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富
“企業(yè)中尤其是大品牌企業(yè)進行市場細化,實行渠道扁平化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面對這個趨勢,市級總經銷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提高與企業(yè)談判的籌碼,往往會先于廠家一步,將渠道下沉,做縣級分銷商的再分銷。更有甚者,還會找出種種借口直接將分銷商砍掉,自己接管原分銷商開拓的縣級市場。這些被砍掉的經銷商往往是總經銷下面銷量排名居前列的大戶,對于他們而言,往往是傾其所有才做出這樣的市場成績,一朝被砍基本是元氣喪失,個人事業(yè)跌入谷底。如何防止做大被砍,是分銷商們要注意的問題。”
案例
一個M乳品縣級分銷商的含淚獨白
我們是M 乳品山西省某市級總代理隸屬下的縣級分銷商,同時我們縣也是較早經銷M 乳品液態(tài)奶產品的縣份。早在6 年前,當M 乳品剛剛進入我們本地市場時,還鮮為人知、不被認可,我們像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一樣,在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諸多艱難困苦之后,最終將它一步步培養(yǎng)長大。M 乳品在各自的市場里,由5 年前的10~20 箱陸續(xù)進貨、2萬多元年銷量,發(fā)展成為目前的日吞吐1200 余箱、年銷量近800 萬元,有庫房、有文員、有業(yè)務、有配送、有車輛的專業(yè)隊伍,成為當?shù)叵M第一乳品。
這其中,雖不乏品牌效應的支持和M 乳品領導的正確決策,但更飽含著我們這些終端分銷商每天起早摸黑、上山下鄉(xiāng)、風雨無阻、服務客戶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獻。然而就在我們播撒了辛勞和汗水,打算收獲成熟的喜悅時,最近卻被總代理找出種種借口停止供貨,且不再另找其他分銷商,而均由他們直接配送,并美其名曰“細化市場”。為什么只對大縣的成熟市場加以“細化”,而對小縣市場卻不加理睬?為什么不再另找其他分銷商而均由他們直接配送?為什么不聽我們任何解釋而把人一棍子打死?為什么在當初艱難創(chuàng)業(yè)時不見他們直接來做一窮二白的市場?原因一言以蔽之:市場成熟了,不再需要我們分銷商了!
退而言之,假如是我們真的做市場有差距,為什么不可以限期整改而是一棍子打死人呢?被他強占的市場又是怎樣的情況?我們調查發(fā)現(xiàn),品項不全、形象不整現(xiàn)象隨處可見,門店斷貨、臨期產品時有發(fā)生,這就是他們自己所做的市場?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當初接產品的時候總經銷說的話是多么好聽,當初接來時是怎么樣做市場的,簡直是沒命的去開拓市場,可現(xiàn)在還是竟然被迫失去了這個產品,我們就是被總經銷當槍使了。
談及M 乳品公司的“細化市場”一詞,我們完全理解公司的初衷,但當這一詞語被人別有用心地利用成為強占市場的借口時,我們作為普普通通的“奶商”,在自己辛辛苦苦培養(yǎng)起來的成熟市場任由他人強占時卻無能為力,眼看著十多名自己多年培養(yǎng)的業(yè)務精英被親手逐一遣散,一臺臺車輛停止運轉,一間間庫房被迫閑置,我們只能掩面而泣、垂淚天明!
更使我們失望的是,發(fā)生此事后,我們也曾向M 乳品有關領導反映,但得到的都是同樣的解釋:“也許你們是委屈、值得同情的,但只要總代理能完成銷量任務、沒有嚴重的截流贈品行為就算合格;他們不要你們分銷商,那是你和他之間的事情,我們無能為力。”即使我們再三表明,在配貨品項、運輸線路、市場銷量、資源配制等方面,完全有能力對廠家合作時,廠家也以求穩(wěn)怕亂、暫時不考慮予以拒絕。這時,我只知道,在市場做大做成熟而被總代理強占時,廠家卻無一人站出來幫助我們這些可憐的分銷商,哪怕僅僅說句安慰的公道話!在花費了近40 萬元投入、放棄了所有的產品,只一心一意認真做M 乳品,市場做成熟之后,卻落得個如此悲慘下場,怎不令人心寒徹骨?!回頭再想起M 乳品企業(yè)文化里的一句“要想做事,必先做人”,感覺是那樣的蒼白而好笑。
現(xiàn)在的情況是,華北銷售中心、M 乳品市場部乃至M 乳品本部的高層都是“踢皮球”。倘若談及感恩,我們和M 乳品應該是相互的,我們沒有了它,也許我們少掙了錢,但假如沒有了我們分銷商的共同努力,M 乳品也絕不會在我們地區(qū)取得全國第8 名如此驕人的業(yè)績。試問,其中有沒有我們分銷商的功勞?哪怕在被總代理霸占市場之后,M 乳品公司說了一句客觀的安慰話嗎?沒有,一句也沒有。我們的問題關鍵出在市場做得太大,被總代理垂涎而霸占,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并不是因為和總代理發(fā)生矛盾而把怨氣撒在M 乳品身上,而是截至目前,幾乎所有的M 乳品公司的領導都推說不管,這樣消極的態(tài)度并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雖然我們只為了討還一個公道,但我們相信,我們的遭遇絕不只是個案,它所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更值得M 乳品高層深思—當市場逐步培養(yǎng)日漸成熟時,有誰才能保護我們分銷商的權益不受侵害?當公司制度被總代理方面別有用心地利用而淪為統(tǒng)治工具時,怎樣的監(jiān)督機制才能避免“燈下黑”?當一些總代理視M 乳品為自家產物,為牟取更多利益而置市場大局于不顧時,M 乳品怎樣才能維護企業(yè)戰(zhàn)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案例解析]
