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貽海
太姥山主峰東獅山有許多八仙的美麗傳說,“仙掌泉”就是其中較有代表性景點之一。仙掌泉在蟠桃溪的上方,泉下建有飛亭,名曰“仙泉”。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相傳八仙曾游東獅山,適逢炎夏,呂洞賓隨手插入巖石中取水解渴。從此后,巖中留下巴掌大的孔穴,泉水汨汨,終年不斷,“仙掌泉”因而得名。對此傳說我本無異議,只是今年“十一”陪同寧德作家采風(fēng)團去實地察看之后,才敢懷疑那泉穴并非呂洞賓所留。黃金周后,我偶爾翻閱了中華奇女“何仙姑得道成仙”的前前后后,就更加肯定何仙姑才是東獅山仙泉的親手發(fā)掘者。
不妨先來躬身體驗親自考證仙掌泉的泉眼掌穴?!笆弧?,盛夏的暑熱還沒有退去。我們一行來到仙掌泉,剛剛得知仙泉動人的傳說,寧德采風(fēng)團作家團們在饒有興趣之余,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將自己的手掌插入泉穴,去感覺當(dāng)年仙人取水的神奇奧妙。只見那些研墨揮毫的手大都難以完全插入的,能進去三、四個手指頭已經(jīng)算是不錯了,好在作家中也有窈窕淑女,白皙秀手愜意地來去自如,因此不難斷定,呂洞賓雖然俊逸,但他的仗劍大手是絕對捅不出個纖細飄柔的四季泉流來的;只有蕙質(zhì)蘭心、秀外慧中的何仙姑,才能悉心體會眾仙云游遠徙的口乏心焦。她以剔透的巧手牽來引出巖心石泉,為七仙敬獻女性固有的溫柔與細心,卻不經(jīng)意地為東獅山引出了杳杳萬年的天地傳說與涌流不息的人間佳話。
據(jù)《中國民間故事》介紹:何仙姑原名何瓊,唐高宗開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戶普通的莊戶人家。何瓊的家鄉(xiāng)零陵是一個山青水秀的風(fēng)水寶地,其郡西有一座云母山,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藥;一條清澈婉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稱為云母溪,何瓊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喝云母水長大的何瓊,出落得美麗靈秀。十四歲那年,她在溪畔遇見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長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詢問了一些當(dāng)?shù)厣剿那闆r,何瓊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興,從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鮮靈靈的蟠桃送給何瓊。何瓊接過,謝了謝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著她吃完,滿臉笑容地點點頭,轉(zhuǎn)身就不見了?;丶液?,何瓊一連幾天都不感饑餓,精神卻比以往更加旺盛。后來老翁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樣服食云母。何瓊按照他的話去做,漸漸感覺到自己身輕如燕,往來山頂,行走如飛。此外,她還從老翁那里學(xué)會了辨識和采摘山中的各種仙草靈藥,為附近的百姓治療各種疾病,因此周圍的人都稱她是“何仙姑?!敝劣诤蜗晒煤髞碓儆鲨F拐李、藍采和點化成仙,那是后話。
但無獨有偶,與零陵郡形似神似的是,柘榮縣也是個水明山媚的人間天堂,由東獅山上飛流而下的瀑布流泉、曲水花溪猶有可數(shù)。而那條春來桃紅欲火,蜿蜒林間壑谷的“蟠桃溪”,恰恰日夜吟詠于仙掌泉的下方不遠處。所以,作為緣于“品蟠桃而仙,沐溪水而靈”的何仙姑來說,對東獅山這一帶與自己家鄉(xiāng)如出一轍,一衣帶水風(fēng)物之地,其戀戀風(fēng)塵的愷思遐想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她以手插石,延引甘泉,恭請眾位仙友多加留駐片刻,便完全屬于這位為仙惠女的人之常情了。
“蟠桃溪畔勝天臺,千樹萬樹桃花開;玉簫吹過金龍洞,仙引長泉跨鶴來”。由此可見,東獅山上的仙泉掌印,其實是何仙姑所留。如若不信,看官大可君臨親往,一睹仙蹤神跡,感受明水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