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晶 馬金國
教學預設:
“0”的教學有兩方面內容:一是0的認識,二是0的加法和減法。0的加減法,是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0的知識對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實踐活動,認識0的含義,學會寫0,會口算有關0的加減法。同時,初步體會。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通過多種情境來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認知過程。我在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特點等因素基礎上,營造情境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0的含義……在已有知識經驗的支持下,自主能動地探索,實現教學的再創(chuàng)造。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學伊始,借助“小猴吃桃”這一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精神專注地投入學習。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進”了學習情境,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在探究0的加減法時,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問題情境。如,課件動態(tài)顯示:鳥窩里有3只小鳥,3只小鳥都飛上天空,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描述情景,提出問題,再請學生列式計算。把。的加減法設置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
二、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
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愛玩好動。根據他們的特點,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觀察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
為了更好地感知0的含義,我設計了猜數的游戲,根據響聲猜測盒內硬幣的個數,并說出用幾來表示。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愉快地經歷了從有到無的過程,知道了一個物體也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進一步理解了0的含義。
在教學0的書寫環(huán)節(jié)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描述0的形狀特征,經歷書空、描紅、獨立寫的過程,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了解和掌握0的寫法。教學活動中打破了機械書寫的格局,學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識,使得課堂充滿生機。
三、提供探索空間,體驗成功喜悅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中,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大得多。在學生通過觀察尺子發(fā)現0的另一個含義時,我讓學生充分觀察與交流,自主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使合作學習真正發(fā)揮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探索與獲取知識的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注重聯系生活,感受數學奧秘
課程標準倡導數學課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在學生初步認識0的基礎上,我請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來表示,把0的認識推進人生活,讓學生從中尋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進一步體驗0的含義,感受0的作用,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感受數學知識的奧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29頁“0的認識及有關加減法”。
教學目標:能認、讀、寫0;會口算有關0的加減法;培養(yǎng)學生熟練的計算能力以及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0~5的數字卡片,多媒體電腦及相應課件。學生每人準備一張?zhí)镒指窦垺?/p>
教學重、難點:感受0的含義,熟練掌握有關0的加減法。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課件出示小猴吃桃)同學們,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瞧,它來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有什么變化。再把你們剛才看到的給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媽媽留給小猴2個桃,小猴先吃了一個,盤子里剩一個桃子;又吃了一個,盤子里沒有桃子了。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匯報自己的發(fā)現。)
[評析:教師用生動活潑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促使學生精神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進”了學習情境,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師:盤子里有2個桃子,盤子里剩1個桃子和盤子里沒有桃子都可以用哪些數來表示呢?(學生匯報后,教師歸納0和1、2、3……一樣,都是一個數,它表示一個也沒有。)
[評析:用小猴吃桃的情景讓學生看到“從有到無”的變化,生動有趣。同時,充分利用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由學生說出“用0表示”,切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猜數游戲,理解0的含義。
師:(拿一個盒子,其中放1個硬幣,上下晃動)看,老師手里有一個盒子,請你聽一聽、猜一猜,這個盒子里有幾個硬幣?用幾來表示?(把硬幣取出,再上下晃動盒子)請同學們再猜一猜,這時盒子里有幾個硬幣,可以用幾來表示?
師:請同學們再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來表示呢?
[評析:教師精心設計了猜數游戲,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通過學生聯系身邊的事例來體驗、領悟0的含義,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2.借助直尺,理解0的含義。
師:(課件出示直尺圖)這是什么,你認識嗎?在上面你都能發(fā)現什么呢?(學生匯報后教師歸納:o在尺子的最前邊,在第一條刻度線的下面,0在尺子上表示起點。)
3.講練結合,掌握0的寫法。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0,你們覺得0像什么呢?(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建立0在頭腦中的表象。)
師:你們的想像可真豐富,那么0怎么寫呢?請看屏幕。
(課件演示:老師邊演示邊敘述:0是從右上角起筆,向左,向下,收筆和起筆相連。要寫得圓滑,不要有棱角。演示完畢,讓學生在準備好的田字格紙上描紅,書寫,規(guī)范0的寫法。寫完后,小組互相看一看,展示兩個寫得好的作品,并互相評價。)
[評析:學生通過觀察,描述0的形狀特征,經歷書寫、描0、獨立寫的過程,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了解掌握寫。的方法,并展示、交流自己的收獲。教學活動中完全打破了機械書寫的格局,學生不僅基礎知識學得扎實,而且在數學思考、語言交流及情感態(tài)度方面都會獲得發(fā)展。]
三、探究算法,經歷過程
(課件演示29頁小鳥圖。)
師:看,可愛的小鳥在做什么?你能給同學們說一說嗎?3只小鳥都飛
走了,鳥窩里還剩幾只小鳥?你能列出一個算式嗎?(教師邊板書邊說:“鳥窩里原來有3只小鳥,都飛走了,1只也沒有了,用0表示?!?
