的家庭生活與充實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學習型組織對員工承諾支持每位員工充分的自我發(fā)展,而員工也以承諾對組織的發(fā)展盡心盡力作為回報。這樣,個人與組織的界限將變得模糊,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界限也將逐漸消失,兩者之間的沖突也必將大為減少,從而提高員工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