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苑
現(xiàn)在,中國的父母很重視孩子的社交能力,此風(fēng)在美國尤甚。美國的中小學(xué)校,有兩種課本。其中一種課本的名字叫“being social”,可以譯成“社交能力”,“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領(lǐng)導(dǎo)欣賞,群眾喜愛”,“討喜”,“活絡(luò)”,甚至是“會做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瓏”……
這是一門“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學(xué)問。這門課的課本里,赫然印著前福特公司副總裁被革職的故事。當(dāng)年,這位前途無量的年輕副總裁,躊躇滿志地踏進(jìn)總裁的辦公室時,萬沒有想到等待他的是一紙革職書。他千想萬思而不解:“你能夠說出我被革職的理由嗎?”總裁有些同情地說:“你真的想要知道?——很簡單,我不喜歡你。”
美國老師講完了這個事例,通常還會說成功的關(guān)鍵,百分之八九十在于個人的全面“social”技能。有良好social技能的人們,是辦公室里的輕音樂、潤滑劑、粘膠膏,是咖啡、糖果、漫畫、鮮花,讓上上下下的人們賞心悅目,意氣風(fēng)發(fā)。
這當(dāng)然可以理解,人是群居式的情緒化動物,每日相處得是否愉快、和諧十分重要。說話禮貌暖人,自然人見人愛。你要不是天才,“怪”毛病絕對得不到人們的同情原諒。所以“being social”這門課,人人必修無疑,學(xué)好了,利己利人利社會。
但是仍然疑惑,這門課,是不是有些片面?那位福特公司副總裁,究竟做了什么錯事,要被莫名其妙地革職呢?如果他堅守了做人的原則,只是沒有足夠的察言觀色、討好上司,那他的被革職算不算“失敗”?進(jìn)一步說,那些教導(dǎo)人們?nèi)绾问聵I(yè)成功的書籍,是不是一開始就沒有把“成功”二字定義準(zhǔn)確、全面呢?那里面的“成功”是不是太片面了呢?
一次女兒下課回來,講了他們小學(xué)校園發(fā)生的事情。課間休息,大家起興兒圍觀一個天生智力遲鈍的女孩。有人撮動她跳起舞來。正當(dāng)大家看著遲鈍女孩的舞姿拍手歡笑時,一個平時比較羞怯的女孩走出來說:“這樣不太好吧?”她試著勸阻遲鈍女孩。但那跳舞的女孩正在興頭上,不僅不肯停下來,反而讓勸說的女孩陪她一起跳。出乎意料地,那個勸說的女孩竟真的站在人群中間,陪她跳起舞來……
好多年了,每當(dāng)一些做父母的對我說,某某、某某的孩子在學(xué)校很“popular”(人人喜愛)時,我就想問,他(她)會不會挺身而出,當(dāng)那個陪舞的女孩?如果他能,那才是真的讓人喜愛,哪怕他并沒有太多的朋友,哪怕他成績平平。
很不希望,孩子們?nèi)照槌墒旌?,腦子里僅僅盛著精致的算盤,口袋里只是裝著“聯(lián)絡(luò)名單三百處”,為著“成功”與利益,辛苦地生活著。希望在“being social”、有著良好舉止的同時,也保持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信任、扶持,以及應(yīng)有的同情心。希望依舊可以聽到,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而不平則鳴的故事。
是魚兒,總不會拒絕游水,而且總愿意暢游無阻。但是,人畢竟比魚兒高出一籌,有“價值”的概念,懂得除“如魚得水”的歡樂以外,還有讓人更珍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