文中的這位二批商確實可憐,辛辛苦苦付出這么多,到頭來卻落得這般田地,在流汗流血之后,還得讓人家流淚。不過商場上是不相信眼淚的,流再多的淚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做生意出問題,作為老板自己首先要檢討,看這其中有多少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以筆者的個人角度來看,文中的這位二批商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主要責任也是出在這位二批商自己的身上。筆者稍做分析,列舉了其中幾點,以供大家參考之用。
1.指導思想上的錯誤定位
由始至終,文中這位二批商是在遵循道德法則,認為我認真對待市場,上游就會認真對待我,認為付出就有回報,認真把市場做好,上游經銷商乃至廠家就會持續(xù)與自己合作下去。于是乎,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下去??墒嵌讨v的是道德,人家經銷商講的是道理,這道理就是利用二批商來開發(fā)市場,等市場成熟了,再把二批商一腳踢開。廠家講的也是道理:“只要總代理能完成銷量任務、沒有嚴重的截流贈品行為就算合格?!笨偠灾?,上游經銷商和廠家都在遵循“道理”。而二批商卻在遵循“道德”。至于這廠家的企業(yè)文化“要想做事,必先做人”之類,那更是好笑,這些企業(yè)文化都是用來管理員工的工具,作為二批商,只是廠家產品的分銷商而已,居然還去相信這些東西。
2.錯誤地定位雙方的關系
做生意自然是要與別人合作,這雙方合作,從表面上來看,是合作共贏,是價值交換。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所謂合作,也就是在利用對方。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在設法把對方當槍使,不過各自水平的高低就決定了自己在把別人當槍使,還是自己被別人當槍使。既然經銷商能把二批商當槍使,那么二批商自然也能考慮如何把經銷商當槍使,通過經銷商接觸到廠家高層(別等出了事再趕緊聯(lián)系廠家高層),利用經銷商來打擊自己的競爭對手,利用經銷商收集新廠家新
產品的信息等等。
3.對產品和品牌別帶感情
流汗流血是一種付出,而付出的意義在于回報,否則再多的付出也是沒有價值的。不過流淚說明了是有感情的付出,二批商對這個產品這個品牌是傾注了心血,寄托了希望,甚至是有點像自己一手養(yǎng)大的孩子一樣,所以在看待生意時,自然摻加了不少感情色彩,失去時才會流淚。
其實做生意的核心是為了賺錢,所謂的產品、廠家、品牌、渠道、客戶這一切,都是賺錢的工具而已。對待工具,應是高度的理性,該利用的就利用,該拋棄的就拋棄,盡可能地發(fā)揮工具的最大效益,一旦中間摻雜了感情因素在里面,自然就沒那么理性了。該放棄的時候忍不下心來放棄,例如這位二批商,完全可以在前期利用M 乳品作為開創(chuàng)局面和帶貨的工具,為自己打造一個乳品配銷網絡出來,同時利用自己分銷M 乳品的影響力,吸引其他乳品廠家上門洽談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M 乳品的價值。
4.自己的價值在哪里?
廠家為什么要找經銷商?經銷商為什么要找二批商?難道廠家不會賣牛奶嗎?難道經銷商不會賣牛奶嗎?在商業(yè)領域,不存在技術性難題,只有成本性難題,廠家之所以找經銷商,和經銷商找二批商的根本道理是一樣的,就是為了降低經營成本和風險。
經銷商之所以后來取消二批商,也是算過賬的,必然是經銷商自己做的成本已經掌握在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同時這經營風險也處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也不用顧忌二批商報復什么的,所以經銷商才有膽子有信心有決心取消二批商。那讓我們反過來算一下這個賬,若是在同樣的經營成本下,二批商的銷售效率更高,銷量更大,或者這位二批商在當?shù)赜性S多獨特的、不可復制的辦法可以來控制經營成本,那么經銷商還會來取消二批商嗎?再者,若是這位二批商在當?shù)氐那朗袌鲇幸欢ǖ挠绊懥?,可以做活一個產品,也可以做死一個產品,還可以迅速引進同類產品,還有一定的技術性市場壁壘,這樣的風險,經銷商斷然不會不考慮的。經銷商之所以敢毫無顧忌地把二批商開掉,說明了這二批商手里沒什么能夠牽制經銷商的東西。
經銷商和二批商一樣,都是靠手中掌握的銷售渠道吃飯的,不斷地拓展和建設自己的銷售渠道才是硬道理,這也是自己的價值所在。
5.別只埋著頭做生意
二批商的上游是經銷商,是廠家,可是在本案例中,這位二批商花費了大量精力在其下游客戶身上,似乎在上游客戶方面花費的精力不是太多。
無論做多大還是多小的生意,都不能只顧埋著頭做自己的生意,而應該保持對上下游客戶的研究,學會主動了解對方,知道上下游客戶現(xiàn)在在擔心些什么,在考慮些什么,除了產品銷售的基礎工作外,還能幫自己的客戶做些什么。
在整個事件中,按說是沒廠家什么事,這完全是經銷商與二批商之間的事情,廠家這個態(tài)度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廠家即便出面,也是很難解決的,關鍵是根本原因并不在廠家身上,而在二批商自己身上。筆者說得刻薄一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文中這位可憐的二批商,其根本原因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出了事再來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