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數(shù)字化生活童潤棣
在德國生活三個月,感受到德國人“用數(shù)字說話”的求實精神,可謂無處不在。自2002年1月1日歐盟十五國統(tǒng)一使用歐元后,德國馬克已完全退出了流通領域,可在大小商鋪各種商品的標價簽上還同時標有歐元和馬克兩種價格,其目的是讓消費者一目了然該商品比當年的馬克價漲了多少(統(tǒng)一使用歐元后,德國的物價一直呈上漲趨勢),真可謂“明明白白消費”。
城市公交巴士站臺的站牌上,印有車子到達的準確時間,乘客只要在公交巴士上取一本免費提供的車次時刻表隨身帶著,掐算好時間出門、乘車、轉車,那真是從容不迫,時間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都說“天大難估”,而德國的天氣預報,令人不得不嘆服它的準確、可信。我們所在的巴伐利亞州,電視臺的遠期預報為未來五天天氣的大致變化;可能因地理位置的關系,一天中天氣多變,所以當?shù)卦绯康奶鞖忸A報細化到每一小時的不同區(qū)域。有一天上午,我們去慕尼黑南部一個叫“施坦貝爾格湖”的地方游玩,出門時艷陽高照,而在外出的四五個小時里,果然如預報的那樣,在不同的時段里,我們經歷了陰、雨夾雪、碧空如洗的變化,所帶的雨傘及時派上了用場。
在莽莽原始森林中,我們看到了一間木屋的櫥窗中,陳列著各種垃圾實物,注明這些廢棄物如扔在森林中,分別需要若干年才能在泥土中降解,如:煙蒂一到五年、舊報紙三到十二年、易拉罐十到一百年、塑料皮三十到四十年、啤酒瓶蓋一百年、玻璃四千年……這種實物加“數(shù)字化”的宣傳,比起空洞的標語口號來,顯然更能激發(fā)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
再舉一例,“施帕蓋梯”——極似我們這里的掛面,妻用國內煮掛面的同樣時間加以燒煮,進嘴如嚼鋼絲。仔細閱讀包裝上的說明,上面不僅標明了配料構成、所含熱量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百分比,還有一行稍大的文字要求“燒煮七分鐘”。后來在超市看到,另一種“施帕蓋梯”的包裝上注明要“燒煮八分鐘”,再仔細一看,因為其中多了雞蛋和一二種別的配料。德國人絕不會像我們那樣,一概注明“燒煮六至八分鐘”,由此可以看出德國人的嚴謹。我還看到超市貨架上的火柴盒上,印有“內裝三十八根”的字樣,頗覺好奇,買了兩盒回家一數(shù),果然“毫厘不爽”——每盒三十八根。
【原載2006年12月23日《揚子晚報·國際副刊》】
插圖/菲利普(比利時)
連狗的目光都變了肖復興
如今,走在街上,你會發(fā)現(xiàn),來來往往的人們的目光,和以前大不一樣。低頭匆匆忙忙趕路的,他們的目光只停留在眼前的路上,那目光幾乎是呆滯的。拇指一族打手機或發(fā)送短信的,他們的目光只停留在小小的手機上,那目光有時可以是旁若無人的,卻幾乎是隱晦的。也有一臉官司的,讓你不敢和他那惱怒的目光相遇。也有滿面狐疑的,讓你看著他的目光感到恍惚。也有不少目光散失了焦點,如同沒有韁繩的野馬四處散逛。但是,看風景的很少,不少目光卻是鬼鬼祟祟的,讓你遇到他的目光,趕緊捂住自己的腰包,加快了自己的腳步。所以,前不久北京的公安部門提醒市民,當有人向你問路的時候,一定要和問路的陌生人保持距離,以防意外。
不管是寬闊的大街,還是偏僻而人少的小街,人們的目光越來越冷漠,越來越惶惑,越來越可疑。哪怕是最天真的孩子,遇到陌生人的目光,即使不像驚飛的小鳥一樣立刻避開這樣的目光,也會警惕地緊緊地拉住父母的手。
當然,大街上也常會看到熱辣辣的目光,一般是男人投射到漂亮的女人身上,或者是女人投射在帥小伙或所謂成功人士的身上,但那更多的并不是真正愛情意義的目光,更多的則是欲望毫無遮攔的宣泄。含羞半斂眉,眼媚雙波溜,是千載難逢,難得一遇了。彼此可以金是衣裳玉是身,卻難是眼如秋水目如霜了。
在夜晚,由于城市的污染和高樓的林立,已經很難看到瓦藍色的夜空和夜空中的星星了。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牵欠N和夜色一樣清澈的目光,也很難看到了。燦爛的霓虹燈和街燈,以及一街撲朔迷離的車燈閃爍,徹底替代了夜空的銀河,我們的目光可以在書上輕而易舉地找到自己的星座,卻再也看不到北斗七星倒轉斗柄的奇跡了。我們的目光便如一盞酒杯,只盛下了滿眼撲來的燈紅酒綠。