[評析: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面、描述情景,加深了學生對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的了解,使學生走進情境,再提出問題,列式,把有關。的減法切實設置在具體情境之中。這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了解到計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師演示:盤子里有2個蘋果,把這2個蘋果送給一個小朋友,同時提出問題。
師:盤子里還剩幾個蘋果?誰能列出算式?你還知道幾減幾等于0呢?(隨學生發(fā)言,教師板書:1-1=0、0-0=0、4-4=0、5-5=0,并請學生齊讀。)
[評析:在學習3-3=0、2-2=0的基礎上,讓學生尋找“幾減幾等于o”的事例,有效地加深學生對“同數相減,結果為0”的意義的理解。]
(課件出示青蛙圖。)
師:請同學們認真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兩片荷葉上一共有幾只青蛙?你是怎么想的嗎?(學生匯報:0表示沒有,4+0就是4什么也沒加,所以還等于4。)
師:老師這里有幾個小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解決一下。看看誰說得最清楚。從中你們能發(fā)現什么?
(出示幾道口算題,鞏固和0有關的加減法0+0;0-0=0+5=5-0=。)
[評析:學生滿懷幫助老師的熱情思考每一個問題,清晰地闡述自己的想法,探究和0有關的加減法。學生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逐步加深了對0的理解和認識,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實踐活動,鞏固新知
活動一:排一排。
師:你們桌子上有數字娃娃(0—5),想請你們幫它們按順序排排隊,你們愿意嗎?(找兩組到前面展示,并讓學生說出排列的順序。一組按從大到小排,另一組按從小到大排。)
活動二:填一填。
師:瞧!魚缸里的小金魚多美呀!請大家認真數一數,金魚的數量可以用幾來表示呢?把數字填在括號里。
活動三:算一算。
師:看,智慧爺爺種了一棵蘋果數,只要你們把得數算對,這些蘋果就會發(fā)生神奇的變化。誰愿意來試一試?(生答對一道,蘋果變紅一個,直至算完。)
師:在你們的努力下,這些蘋果都熟了,你們可真棒!
活動四:摘蘋果。
師:蘋果成熟了,那接下來,請你再仔細觀察,看看畫面發(fā)生什么變化了?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
[評析:課堂上教師為學生鞏固新知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數學活動,并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不同的形式,增加了趣味性,顯現出吸引力。學生都能在積極的狀態(tài)下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興趣盎然。]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都了解了那些知識呀?(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后歸納。)
師: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0,知道0可以表示什么也沒有,在尺子上還表示起點;我們不但掌握了0的書寫,而且還學會了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其實0還有很多奧秘,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動腦思考,就會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評析: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初步學會歸納與總結。學生把課堂學習活動自然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了他們善于觀察和思考的良好習慣。]
總評: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非常注重課堂良好心理氛圍的創(chuàng)設,重視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重視數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充分運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課改的新理念。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并考慮學生興趣的需要,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安排了觀察、思考、猜測、交流、實踐各項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情”、“趣”交融的活動中實現教學目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創(chuàng)設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上課伊始,老師用生動的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熱情地關注小猴吃桃的情境,情不自禁地投入學習活動。
2.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促進發(fā)展。
掌握知識是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與能力的基礎。由此,教師精心組織觀察、思考、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交流能力。例如,教師用生動的畫面讓學生觀察小猴逐次把2個桃吃光的過程。請學生根據畫面變化描述小猴吃桃的情境,并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思考、交流的空間。學生在仔細觀察、充分交流的活動中,體驗“從有到無”的變化,感知0的含義。接著教師還組織猜數的游戲,根據響聲猜測盒內硬幣的個數,說出用幾表示。學生在游戲中,愉快地經歷了“一個也沒有,用0表示”的過程。在學生初步認識0的基礎上,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來表示,把0的認識推入生活,讓學生從中尋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進一步體驗0的含義,同時感受。的作用,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3.數學問題生活化。
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他們真正體驗到學學習數學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節(jié)課,老師為學生設計了豐富的學習活動,并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探索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運用知識創(chuàng)設條件。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活動中認識0,感受0的作用,經歷探討0的加減法的過程,發(fā)現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體驗,都要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樣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要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