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曉
對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既無社會人脈,也沒有權力授予的社會位置,他們的機會只能依仗市場型進入這一條通道,而目前留給這些年輕人的市場通道還很狹窄
2007年,中國政法大學的學生蓋森和他的同學們,開始關注蝸居在北京市昌平區(qū)沙河鎮(zhèn)的大學畢業(yè)生群體。他們在一份“調研中國”的選題報告上這樣認識這個群體:這些人有學識、有文化、有獨立的價值判斷,如果沒有人去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不去傾聽他們的訴求,近者不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遠者影響中國社會的穩(wěn)定。“他們的訴求若是變?yōu)閯×业姆纯?,相信我們的社會是無法抵御的?!?/p>
一位經濟學家也表達了同樣的焦慮。在今年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說:“我對于最近流行的分析感覺到非常的懷疑,就是說現(xiàn)在我們社會有兩種(人群),一種叫精英,一種叫草根,或者叫大眾,我對這種分析表示擔憂?!彼J為,走向社會穩(wěn)定,實現(xiàn)持久繁榮,需要有一個橄欖型的社會結構基礎。
而各個大城市的角落里,漸次出現(xiàn)的大學畢業(yè)生廉價聚居地,似乎正在印證這種憂慮:大量受過教育的年輕階層找不到上升的渠道,底端的部分還在擴大,社會的下沉拉力在增大。
“下流社會”
2005年,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在其名作《下流社會》中,提出了下流社會的社會學概念:這個群體以20到34歲的年輕族群為主,最大特征并不僅僅是低收入,更在于其“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愿、消費欲望等的全面下降?!倍@些低消費、高自閉的東京澀谷年輕人形象,從2004年起在北京昌平區(qū)的沙河鎮(zhèn)漸漸多起來。
表面上看,他們似乎對人生無所求,1000塊以上的工作,就可以達到生活目標的底線。然而這樣的工作也是時有時無。
蓋森和他的同伴們在調研中,從當?shù)氐睦戆l(fā)店的接客量估算出沙河鎮(zhèn)大概居住著5萬名左右擁有大學學歷的年輕人。不僅是昌平的沙河鎮(zhèn),海淀區(qū)小南莊,上海的松江地區(qū),幾乎中國所有超大城市的角落,都有這樣的所謂知青部落。
他們并不是社會中的赤貧者,但和在平均社會生活線下的群體相比,他們內心的沖突和煎熬或許更激烈痛苦。三浦展的書中描述,“下流社會”的年輕人無法從自我主張的路中走出,雖然處于困境,但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只是對社會不滿。
租住在沙河鎮(zhèn)的林華和他的同學不滿的對象是就讀的學校。四年大學收獲了一個人生經驗:“絕不要讓你的孩子進民辦大學?!彼麄冊骱捱@所除了收取更多學費,卻沒有給出相應回報的學校。如果說給了他們什么,那只是比市場需要更高的自我認識和人生期望。而這成為找工作時折磨他們的根源。做汽修店學徒,一個月800塊錢,從事這類工作在上大學前是不可思議的?!拔疫M這所民辦大學(北京科技職業(yè)學院),光學費就4萬?!绷秩A說。
在1999年擴招后,每年進入社會求職的大學畢業(yè)生數(shù)量遞增。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表示,2006年高校畢業(yè)生比上一年增加了75萬人,總量達到413萬。按照70%的初次就業(yè)率計算,僅2006年,高校畢業(yè)生約有124萬人無法實現(xiàn)當期就業(yè)。他們當中希望留在城市的人,第一站都流落在郊區(qū)的農民房和城里的城中村,苦等機會的垂青。
“混社會久一點”的年輕人,會怨恨提供工作機會的經濟主體。畢業(yè)于四川師范大學的“北漂族”唐劍還沒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他認為原因在于我國經濟發(fā)展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到今年1季度竟然高達48%。他認為這種依附型經濟必然使得大學生的就業(yè)機會越來越少,即使有就業(yè)機會,但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在外資手中,他們能從事的工種也大多是技術含量相對較小的,因此上升空間不大,收入增長較慢。
還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憤懣,通過網絡上的謾罵呈現(xiàn)。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注意到,這些年輕人正是“網絡暴民”的主要構成者:“今天在網絡中活躍的‘草根,其實也并不是我們過去想象的工農群眾,而是30歲以下面臨著發(fā)展的瓶頸和許許多多成長不足的現(xiàn)實壓力的年輕人,覺得自己在激烈的全球性的競爭中,沒有多少優(yōu)勢,形成了一種焦慮不安的情緒和憤懣的心態(tài)。雖然網絡上表達自己的人形形色色,但真正形成了輿論氛圍的人其實還是這些年輕人。”
狹窄的上升渠道