在書中,我們的目光也變得近視,乃至猥瑣,甚至攫取式的貪婪。我們的目光已經很難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話相遇,也很難和莎士比亞或易卜生的戲劇相遇。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大概也不會和我們的唐詩宋詞握手言歡;如果不是為了選秀,大概也不會和《紅樓夢》相見甚歡。我們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了考試的輔導教材,投入到怎么學開車怎么玩股票怎么發(fā)財怎么升官怎么應對老板的書的上面。我們渴望捷徑渴望暴發(fā)渴望一夜成名,我們的目光便很難再相信童話會出現(xiàn)在眼前,莎士比亞的戲劇,也被我們改造成了《夜宴》式的欲望的淋漓盡致的展示。
在交往中,我們的目光變得越來越矜持,越來越彬彬有禮,越來越有日本味兒和西洋范兒,卻也越來越程式化、格式化,甚至透著虛偽。就像羅大佑在歌里唱的:“人們變得越來越有禮貌,可見面的機會卻越來越少;蘋果的價錢賣得比以前高,可味道沒有以前好。”
缺少了天真和真誠,連街上的狗的目光,也變得小心翼翼,格外警惕的樣子。
【原載2006年12月20日《羊城晚報·花地》】
題圖/佚名
面霸余世存
●在大學生就業(yè)壓力之下,不但有暗潮涌動的“新盲流”,還涌現(xiàn)出富有傳奇色彩的“面霸”、“考霸”。2006年3月底,廣東海洋大學應屆本科生吳錦方在投出近一千份簡歷,面試近三十次之后,終于找到了一份每月一千元的營銷工作,摘下了“面霸”的帽子?!懊姘浴笔墙衲甏髮W畢業(yè)生的行話,指樂此不疲參加面試的人;“面霸”被拒絕無數(shù)次而堅忍不拔的,就成了“拒無霸”。
●費希特在《論學者的使命》中說:“你們都是最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如果最優(yōu)秀的分子喪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么去感召呢?如果出類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還到哪里去尋找道德善良呢?”顧炎武《日知錄》中說“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故士大夫之無恥,謂之國恥?!苯袢諊惺⒄f榮恥。某日,在某大學校門外一發(fā)廊門前,一衣著妖艷性感“小姐”用一種輕蔑得似乎有點高貴的語氣,字字鏗鏘地說:“現(xiàn)在的大學生真他媽不要臉!”
●作家朱凌的媽媽是江西農村婦女,沒有文化,但出語如詩如畫。朱凌記得,妹妹小時候討厭下雨,春夏江南雨多,一到雨天,妹妹就不想上學。媽媽說:“你不要煩下雨,你要知道啊,每下一次雨,山上就有一種花要開。”小妹聽了,興高采烈地上學了。朱凌討厭春天多風,媽媽則說:“你莫怪風大,那些樹睡了一冬了,風要把它們搖醒。”朱凌到北京生活后,有機會把媽媽接來住,媽媽在二環(huán)路立交橋上看到汽車長龍,大聲感慨:“中國真的富了,我還以為這么多的汽車只有在拍電影時才攢起來看一看的?!?/p>
●2006年4月13日,朝陽法院對一起交通事故作出一審判決。案件中兩名死者乘坐同輛夏利車,與大貨車相撞后死亡。法院判決金某家屬獲賠四十萬元,趙某家屬獲賠十六萬元。原來,金是城鎮(zhèn)戶口,趙是農村戶口,因此產生了二十四萬元的死亡賠償金差距。
●4月16日起,我國北方普降沙塵暴。據(jù)稱北京降下三十多萬噸的黃土。胡少安有詩:“詩意再無干潯瀑,黃沙傾城一夜間?;慕吉氉^博客,如此人間四月天?!?/p>
●據(jù)說,在中國,生活被房貸按揭改變的青年,有兩千六百萬。對很多人來說,購房已不是個人行為,甚至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積蓄共同出資,在城里買房。有人問:“我們養(yǎng)房,誰養(yǎng)父母?”
●方心田眼中的售樓小姐是“想方設法誘惑他人掏出一輩子積蓄來購房的年輕女人”。他說:“她們往往長得很漂亮,不少男士就中了美人計;她們很懂得修辭,在她的櫻桃小嘴里,一洼水就成了湖泊,一棵樹就成了森林?!?/p>
●從1998年7月開始召開聽證會至今,北京已經召開了四十多次聽證會。房產律師秦兵曾三次申請參加與房產物業(yè)相關的聽證會,組織聽證的單位以種種理由拒絕了他。對此,秦兵指出:“你是根據(jù)長相是根據(jù)社會地位,還是根據(jù)體重或其他背景來選聽證代表的,一定要說出來讓大家知道?!?/p>
●南寧市一名年近七十歲的退休老人在超市偷了兩本筆記本,事情敗露后,老人老老實實地承認了錯誤。民警了解到老人每月退休金不少,家庭經濟條件也不錯,便問他為何有此舉動。老人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是以前在單位從來不用買筆記本,用的都是公家的,現(xiàn)在要我掏錢買筆記本,怎么也不舍得?!?/p>
【原載2006年第5期《市民》】
題圖/夏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