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毅
“一夜秋風起,香魚逐波來”,這是古代一位詩人詠贊香魚的詩句。是啊,晚秋之時,秋風蕭瑟,萬木凋零,正是香魚收獲上市的旺季。
說香魚離不開九龍江。九龍江位于閩南僑鄉(xiāng)南靖縣境內(nèi),宛如一條飄逸的綢帶,盤繞于群山間,風光秀麗,美不勝收。香魚就“出生”于九龍江中。到九龍江,若不看不嘗聞名海內(nèi)外的“香魚”,當是一憾事。
去年秋天的那一次九龍江之行,香魚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好的回憶。初識它,是在九龍江畔的一家小飯館。當時小飯館的玻璃水箱里放了許多香魚,年輕貌美的女老板指著水箱中活蹦亂跳的魚兒對我說:“活的,全是活的!剛從江中捕上來不久?!焙闷嫘尿?qū)使我對香魚想看個究竟。只見它們長約20cm左右,有的長達30cm,體長而側(cè)扁,鱗圓而細小、色白;頭小,鰓蓋后方具一卵形橙色斑紋,吻端下彎;脂鰭與臀鰭后基相對;尾部分叉尖細窄長,形似鳳尾;全態(tài)優(yōu)美可人。
掏腰包“請客”者是我的一位同學、當?shù)氐乃a(chǎn)權(quán)威。他告訴我:香魚是我國珍貴的經(jīng)濟魚類,因脊背上有一條香脂的腔道能散發(fā)出香味而得名,在世界上十分稀罕,被國際市場譽為“淡水魚之王”。產(chǎn)于中國、朝鮮和日本,但朝鮮和日本的香魚已瀕臨絕跡。中國的香魚也為數(shù)不多,主要分布在南靖境內(nèi)的九龍江水域,該水域香魚久負盛名。乾隆八年(1743年)編的《南境縣志》載:“香魚,為炸甚佳,出馬坪,南溪者尤美?!惫饩w三年(1877年)編的《漳州府志》言其:“出南靖山溪間,為炸甚佳。”
在同學正津津有味地高談闊論時,忽有一陣奇香飄進鼻中,我尋香看去,原來是烹好的香魚菜正由服務員端進。一放到桌上,我便迫不及待地先下了筷子,人口品嘗后,頓感肉質(zhì)細嫩,肉味醇厚,唇齒生香,鮮美異常,回味無窮。大家邊吃邊聊,從一位同桌的、在當?shù)匦∮忻麣獾挠浾吲笥阎诘弥合泗~的食法很多,油炸、熏焙、清燉、做湯皆可,特點是香美可口,尤以油炸或熏焙最佳,油炸或熏焙后的香魚,其體內(nèi)的香脂會滲到體表,香味四溢,我們所吃的即是油炸品。另有一吃法,即“香魚煮線面”,是閩南漳州一帶有名的佳肴,亦奇香無比,風味別具。香魚還是當?shù)刈鳛檠缯堎e客的上等佳肴,同時能滋補藥用,當?shù)匕傩瞻阉鳛楫a(chǎn)婦的營養(yǎng)品或用以治病。
在閩南之行即將結(jié)束之際,我在當?shù)匾环輬蠹埳嫌至私獾搅岁P(guān)于香魚的其他一些知識、逸聞或情況;
香魚是一種溯河性魚類,鮮活者有濃郁的香味,同時它最討厭濁水,只生活在清澈溪澗里。南靖地處九龍江西溪上游,境內(nèi)山青水秀,自然環(huán)境保護良好,河水清澈,是香魚最理想的生存“家園”。
香魚,在海內(nèi)外曾引起極大關(guān)注。臺灣人民喜歡香魚,相傳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其部眾從九龍江帶香魚到臺灣繁殖,故稱香魚為“國姓魚”。臺灣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連橫(1878-1936年)曾詩云:
“春水初添新店溪,溪流蓄淳綠玻璃。
香魚上鉤剛?cè)?,斗酒雙柑去聽鸝。”
日本人特別喜歡香魚。1986年8月,日本大販日中友協(xié)派佐佐木詳二郎率領(lǐng)“尋找香魚訪華團”來南靖,在南靖九龍江釣到很多香魚,他們喜出望外,回國后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轟動了日本。一位日本著名作家和一位日本攝影家亦曾專程到南靖垂釣香魚,還帶了十幾條活香魚回國供研究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