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賀良
新一輪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推行已屆四個年頭。可以說,從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的更新,到課程的設置、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教材的編寫、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以及評價考試的改革,方方面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但失誤也在所難免。當冷靜地反思高中語文課改的得失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為高中語文教學“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改革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F(xiàn)列舉一二,希望得到課改專家及一線教師的關注。
一、作文教學改革的推進相對滯后
在課程開發(fā)和必修教材的編寫方面,作文教學始終處于后續(xù)甚至次要的地位。以蘇教版語文必修教材為例,2004年開始使用的必修一至必修五的五本教材中,以“文本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等學習方式呈現(xiàn)給我們的全是閱讀文本,而寫作指導與訓練則處于空白狀態(tài)。一年以后,教材編寫者順應課改的發(fā)展,應作文教學之急需,對必修教材進行了認真的修訂。除了微調(diào)專題板塊、增刪部分課文以外,最大的亮點是在五個模塊的二十個專題之后,增加了以“寫作指導”和“寫作實踐”為體例的寫作教學內(nèi)容。無疑,它填補了高一至高二兩個學期半的時間里作文教學在“教材”方面的空白,使一線教師有了些抓手。這十九個專題依次是:(1)“激活我們的詩情”(關于詩歌創(chuàng)作情感的萌發(fā)——筆者注,下同)、(2)“鮮明的觀點是議論文的靈魂”(關于議論文的立論)、(3)“夾敘夾議枝繁葉茂”(關于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4)“寫難狀之景如在眼前”(如何寫景狀物)、(5)“用墨如潑與惜墨如金”(關于材料的詳略)、(6)“恰當選用敘述的角度”(關于敘述的人稱)、(7)“準確及時與便捷”(關于消息的寫作)、(8)“看好處說門道”(關于文學鑒賞評論)、(9)“生成詩歌的意象”(如何確立詩的意象)、(10)“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11)“為觀點提供有利的支撐”(如何選用論據(jù))、(12)“讓說理更令人信服”(關于論證方法)、(13)“要有描寫意識”(如何生動形象地描寫)、(14)“文學短評的寫作”、(15)“演講稿寫給聽眾”、(16)“說明要說得清楚明白”(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17)“寫出你的真情實感”、(18)“學會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方法)、(19)“讓你的認識更加深刻”(寫議論文深化認識的方法)。然而,盡管每一寫作專題力圖配合相對應的閱讀文本專題,但由于受閱讀文本編寫體例(以人文內(nèi)涵為專題)的制約,使用起來仍存在一些缺憾。一是寫作訓練點與一些閱讀文本相分離。如《六國論》《阿房宮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課文后面配的寫作專題是“消息”的寫作,《蜀道難》《登高》等古詩詞后面配的是文學短評的寫作。再者,這十九個專題有的介紹某一文體的寫作要點,有的介紹某一表達方式,有的介紹某一寫作技巧,顯然,其編排缺乏序列化、系統(tǒng)性;即使同一文體的幾個訓練點之間也無漸進式的訓練關系。另者,在“寫作實踐”中出示的三至四個作文訓練題與“寫作指導”的內(nèi)容還出現(xiàn)了不配套的現(xiàn)象。如在“準確及時與便捷”(關于消息的寫作)這一“寫作指導”后,提供的訓練題是“請寫一篇詠史的詩歌或散文”和“寫一篇讀史隨筆”等;在“看好處說門道”(關于文學鑒賞評論)這一“寫作指導”后,提供的作文題是“請以‘美的瞬間為題寫兩個一兩百字的片段”和“請以‘老師美為題寫一組片段”等。這些缺憾直接影響到必修課教學階段作文教學序列化的有效訓練。建議老師們在教學中適當調(diào)整,靈活使用,最好將蘇教版的選修教材《寫作》的相關內(nèi)容前移至高一年級,配套使用。
