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某市06年的中考作文評分標準:
“從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綜合評價,對照下列標準評分。
一類卷:內容充實,結構嚴謹,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生動。
二類卷:內容比較充實,結構完整,條理清楚、語言通順。
三類卷:內容具體,結構基本完整,條理基本清楚,語言基本通順。
四類卷:或內容空泛雜亂;或結構殘缺不全;或思路十分混亂;或語言極不通順;或確屬抄襲之作?!?/p>
各地的中考、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大抵如此。還有的加上“主題鮮明”、“中心突出”之類的詞語??梢哉f比較科學,閱卷也老師容易操作,無可厚非。反過來,語文老師用此標準去要求學生寫作時,學生往往緊張得半天寫不出來:他要想想他準備寫的東西是不是符合這些條件——過多的條條框框抑制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這是當前的中學作文教學面臨的巨大的困惑之一。形成這種困惑的原因是多樣的,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作文教學的錯誤定位。
作文是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心智活動。在能力形成上,作文與創(chuàng)作是相同的。但作文又不等同于創(chuàng)作:文學創(chuàng)作大都是“有所為而寫”,“有所感而寫”;而學生作文只是一種習作,“是練習手腕的基本功夫,要習作有了相當的程度,……才能談得到創(chuàng)作”(葉圣陶語)。
綜觀作文教學現狀,我們看到的多是將作文與創(chuàng)作混同起來,用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指導作文教學,諸如“主題”、“題材”、“語言特色”等文藝理論術語堂而皇之地占據了作文理論的核心地位。結果,學生怕寫作文,文章越寫越虛,以致于越來越不會作文了。
對教學具有導向作用的中考和高考,也將魯迅先生 “選材要嚴,開掘要深”的創(chuàng)作經驗之談,搬進了作文的評價中。于是,一篇篇“文字通順,條理清楚,內容具體”的作文只能與“及格”為伍。這樣,眾多學生心中形成“作文難”的理念,也就順理成章了。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作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這才是對作文教學的準確定位。
根據這一定位,筆者認為目前的作文教學要著重注意下面三點。
一、要突出敘事能力的引導
初中學生的成長變化是急速的,不僅是一年一個樣,而且是每學期都不一樣。盡管學業(yè)負擔重,生活經歷不多,接觸的人和事也太少,但是我們這個年代引發(fā)他們思考的問題太多了,社會和人生中的重大問題,都會在初中生的內心激起波瀾。于是,老師們會發(fā)現,這些孩子雖然過著差不多兩點一線式的苦讀生活,幼稚、單純的年紀,思想竟然象成人那樣復雜,甚至還不乏豐富的感情哩!形之于文,抒情深沉,議論深刻,甚至看不出一點孩子氣了。真可謂少年老成!
學生會抒情議論,自然是件好事。這也許還跟我們這些年來在語文閱讀中提倡“總體把握”、“領悟”、“討論”有關,學生已經習慣了“內心感悟”和“發(fā)表意見”了。學生作文中缺失的是什么呢?是“有事可敘”的敘事。多數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敘事不完整、不生動,在此基礎上的議論抒情給人以無病呻吟的感覺。其實,表達中敘事是基礎,抒情議論是點睛。敘事能夠做到準確、生動是不容易的。成功的作品總是以敘事中流露出來的真情感動讀者,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朱自清的《背影》等。
每個初中生都應該具有把一件事情的始末清清楚楚敘述出來的能力,這就要在語文課的閱讀中培養(yǎng),在寫作中進一步引導和鞏固。筆者告訴學生:“課文就是作文”,如果我們能寫得像課文那樣,就是好作文。因而,筆者常結合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模仿課文的敘事語言,通過經常性的仿說仿寫,學生敘事能力明顯提高。
二、要突出平實文章的魅力
社會生活是萬花筒,真、善、美與假、惡、丑并存。我們應該給學生作文以思想個性和感情自由,讓學生放飛心靈,喚起學生的情感意識,讓學生忠實于自己的心靈和生活去習作,學生就會文思泉涌,就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激情。他們再也不會認為只有“感人肺腑”、“終生難忘”、“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寫進習作,懂得了“作文無禁區(qū)”!“實話實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每次作文,筆者都鼓勵學生寫生活中的小事,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不用虛飾,無需掩蓋,讓心靈的火花毫無顧忌地迸發(fā)。說真話、抒真情,從而寫出好的作文來。
此外,還應讓學生明白,好文章未必要有華麗的語言,只要能把事情敘述清楚,把真情實感準確表達出來即可。中學語文教材都是經典范例。不要鼓勵學生用小標題、題記之類故弄玄虛。要反對“華而不實”的文風。
三、要面向全體學生
由于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閱歷不同,情感和認知水平也存在差異。因而,作文教學中要防止把目光只盯在少數的“文學尖子”身上,忽視眾多學生“一般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因材施教,促進全體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做到“一個都不能少”。為此,筆者在作文計劃訓練之外,提倡學生自由寫作,讓學生多寫些隨筆、周記、日記,就是課堂作文也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次數自由作文?;蛴泴懸娐劊蚴惆l(fā)情感,或表達意見,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正因為有話要說,所以寫起來總是很激動。教師若能及時欣賞到這些亮點,再商討改進的方法,學生就會及時得到激勵,得到鼓舞,寫作激情就會被調動起來。作文課上就不會再愁眉苦臉、挖空心思,而是神采飛揚、下筆千言。
(石景春江蘇省沛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