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松
興起的原因
油畫市場興起的大前提是中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人民文化生活與精神需求的不斷提升,促使了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日趨升溫直接促成油畫藝術市場迅猛興起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幾點:
部分投資從書畫市場投向油畫市場是油畫市場興起的最主要原因
中國藝術市場在經歷20世紀90年代狂飆突進式的發(fā)展,目前進入—個相對平靜的整合期,一些積累的問題也就凸現出來。比如作品的真?zhèn)?、價格的炒作等等,尤其集中于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上,使藝術市場的風險性增大,也使進入書畫瓴域的收藏與投資的資金需求量越來越大。這里除了有市場初期不可避免的機制不健全、投機分子作祟、中介機構的不規(guī)范操作之外,也與收藏者、投資者的急功近利、盲目投資有關。正是在此背景下,油畫開始興起。油畫作為一個新興領域,資金的需求量與書畫市場相比較少,書畫市場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與尷尬在油畫領域內幾乎還沒有到來,易于進入。因此,部分投資從書畫市場投向油畫市場,這是油畫市場興起的最主要原因。
中產階級對于油畫的熱衷構建了油畫市場最為強硬的支撐點
第二個重要因素是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新興的產業(yè)階層與白領階層日益崛起,社會審美風尚的改換。由于這個階層日益發(fā)展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無論在資金能力、文化水準、審美趣味上,都樂于接受充滿新意、具有挑戰(zhàn)性的當代藝術,他們的年齡與知識背景決定著他們與中國當代藝術的親和力。所以體現時代氣息、色彩豐富、充滿節(jié)奏感的油畫逐漸成為這—階層的需求對象。由于目前視覺環(huán)境、視覺符號無論是立體的還是平面的,都在向著現代的、時尚的、國際化的方向快速發(fā)展,人們的審美口味已經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這也促使中國人對油畫、雕塑原本來源于西方藝術體系的藝術品,從視覺上并不覺得陌生,從簡單了解發(fā)展到欣賞的層面。
拍賣業(yè)、畫廊業(yè)等中介機構大力推陳出新為培育新興市場立下汗馬功勞
第三個因素是近年來拍賣業(yè)、畫廊業(yè)等中介機構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大力推陳出新,為培育新興市場立下汗馬功勞。近幾年油畫在拍場上的發(fā)展足以說明其發(fā)展?jié)摿Q不可小覷。這可以從嘉德油畫專拍的歷年成交額與成交記錄中窺見一斑。如:1994年全年成交總額為805.9萬元。從1約5年至2002年成交額平均為1200萬元左右。其中1997年與2002年成交額最多,分別為1983.8萬元和1482.4萬元。到了2005年,中國嘉德油畫春秋兩個大拍油畫項的成交額即達到近2.1億元!
中國油畫的品質成為這個時代的代表為進行收藏與投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第四個因素是中國油畫藝術體系的自身發(fā)展。油畫從海外傳入到今天也只有短短的—百多年的歷史,但卻在中國生根開花,產生了像林風眠、趙無極、吳冠中等中國油畫大家,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油畫藝術空前發(fā)展,形成多元化的局面。經過數代人的努力,積累了豐厚的藝術資源,為我們進行收藏與投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創(chuàng)作的活力、風格的多樣化以及當代性上,油畫的品質當之無愧成為這個時代的代表。
中國油畫藝術市場面臨的問題
中國油畫市場作為—個新興的藝術市場,越來越引起世人的關注。它所蘊含的巨大的商機是顯而易見的。在世界范圍內,藝術品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就是當代藝術品。目前中國油畫藝術品市場份額在整個藝術市場中所占的比例還非常小,與書畫、古董等傳統(tǒng)藝術品市場相比差距巨大。除了油畫藝術市場啟動得較晚,歷史較短以外,市場尚未得到充分發(fā)展的眾多因素中,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研討:
畫廊,拍賣行等中介機構亟須以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的運作機制來贏得市場
