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風(fēng)
1983年,恐高癥患者伯森·漢姆徒手攀壁,登上了400多米高的紐約帝國大廈,創(chuàng)造了吉尼斯紀(jì)錄。漢姆94歲的曾祖母聞訊后,特意從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羅徒步趕來,老人要以這樣特殊的方式,給曾孫的創(chuàng)紀(jì)錄慶祝活動添彩,在不經(jīng)意間,她竟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耄耋老人徒步百公里的世界紀(jì)錄。
《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在采訪老人時,問道:您在徒步而來時,是否因為年齡等原因動搖過?老人一臉輕松道:“小伙子,一口氣跑100公里,那需要很大的勇氣,但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只要你走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后一步接一步,100公里也就走完了。”
自幼失聰、失明的聾啞女海倫·凱勒,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最終成為世人敬慕的著名的作家和杰出的社會活動家,書寫了無比輝煌的人生。當(dāng)有人贊嘆她超凡的毅力和勇氣時,她只是微微一笑:“攀上高高的峰巔,需要非凡的勇氣和毅力,而踏上山腳的那條小路,卻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p>
在1984年和1986年的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和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均奪得世界冠軍。當(dāng)記者請他談?wù)劷?jīng)驗時,性情木訥、不善言談的山田本一的回答跟謎一般:用智慧戰(zhàn)勝對手。他的回答令人不得要領(lǐng)。
10年后,這個謎才被揭開。山田本一在他的一本自傳中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biāo)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biāo)志是銀行;第二個標(biāo)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biāo)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biāo)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biāo)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沖向第二個目標(biāo),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biāo)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這個道理,我把我的目標(biāo)定在40多公里外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jié)果我跑了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上述三例,都給人同樣的啟迪:人人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奇跡,只要你“走一步,接著再走一步……”再高的峰巔也在腳下,再遠的目標(biāo)也在眼前。
說實話,如今,我們一些人總喜歡一開始就給自己、給子女、給下屬制定一個十分宏偉的目標(biāo),總想在某一天早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奇跡來。然而,卻又往往沒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堅持不懈,沒有分段實現(xiàn)大目標(biāo)的腳踏實地,于是,他們一遇到困難挫折就打退堂鼓,就主動放棄了原先制定的那些遠大宏偉的目標(biāo),正如山田本一所說:我把我的目標(biāo)定在40多公里外的終點線上那面旗幟上,結(jié)果我跑了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其實,一番偉業(yè)的開創(chuàng)和許多奇跡的誕生,往往是由一些極其平凡的點滴小事開始的,就跟走路一樣,“走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后一步接一步,100公里也就走完了”。更似攀登峰巔,是由“踏上山腳的那條小路開始的”。就拿“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說,他靠的不正是“走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后一步接一步”的腳踏實地才登上科學(xué)之峰巔的嗎?!要是我們在人生旅途中多具備一點像漢姆的曾祖母、海倫·凱勃和山田本一的智慧和腳踏實地,一生也許會少很多的懊悔和惋惜,而多一些成功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