三浦展將日本年輕人的“下流化”歸因于財富分配兩極分化。根據(jù)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收入再分配調查”,收入的基尼系數(shù)從1999年的0.433上升到2002年的0.498。但是經過稅收調節(jié)和社會保障再分配之后,日本的基尼系數(shù)為0.322。目前中國基尼系數(shù)雖然存在不同版本,但基本共識是已達到或超過0.45,早在2000年就沖破了0.4的國際警戒線。
在這個財富分配分化的背景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宛麗把社會提供的上升渠道分為三類?!皬哪壳皝砜?,大致存在三種社會地位資源配置關系,即權力授予關系、市場交換關系及社會關系網絡。受這三種社會資源配置關系的影響,現(xiàn)階段中國社會新中產階層的來源可對應地分為三種進入渠道,即行政型進入、市場型進入和社會網絡型進入。”張宛麗說。
往下類推,而對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既無社會人脈,也沒有權力授予的社會位置,他們的機會只能依仗市場型進入這一條通道。
而在中國,通過市場渠道成功晉升的榜樣,是一個中間階層,也就是俗稱的“中產階級”。按中國社科院的調查顯示,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中間層的擴張動力,主要來源于市場空間的開放,“市場型進入”為“新中產階層”流動的主導形式,這為一些個人能力出眾,或者有極強意志力的人開辟了一條向上的通道。擁有大學學歷的年輕人,被張頤武看作是“中間階層”的后備軍。
但現(xiàn)實是,真正能依靠市場開放分享到社會進步產生的財富,并獲得自我提升的普通人,比例還很少。按照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曉虹曾主持的調查,以月收入5000元是中產為分界線,中國五大城市中的中產階級比例為11.9%。根據(jù)另一個統(tǒng)計口徑,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陳喜慶稱我國新階層——主要由非公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yè)知識分子構成,大約有5000萬人。加上其他相關的從業(yè)人員,總人數(shù)在1.5億左右。
而且,“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向上流動趨緩,向下流動增速?!睆埻瘥愓f,“在單位、部門中,徘徊于較低職位或邊緣的人,上升空間和發(fā)展機會受阻。就社會結構而論,這改變和扭曲了市場競爭中具有起點公平的‘后致性(靠個人后天的受教育及專業(yè)努力等因素)原則,‘先賦陛(靠家庭、血緣背景等先賦因素)的地位分配機制作用增強,失去了一個靠后天努力、公平、有序競爭獲得體面的社會地位的階層示范效應?!?/p>
誰來改變?
亞當·斯密最早在《中國富論》中警示社會排斥的危險。他說,貧困的可怕之處不僅僅是缺少生活必需品,更可怕的是因此導致的被排斥在社會生活之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shù)賮喩瓕⑦@一思想發(fā)展為:只要有社會的支撐,即使很貧困,他也會接受社會的約束。但如果他被社會所排斥,貧困的處境則完全可能使他漠視社會的規(guī)則。
現(xiàn)在沒有看到危險,但我們看到了悲劇。
2005年春節(jié)前,北京中坤集團的兩個小女孩在合租的平房里煤氣中毒。送進醫(yī)院后,直接送入了高壓氧倉搶救。在醫(yī)院待了十天,兩個女孩臉上都留下了疤痕。這兩個女孩都是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還在實習階段,千辛萬苦在中坤集團求到了職位。
春節(jié)期間,中坤公司的董事長黃怒波去了她們的住處,實地觀察,因為“不理解好好的人怎么能煤氣中了毒”。
兩個女孩的住址是后海的一條小巷,胡同錯綜復雜。七拐八拐找到了她們的住處,黃怒波看到一個董事長階層很少接觸的一個世界:“一個大雜院,住了十幾戶人家。一進大門,各屋里都有人?!眱蓚€女孩租住的是一間8平米的平房,“咱是干地產的,一看就知道那屬于房東私搭亂建。屋里寒冷得要死,倒不如院子里曬太陽。那‘肇事的爐子,就在門口,有一搭無一搭地著著火。怪不得如此!”
后來,黃怒波在文章中寫道“現(xiàn)在看來,一個企業(yè)發(fā)展得很快、態(tài)勢很好,也并不一,定意味著所有的員工都是受益者。那么,是不是可以考慮,中層以上的管理團隊按業(yè)績受益,最底層的員工,尤其是踏踏實實、默默無聞的員工,是不是除了業(yè)績、工作、薪水之外,考慮些福利性的待遇?比如說,發(fā)給外地員工住房補貼,讓他們住得起樓房,不用再弄煤爐子,特殊雨雪天氣,遲到半個小時左右不考勤;長假時間,多放兩天假,好讓他們回家;工會定期組織他們娛樂活動、聚餐;有的員工家中有難,予以關心,等等。起碼,我想,今年立刻行動,采取補貼幫助的辦法,不讓我們的員工住平房了。這樣,夜里也睡得著,不用怕哪位再出事嚇人了。”
但這只是一個做過詩人、有些人文情懷的商人,對自己公司的利益分配調整。但對居住在沙河鎮(zhèn)斗室里的5萬名大學生,或者在其他大城市里守望自己夢想的年輕人,上升渠道的拓寬,并不只是一名企業(yè)主的一時善心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