從作文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方面看,它也明顯地落后于閱讀教學的改革。作文教學領域里存在的“四少”現(xiàn)象不容忽視,即課程開發(fā)特別是作文教學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少;各級教育科研部門立項的有關作文教學研究的課題少;各級教育學會和教研室舉辦的課堂教學大賽中,參賽的作文教學課少;各級教學研究部門和學校組織的常規(guī)教研活動中,作文教學的觀摩課、實驗課少。閱讀教學在引導學生學習方式上實施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及教法上實施的“問題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體驗型教學法”等,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閱讀教學中的一些誤區(qū)逐漸被公認,不斷被排除。而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zhì),如何張揚學生的寫作個性,如何建立科學化序列化的課堂訓練機制,如何實施教師作文教學的個性化等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擺在我們面前,亟待我們在實踐中進行富有成效的探索。
二、高考作文命題及評分帶來的負面效應
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考作文命題和閱卷評分肩負著高中作文教學的終端評價和導向的雙重任務,可以說,它是作文教學的風向標。1999年高考作文命題開始興起話題作文的命題形式,曾以其實行“三自”政策、降低審題難度、立意選材寬泛等特點風靡全國(2001年至2004年全國及分省作文命題幾乎全部采用話題作文的形式),而今雖漸行漸衰(2007年17家高考作文命題,僅有三家是話題作文),但話題作文帶給一些學生作文的“寬泛癥”依然存在。特別是那些大而空的命題,往往正是因其“大氣”、空曠,才無限地放大了立意選材的空間。高考作文命題給考生提供多向思維的張力場,提供較為廣泛的選材空間,是應該提倡的。但凡事總有個度,如果無限放大,無所不容,那就適得其反了。它將會引出一些大而無當、表面浮華,甚至“克隆”套作的文章;反而會使一些本來能夠貼近現(xiàn)實生活、有真知灼見的好文章失去依托的平臺。那么,以“空”對“空”、亂貼標簽、大而無當?shù)奈娘L就會給作文教學帶來一些負面效應。
高考作文評分可以說是一個支點,它具有平衡高校選拔學生和中學作文教學兩方面的重要功能,而“評分標準”中確定的“切入分”可以說是個“定盤星”。滿分為60分的作文往常切入分一般定在42分左右,而有的省份卻一下子上調(diào)至48分,且規(guī)定符合“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確,結(jié)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的文章即可從48分切入。由于距封頂分的空間變小,以及受閱卷者打“保險分”的心理支配,絕大多數(shù)考生的作文得分都處在47分至50分之間;53分以上的作文,則因閱卷者的慎之又慎而致少之又少。這無疑縮小了優(yōu)秀作文與一般作文的得分差距。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僅比一般化的作文多得三四分,僅僅相當于做對了一個選擇題的分數(shù)。閱卷歸來,不少教師感言,作文教學不要再花大力氣了,就靠“三基本”吧!這一負面影響的迅速波及,直接限制了教師搞好作文教學的積極性。
近年來,高考作文的美文化傾向欲禁不止。一些“美文”,為文造情,堆砌華麗詞語,編織工整句式,串連古詩文名句,排列莊子、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李清照等文化名人,但唯缺實質(zhì)性內(nèi)容。經(jīng)過一些閱卷老師的夸飾性點評和“滿分秘訣”之類書籍編寫者的追捧,不斷蔓延社會,流入課堂。有些教師也急功近利,隨之總結(jié)出“優(yōu)秀作文”的寫作模式,不少同學則爭相模仿,剪輯拼接,并以風花雪月、茶香酒趣等來虛化所謂浪漫超然的情調(diào)。此種傾向,直接沖擊著作文教學改革的健康發(fā)展,可以說是貽害無窮。
三、作文常規(guī)教學的低投入
反思作文常規(guī)教學,我們大都熟悉以下幾種現(xiàn)象。
