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勉勉
山如屏風(fēng)江似帶,五谷豐登魚滿倉。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汨羅。
天與地是寂寥的,沒有人聲。此時,我躺在玉池山達摩嶺頂峰的巨石上,風(fēng)在耳邊呼嘯著,群山就在腳下,撲入眼簾的是湛藍的天空和無邊的蒼翠。一時間有些恍惚,那傳說中的白鶴是否剛剛飛過?松濤陣陣,翠竹輕吟,是否在回應(yīng)?起霧了,遠(yuǎn)方的山峰不時飄起一層層灰蒙蒙的霧靄,雷 聲時遠(yuǎn)時近,在天空如排雷般震響,一場暴雨即將來臨。我心中一悸,是否因泄露了天機而觸怒了這沉睡千年的青龍?于是匆匆下山。霧已彌漫,只可見眼前的幾級石徑,回看同伴,發(fā)絲與眉際竟沾著一絲細(xì)小的雨霧,驀地添了些許仙人的風(fēng)骨,是否我們都已羽化登仙?
山雨攪糊了空濛的山野,狂風(fēng)卷集著雨幕在天空肆虐。我正思忖著何處躲雨時,山腰溪流淙淙處,隱約可見幾間青瓦白墻的小屋。堂屋里已聚集著十幾人,大家談笑風(fēng)生?;赝降?,琴鍵似的石級已隱入竹林之中。這真是:“云岫閑立一黛橫,曲欄高仰覓九重。一彎醉枝扶黃發(fā),六尺纓槍鬧牧童?!?/p>
停步紅花大橋。仰望,晴空萬里;遠(yuǎn)視,汨羅江如碧玉帶,機動船在波浪中穿梭;東望,汨羅江從天邊白云深處裊裊而來;南望,江水滔滔,向遠(yuǎn)處綠色的原野奔騰而去。
汨羅江水流去了多少朝代?流去了多少春秋?流去了多少風(fēng)流人物?不知道??墒?,我們似乎仍能聽到屈子在行吟:“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那不朽的《天問》啊,我們至今困惑著、探索著。江水無聲,可是江上有了龍舟競渡,百舸爭流。江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奮進的汨羅人。
佇立于任弼時銅像前,我思緒萬千。銅塑的是您偉岸的身軀,銅塑不了的是您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心胸。是屈子苦苦的求索默化了您,還是他將那化作萬古悲風(fēng)的思慮托付給了您?您叱咤風(fēng)云,南征北戰(zhàn),功載史冊,名垂千古。可是,此時的您卻是如此安詳與沉默,您深邃的目光是否已穿越歷史的長空,看到“駱駝精神”正鼓舞著您身邊的人們開拓前進?就如蒼松:山頭飄白云,云霧抱蒼松。松姿迎夕照,勁節(jié)仰高風(fēng)。
中巴車在寬闊平坦的路上奔馳,一輛輛汽車與摩托車從身邊飛馳而過,一座座高樓在道旁拔地而起。市區(qū)超市林立,人流攢動,好一幅現(xiàn)代《清明上河圖》。友誼河泛起陣陣清波,鳥兒在河邊的楊柳枝上歌唱,沿江大道的工程已具雛形。
明天,友誼河清澈的流水里將倒映出什么呢?
(指導(dǎo)老師/周虹)
編發(fā)理由:語言美,意境美,感情深沉真摯,是這篇散文最大的特點。描繪了家鄉(xiāng)的美景,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的無比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