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藏古代的雜技百戲

    2004-06-10 15:57:44丁玲輝
    中國西藏 2004年3期
    關鍵詞:百戲吐蕃雜技

    丁玲輝

    西藏的雜技百戲歷史悠久,在吐蕃時期就廣為開展了。當時人們表演的“雜技百戲”技藝,都需要具有高度的身體技巧,并有一些項目逐步演變發(fā)展成為西藏的民間體育。至今,仍有不少源于吐蕃時期的“雜技百戲”技藝為人們所喜愛,成為人們健身的主要形式,也是節(jié)日慶典中的表演內容。

    “雜技百戲”表演最早見于《蓮花生傳》記載的:“當舉行開光之時,魔術家(表演魔術),力士們比賽臂力(即倒立)。”《賢者喜宴》記載,在桑耶寺開光時的雜技表演,譯注者黃灝說:“吐蕃人在開光典禮”上的各種雜技表演很精彩……此為它書所未載者。又,吐蕃雜技當與漢人有關。漢文史書《新唐書·吐蕃傳》記載:金城公主遠嫁吐蕃,“帝念主幼,賜繒別數(shù)面萬,雜技諸工悉從,給龜茲樂?!碧齐s技百戲從此帶入藏中。文成公主與金城公主進藏時均有“雜技”隨從, “雜技”之中亦包括“百技”(即百戲,亦所謂雜技也)。公元821年,唐朝使臣劉元鼎出使吐蕃,吐蕃贊普特舉行文藝表演以示歡迎,據(jù)《新唐書·吐蕃傳》載,參加演出的人,其中“雜曲、百技,皆中國人也(按此處特指漢人而言)。”可見漢地雜技對吐蕃雜技藝術影響之深。另在敦煌壁畫中的百戲圖(85窟)及營技圖(156窟)也記載了漢地雜技。敦煌曾長期作為吐蕃領地,漢地雜技藝術自然會與吐蕃雜技交流?!陨弦姟顿t者喜宴》 99頁至100頁。

    《桑耶寺志》“舞蹈雜技”中記載:“雜技的主要內容是爬桿,高空倒立、高空展翅、俯臥鋼刀等。參加人數(shù)不限,有的裸上身,有的穿通肩稀薄裙。高桿上的人物姿態(tài)各異、不拘一格,生動自然、真實感強烈。眾藝人各顯其能,有倒立者,有作弓箭步的、有擬猴爬桿的,有雙人倒立相連的等等。” 在桑耶寺“雜技百戲”壁畫中尤其引人注目和怵目驚心的是,描繪了一位“俯臥鋼刀”表演的彪形大漢,“俯臥鋼刀”表演者僅穿通肩稀薄裙,以腹承刀尖,身體平展,四肢平伸,在刀尖頂端臥舞展身,施展絕活,紋絲不動,靜如磐石,曲終而不傷,其動勢和力量的刻畫達到了惟妙惟肖的境地,表演者履險如夷,顯示了熟練的技巧,同時表現(xiàn)了極美的人體造型和難度。這是一種把氣功、肌肉力量與平衡技巧結合起來的武藝,渲染“刀槍不入。”

    在桑耶寺“雜技百戲”壁畫上,還描繪了一位名叫“俄帕拉”的人,在奔馳中能轉換騎乘7匹駱駝,此人在奔馳的馬上,能準確無誤的將幾把飛刀一起擲向對面的刀門上;一位名叫強嘎波的人,能將7根紫檀木柱立在頭頂上,圍繞“烏孜”大殿外廊奔跑,然后將七根木柱分別拋向“烏孜”大殿南門的門坎上;此外,有些人是一個人支撐著另一個人,從齒木樹和樺樹的木柱頂部奔跑而過;還有魔術家在木柱頂端表演烈火燒身等高超技術。一幅體育壁畫竟將公元8世紀時期藏族社會的民俗、民情、民風,展示得洋洋灑灑,淋漓盡致。桑耶寺壁畫中的雜技圖像,為我們提供了文字描述難盡其態(tài)的珍貴資料,使我直觀地看到了西藏古代豐富多彩的“百戲技藝”發(fā)展面貌,也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研究西藏古代“百戲技藝”沿革發(fā)展的重要史料。

    13世紀,由于藏族與周邊其他民族的交往日益頻繁,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一些傳統(tǒng)技巧,使雜技內容得到豐富和完善。到了清朝,出現(xiàn)了軍隊以習武為重的軍事體育,每年都要進行檢閱比賽;出現(xiàn)了以爬桿、跳高等雜技為主的喇嘛體育。在清政府統(tǒng)治時期,清朝政府曾派大臣到西藏任職,其中有不少文人雅士通過詩歌、游記等對西藏民間開展的體育活動進行了記述,如刊刻問世于19世紀初項應蓮作的《西昭竹枝詞》是專詠西藏地方宗教活動、民俗風情的一部組詩,計36首?!段髡阎裰υ~》不僅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對西藏民俗風情進行文學描繪,而且對西藏古代的雜技體育、服飾飲食等以淺近形象的語言、朗朗上口的韻調予以一一展現(xiàn)。

