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萍
在美國生活了整整兩年,我的體重直線上升——增加了近20磅。每日面對著誘人的甜點、冰淇淋,香味撲鼻的燒烤,令人垂涎的油炸食品,我總是在不斷地提醒自己:應(yīng)控制食欲。我那在美已生活了10年的兒媳卻寬慰我說:“媽,您這哪算‘胖啊?比比那些美國老太太,您算是‘苗條的了!”果然,在那兒住久了,發(fā)現(xiàn)周圍的美國中老年人確實胖子多。據(jù)統(tǒng)計,有65%的美國人體重超標(biāo),尤其是中老年婦女大都大腹便便,膀粗腰圓,體態(tài)臃腫。鄰居中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高大肥胖,看起來像個五十多歲的老媽媽,由于脂肪的壓迫。使她的下肢關(guān)節(jié)長期患病,雖經(jīng)幾次吸脂,能獨自駕車外出,但下車以后卻要拄著拐杖才能行路。不過,她并不以自己的肥胖而自慚形穢,大熱天,背心、短褲照穿不誤。她走起路來,全身的贅肉都在晃動,卻依舊顯得怡然自得。由于美國肥胖族居多,故各商家都為他們準(zhǔn)備了相應(yīng)的衣著(如牛仔系列休閑服)、鞋襪(如各種運動鞋、皮鞋)及床鋪、座椅等用品。
美國人之所以胖子多,這與他們的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習(xí)慣不無關(guān)系。一是美國人特喜甜食,不管是巧克力、蛋糕、還是糖果、蜜餞、糕點,如蘋果餡餅、草莓餅、南瓜餅等,口味都很甜。當(dāng)?shù)氐娜A人,尤其是大陸去的新移民,一般都吃不慣這些甜食。所以,我們家里人過生日時,都要到當(dāng)?shù)厝A人開的食品店里去訂購蛋糕與點心。
二是美國人習(xí)食快餐。這當(dāng)然與他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密不可分。目前,麥當(dāng)勞、肯德基、比薩餅等快餐已風(fēng)靡全球,美國人從小就迷上了這些食品。我的小孫女也不例外。奶酪(芝士)以及三明治中夾的肉片,熱狗中夾的紅腸、加上油炸雞塊、油炸土豆條等食物中所飽含的高脂肪,伴之以可樂飲料中的高糖分,都是制造胖子的極好材料。
三是美國超市食品聚集全世界美食之大成,品種繁多、琳瑯滿目,是饕客們的購物天堂。從鮮活的生猛海鮮,到冒著熱氣油亮亮的烤鴨、烤雞;從不同脂含量的牛奶及牛奶制品,到不同水果的品種、濃淡各異的果汁、果凍;從幾十種不同風(fēng)味的夾面包肉片(豬肉、牛肉等)到幾十種世界各種口味的香腸、紅腸、粉腸,各種美食真是叫人挑花了眼。
其四,美國的上班族中餐都吃得很簡單,各單位只有一小時休息時間,員工們很少開車回家,午餐常以快餐果腹。不愿吃美式快餐的華裔則自帶中餐飯盒。與所有西方人一樣,美國人習(xí)慣以晚餐為正餐。在我兒子家里也是這樣,每天下午四點,我就動手準(zhǔn)備晚餐,首先燉湯,或?qū)⑿枰獰镜那萑庀燃幼髁想绾脗溆茫鶗r許即掌勺煎炸燒煮。一般都是三葷兩素一湯,而且量要多,因為其中包含第二天上班用的兩份盒飯。由于人體的基礎(chǔ)代謝是下午高于上午,迷走神經(jīng)的興奮性也是晚上高于白天,試驗證明,同樣一份含相同熱量的食物,早上一次攝入對體重影響不大,而晚上由于活動少,消耗低使其吸收反比早上快。晚上攝入,便會使多余熱量在胰島素作用下合成脂肪而使人發(fā)胖。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食品價格低廉,每人每月約花100美元即可達到三餐溫飽。即使對一個每月只拿400多美元社會失業(yè)保險金的人來說,應(yīng)付飲食還是綽綽有余的,而平均工資每月約2000多美元的一般美國人,用于“吃”的開銷,所占收入的比例就更加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