遠離現(xiàn)實生活的“舊面孔”。有的教師以為寫作教學就是課堂上講講寫寫,讀寫結(jié)合就是仿讀而寫。有的僅把“聯(lián)系社會,感悟生活”掛在口頭,知其源而不去開拓:不積極開發(fā)寫作教學的校本課程資源,不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作文教學的綜合實踐活動,不積極采用錄音、錄像或自制電視教學片等多種形式,將“大社會”搬入“小課堂”,不積極借助新聞媒體,聚合爭辯的焦點,激發(fā)學生“為時而著”,“為事而發(f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寫作使命感,而是仰仗自己的老經(jīng)驗而心安理得地“關門教學”。這些遠離社會,遠離自然,遠離生活的現(xiàn)象嚴重地堵塞了寫作之源和寫作教學之源。學生寫記敘文,一個故事可以從小學寫到初中再寫到高中,作文材料舊,立意平,角度少,層面淺,無新意,無鮮活的畫面,無真摯的情感,無深刻的哲理,當然是在所難免的了。
師生對立的“兩張皮”。作文教學中不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而是師生對立,各守一方。目前,“教師一人說了算”的現(xiàn)象司空見慣。教師是作文的指令者,命題者,指導者,評判者;教師命題學生必須寫,文章好不好任憑教師賞分,而教師則無須寫。如此失卻寫作真切體驗的“指導”和“評判”,其信度效度乃至權威性,不能不令人懷疑了。這類教師高高在上,學生苦不堪言,教師劃定圈子,學生不得不鉆的師生分離的教學,將會抹殺學生的習作興趣,制約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個性,很難使作文走出低幼化、平俗化的誤區(qū)。
課文教學的附件。有的教師認為語文教學就是“教書”,完成教學任務的標準就是按計劃教完教科書。他們幾乎把教課文作為語文教學的全部。于是讀歸讀,寫歸寫,油水分離,明顯地割裂了原本密切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讀寫教學關系。有的則重讀輕寫,以必修課文多、教學課時緊為由,把寫作教學當做填補課文教學夾縫的附件。這明顯地反映出一些教師教作文“望天收”的心理。
落實“計劃”的產(chǎn)物。教學要有具體計劃,語文教師的教學計劃當然應包括作文教學計劃。作文教學計劃不僅包括寫作訓練的篇數(shù)、文體,更重要的是確立訓練的目標、方法以及寫評改一體等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措施。不少教師誤以為“作文計劃”就是定下寫作訓練的篇數(shù),“完成計劃”就是一學期寫個十篇八篇。為了應付教學主管部門的檢查,這寫作教學就只好成為完成計劃篇數(shù)的產(chǎn)物。更有甚者,作文教學無計劃、指導講評無備課、批閱檢查無記錄的“三無”現(xiàn)象,也并非僅屬個別。
對付高考的“催熟劑”。為了應試,不少教師急功近利,不得不到考前才大“抓”作文訓練。于是“強行入軌”“強化訓練”成了作文教學的“催熟劑”。其一,猜題押題。研究近年來高考命題之“規(guī)律”,揣摩當年作文命題的“形式”,制定幾種文體的“作文訓練方案”。其二,全面開花。在作文訓練“題庫”中尋題,撈題,多講題,多做題。其三,技法至上。以為“有法就是寶”,突擊傳授“作文臨場應試法”“選材用料法”……大量趕制議論文、記敘文、“文化散文”的快速成文模式等等。誰也不會全盤否定為文之法,但僅靠“法”作文,往“模式”里裝文字,作文就變成了“逢場作戲”,文章就成了一個模子里扣出的磚坯。
高中作文教學的改革方興未艾。反思過去是為了發(fā)展未來,擺出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边@里強調(diào)的“生活”“人生”“社會熱點”,是作文的源頭活水,是作文要表現(xiàn)的對象,是學生“寫作欲望”的誘發(fā)點,是張揚學生寫作個性、涵養(yǎng)“真情實感”的依托,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提升其認識能力的平臺,是實施作文科學化訓練的鮮活教材。同樣,也是作文教學改革的著力點。高中作文改革的健康發(fā)展、突破性發(fā)展,并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所能奏效的,需要語文教學專家和我們一線教師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江蘇南京第十二中學 2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