偽作泛濫,贗品成災,盲目炒作、哄抬物價等現象在書畫。古董傳統(tǒng)藝術品市場中比比皆是,這嚴重損害了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增大了風險性。其惡果早晚會爆發(fā)出來。2001年,紐約佳土得、蘇富比宣布停止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拍賣,為中國書畫市場敲起了警鐘。所幸的是在中國油畫市場這些現象較少,只是在前輩油畫家作品中存在部分。贗品問題。我們在拍賣會。畫廊中也曾見到一些偽作,所以要求畫廊,拍賣行一定要引以為戒,嚴格把關,不要為了自己的—點點私利而對剛剛興起的油畫市場產生危害。臺灣畫廊業(yè)在贗品與盲目炒作方面已領略到教訓。畫廊,拍賣行是藝術家與收藏者之間的橋梁,是油畫市場的代言人,應從大局出發(fā),從長遠利益出發(fā),以講究商業(yè)信譽與服務為至上原則,以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的運作機制來贏得市場。
應鼓勵與扶持有關藝術市場發(fā)展的政策只有吸引了大規(guī)模資金進入新興市場才能迅速發(fā)展
政府管理部門作為市場的管理與協(xié)調者,應密切注意市場動向,順應市場的發(fā)展,因勢利導,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為市場的充分發(fā)展提供保障。目前最為突出的就是稅收制度,即有關購買與捐贈藝術品的減免稅收制度,還有大型公益設施中有關藝術品購藏與投資額的法定比例等。有減免稅收制的保駕護航,就能促使大企業(yè)、財團去涉足藝術品市場,去投資,去收藏、更多地參與公益設施的建設,比如興建企業(yè)所屬的收藏單位——美術館或博物館,或者是捐贈作品給現有的美術館、博物館。企業(yè)既投資、保值,又贏得一定的社會聲譽,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吸引了大規(guī)模資金進入新興市場,才能使藝術市場得以迅速發(fā)展,并提攜其他相關產業(yè)的興起,如:畫框制造業(yè)、材料業(yè)、出版業(yè)、印刷業(yè)等,相關產業(yè)的稅收以及藝術家個人所得稅、中介商業(yè)機構所得稅等諸多方面的總和遠大于所減免的那一部分稅收。西方藝術品市場歷經200多年的發(fā)展與積累,擁有一整套的相關法規(guī)、制度,他們保障了大企業(yè)、大財團,既把藝術品作為投資理財的金融工具之一,又大大促進了文化藝術產業(yè)的發(fā)展,進而也就有了文化藝術產業(yè)的輸出,從而形成了藝術產業(yè)的良性循環(huán)。我們完全可以借鑒與吸收,制定符合我們國情的一系列制度與監(jiān)督機制,雖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市場的發(fā)展促使我們必須去應對,去研究,去嘗試,盡快將有關政策、法規(guī)出臺,以順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需求。唯有這樣,中國的藝術市場才能真正的健康發(fā)展,走向成熟。
民眾對油畫、雕塑等現當代藝術還缺乏相當了解應注重藝術普及教育與市場的推廣
只有在充分了解與懂得欣賞的前提下,人們才會去參與、去收藏、去投資。中國是一個具有收藏傳統(tǒng)的國家,古董、書畫等傳統(tǒng)藝術品,無論從知識背景、視覺經驗、還是鑒定收藏中介等商業(yè)體系上都有深厚的基礎,并且在群眾的參與性上也非常廣泛。而對一百年來的油畫、雕塑等現當代藝術史的研究與梳理工作還不是十分充分,將這一百年數代藝術家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視覺成果以及豐富的寶貴的文化資產如何呈現在世人面前,這需要藝術史研究者、藝評家、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藝術機構,畫廊、拍賣行等商業(yè)中介機構以及媒體、政府部門等方面的通力合作,加大力度進行推廣與宣傳,并且要更為積極、更為主動地參與社會的文化生活。市場的發(fā)展促使我們更加認真地總結近現代中國繪畫藝術的發(fā)展歷程,關注當代文化建設,進而能夠為市場發(fā)展提供明晰的參考體系以及建立博物館等公共收藏體制。這是藝術市場得以充分發(fā)展的前提。
收藏者還未讓自己的品藏成體系尚未形成自己的收藏風格
目前進行油畫藝術品收藏的人越來越多,但與收藏傳統(tǒng)藝術品的收藏者數量相比還相差甚遠。他們絕對是現今社會中的精英分子,擁有一定的財富,有品位,受過良好的教育,并且有膽識,有魄力去參與油畫這一新興市場,無論是從投資、保值出發(fā),或者是為了視覺上的裝飾作用,還是真正意義的收藏,雖然目前稱得上專業(yè)的有體系的收藏家寥若晨星,但在目前條件下,以個人的方式,做到如此,實屬難能可貴,十分值得尊敬。也正是由于他們的參與,油畫市場才能蒸蒸日上,但也正是由于個人性較強,其中的變數也較大,會有突然間的進場,爾后又突然間地消失,經常被市場中某些炒作現象所迷惑。那么,如何把對于藝術的—腔熱情以有限的資金進行合理地利用,如何能從琳瑯滿目、風格多樣的眾多藝術品中進行準確地選擇,達到既欣賞藝術之美,又獲得投資升值的成功,這就需要藏家在不斷地學習、研究的同時,與專家、專業(yè)畫廊、信譽好的拍賣行進行合作,避免走彎路。以平和的心態(tài),少一些急功近利,減少盲目性與不確定性,必能走上成功的收藏之路。
油畫作為—個新興市場,作為—個當下增長勢頭最迅猛的藝術品市場,其蘊藏的潛力已為眾人矚目。當—個新興市場崛起的時候,當—個歷史性的機遇出現在你面前時,我們沒有絲毫的理由不去把握住它,只有與所有關心與關注中國油畫藝術市場發(fā)展的人們一起,共同去努力,共同去經歷這—偉大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