    百尺長繩百丈低,翼張手足肉仙飛。

    萬人目眩聲齊歇,一鳥身輕過別枝。

    竹枝詞描述飛繩雜技的精彩場面。每年藏歷正月初二日在拉薩例行這一驚險的雜技表演。屆時從布達拉宮高樓上系粗皮條長繩數(shù)根,斜墜山下,打樁拴牢。表演者攀繩而上,站于樓角,手執(zhí)白旗兩面,引亢高歌。歌唱畢,以木板護胸,將身體俯貼繩上,手腳四伸,即“翼張手足”,如箭離弦,沿繩飛速滑落而下,眾人因觀看極度緊張,“目眩聲齊歇”。

    清末,劉贊廷在其《三十年游藏記》中也記述了人們表演“雜技百戲”技藝的動人情景。劉贊庭在《三十年游藏記》中記載:“正月初一為元旦,達賴跌坐正殿受文武朝賀,有各種藝術于殿前獻技,內有飛繩者良佳。用皮繩四根,各四十余丈,環(huán)扣相接,長至一百六十丈,一頭系于布達拉宮五樓之明柱,一頭系于山下石樁。一人著短衣,以牛皮繩束胸,兩手持白旗倒懸其身,自上溜下,迅如飛鳥,凡三次始終,一絕技也。”

    據(jù)史料記載,每年的正月初一上午,達賴喇嘛要在布達拉宮舉行盛大的慶祝大會。慶祝大會后,有舞童十余人上場跳大斧舞。舞童穿彩衣,戴白布圓帽,靴上拴著很多小鈴,跳時叮當作響,手中擎著一把大斧頭。初二,布達拉宮頂上要表演強嘎塔雪,即飛繩戲(雜技),一個小伙子由從布達拉頂拴到宮腳達扎路恭記功碑前的牛皮繩上急速滑下,似空中飛人,充滿驚險的表演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觀賞。

    據(jù)《薩迦世系史》所記有關武舞的情況:11世紀初,后藏卓地昆氏家族舉辦的一次廟會上,出現(xiàn)過“百技武藝之中,有巫師多人,自在女28人,戴面具手持武器,另有長辮女敲鼓隨之而舞,至為奇觀……”的場面。

    西藏古代“雜技百戲”中的表演內容很多,主要是展示各種技能技巧。他們的表演以險、難、奇。尤以倒立最為驚險。

    倒立,既是雜技技巧表演的內容,又是西藏古代“雜技百戲”的主要內容,此項活動受漢地雜技藝術的影響較大,歷來為藏族人民所喜愛。

    倒立,又叫“拿大頂”,或稱“疊案”、“豎蜻蜓”等,是雜技技藝中最基本的技術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練習。一般是頭頂?shù)?、腳向上??深^與雙手成三角形支地,也可僅以雙手甚至單手支地;還可在桌、椅、凳等各種器物上倒立以增加難度。在山南桑耶寺烏孜大殿雜技壁畫中,繪有一支百戲隊伍,形象描繪了蕃民分別進行各種倒立技術的驚險表演。眾藝人各顯其能,有的在桌案上表演倒立;有的在云梯上表演倒立;有的在做雙人倒掛相連表演,尤其是在竿的頂部有一表演者的倒立技藝,該技術重心高、支撐面小,極易失去平衡,而且還需要強大的臂力和腰背力量,充分顯示出難度較大的倒立技藝。在古格遺址體育壁畫中,也有疊羅漢倒立內容,倒立者裸上身或穿通肩長裙,表演者動作逼真,造型優(yōu)美。這些不但有極美的造型,而且具有難度和驚險性。桑耶寺和古格遺址體育壁畫中所反映的各類倒立圖像,奇彩紛呈和特有的審美形象,不僅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還能體現(xiàn)出它已是當時百戲技藝的基本內容之一。表演這種高難度動作,不僅需要有過人的力量和技巧,也需要有過人的勇敢和沉著精神。吐蕃時期高超的雜技表演,表現(xiàn)了當時社會富于進取的精神。

    注:

    ①黃灝《賢者喜宴》譯注,載《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3期,第34頁。

    ②《西昭竹枝詞》第五。肉仙:指飛繩表演者。

    猜你喜歡
    百戲吐蕃雜技
    吐蕃金銀器知見錄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0
    空中雜技師
    看雜技
    吐蕃相論恐熱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邊吐蕃語地名考釋舉隅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3:26
    《弟吳宗教源流》(吐蕃史)譯注(二)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0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2
    看雜技
    鄒城漢畫像中的樂舞百戲
    絲路藝術(2017年5期)2017-04-17 03:12:20
    老鼠演雜技
    涿州市| 田东县| 富平县| 扶沟县| 江山市| 墨竹工卡县| 双桥区| 桑日县| 沙湾县| 四平市| 旺苍县| 长武县| 镇平县| 吉林市| 蓬溪县| 石河子市| 顺昌县| 托克托县| 普格县| 库尔勒市| 双柏县| 德昌县| 科尔| 德兴市| 长白| 通河县| 武宣县| 扶风县| 吉林省| 河北省| 丰县| 永新县| 金阳县| 佛学| 牙克石市| 上饶市| 定州市| 琼海市| 韩城市| 临城县|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