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事記
●1990年9月22日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開幕,3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體育代表團共6578人參加了這屆亞運會。
●1992年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到深圳等地南巡,在中國掀起新一輪的改革大潮。
●1992年7月30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版權(quán)公約。
●1992年10月12-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舉行。大會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
●1993年2月20日京九鐵路建設全面展開。京九鐵路全長2500公里,總投資200多億元,是建國以來興建的規(guī)模最大的鐵路干線。
●1994年12月14日經(jīng)過40多年勘測設計和研究論證,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2月19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代領(lǐng)導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病逝。
●1997年7目1日香港回歸祖國。
……
你想表現(xiàn)自己吧!
——張楚《光明大道》
如果說80年代的搖滾音樂是崔健的時代,那么90年代則是“后崔健群”和“新生代”的天下。90年代的青年對歷史的感覺是陌生的。他們行走在招牌醒目的麥當勞餐廳和蘋果牛仔褲專賣店的大街上,他們不再喜歡崔健式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他們更傾向于物質(zhì)利益的滿足。80年代,崔健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數(shù)天之內(nèi)就銷出10萬張;90年代,他的《紅旗下的蛋》卻幾乎無人問津。是崔健老了嗎?不,崔健沒有老,是時代變了——90年代畢竟是90年代。
搖滾是青年人心態(tài)最真實的鏡子。搖滾中最少扭曲和化妝,搖滾的靈魂便是自由和真誠。90年代中期,第二次文化熱悄然升溫。與80年代高揚啟蒙主義的社會思潮不同,第二次文化熱呈現(xiàn)多元格局。每個人都在說自己的話,沒有人愿意只聽別人的話。就搖滾音樂而言,80年代可以用崔健命名,而90年代則沒有哪一個人可以單獨成為時代的象征?!疤瞥薄昂诒薄昂粑薄癆DO”“眼鏡蛇”各領(lǐng)風騷三五天。鄭鈞以其隨意吟唱的方式受到青年人的青瞇,《回到拉薩》當之無愧地成為1994年歌壇的代表作。而《幸??赏豢杉啊返慕箲],《灰姑娘》的憂郁,《赤裸裸》的叛逆,《商品社會》的尖刻,都生動地傳達了90年代青年的心理狀態(tài)。張楚則是以一名邊緣流浪者的姿態(tài),用人文主義的精神來觀照都市的欲望?!靶律币蚱洹靶隆倍拜p”,在物化的都市里,這種“輕”令生命無法承受。于是,“哦,姐姐,我要回家!”那令人心酸的歌聲,引起了都市多少游子的共鳴!而《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卻把青年聽眾置于兩難處境里??諝庵袕浡~的氣味,年輕的心,卻有所不甘?;钪M管不容易,卻想保住最后一點天真。
90年代最受歡迎的娛樂形式已不再是搖滾,而是卡拉OK與MTV,卡拉OK最先在日本、港臺流行,80年代末悄然登陸中國東南沿海。1990年大大小小的卡拉OK廳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全國各地。深圳一條繁華的街道上鱗次櫛比開張了50多家卡拉OK廳,而在川藏線偏僻地山區(qū)小鎮(zhèn)上,卡拉OK的牌子也舉目皆是。老老少少一夜之間著魔似地迷上了卡拉OK,當然,青年仍是最主要的參與者。在燈光迷離的卡拉0K廳里,青年男女用自娛、自我表現(xiàn)的方式替換了充當聽眾的角色,引吭高歌一曲似乎使自我達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然而,機械化的電子設備、電腦合成的聲音加工,屏幕上的陽光沙灘泳裝少女,這些才是卡拉OK的實質(zhì)。人人都在玩同樣的游戲,用同一首歌曲來表達各自的心愿。當不同個性氣質(zhì)的人唱著同一首《濤聲依舊》時,真的能夠激發(fā)出個性化的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嗎?在時尚所左右的娛樂生活中,不是人左右時尚,而是人只有進入時尚才能肯定自己。80年代追求個性、追求自由和人的主體性的那種感覺已經(jīng)蕩然無存,大眾文化依照商業(yè)準則運行。
與此同時,MTV在電視節(jié)目中取得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MTV超越了傳統(tǒng)電視的紀實手法,而將蒙太奇手法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在時空上,這種藝術(shù)形式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度,先進的電視特技使MTV在無邏輯性的畫面的巧妙拼貼中賦予當代人一種全新的藝術(shù)感受方式。一位第一次看到MTV的大學生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我頓時驚呆了,不知道是看好,還是聽好。”流行音樂因MTV的風行而進入視聽并重的時代。然而,MTV致命的缺陷正在于此:隨意拼貼的平面藝術(shù)將歌曲轉(zhuǎn)換為經(jīng)驗平面畫面,取消了欣賞抽象藝術(shù)所需的心理維度,以有限的視覺信息闡釋無限的音樂表達,感官壓倒了文化知覺。MTV把想像力貧乏、興趣單一、審美麻木傾銷給了這一代。
服飾方面,青年人也在唱著“服飾卡拉OK,這就是“文化衫”的走紅。1991年初夏,曾任美術(shù)編輯的孔慶謙,在轉(zhuǎn)變?yōu)樗囆g(shù)家個體戶之后,先后設計了50多種帶有幽默和反諷文字及圖畫的圓領(lǐng)衫。他的靈感來源包括社會生活中的流行辭匯、北京土語等。一時之間,種種印有“沒勁”“煩著呢,別理我”“活著真累”等字眼和漫畫的文化衫遍布大街小巷。這是青年人表達自己情緒的新的手段,文化衫其實是一種獨白,一種自嘲,一種用非正常手段來表達的正常的情緒。
90年代中國大都市迅速與世界大都市接軌,30歲上下的青年一代成為市場經(jīng)濟的真正受益者,大學畢業(yè)生不再坐等國家的分配,政府機關(guān)、國營大中型企業(yè)往往也不再是他們最優(yōu)先的選擇。相反,外資企業(yè)、私營公司、甚至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更有誘人的魅力。1995年,美資上海寶潔公司到北京大學招聘人才,10個左右的名額竟然吸引了四五百個大學生的競爭。個別高考狀元寧可放棄進外交部、新華社的機會,而去叩開寶潔的大門。畢竟寶潔每月近萬元的月薪是一種擋不住的誘惑。在青年人中,一個人數(shù)龐大的白領(lǐng)階層正在迅速地崛起。他們是公司經(jīng)理、外企代理商、推銷員、廣告人、銀行職員、律師、工程師、記者、建筑師、演藝界人士等。社會角色的個性化在90年代呈明顯的趨勢。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深化,青年對自身生存處境的認識也與以往的年代迥然不同。1995年底,《北京青年報》曾對1000戶北京青年家庭進行詳細的問卷調(diào)查:在對婚姻的態(tài)度上,31.3%的人認為自己的愛人很理想,51.3%的人認為一般,2.1%的人認為不理想。對愛人的評價與職業(yè)、文化程度的關(guān)系不大。而男女兩性之間的評價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即男人對女人的評價比女人對男人的評價高出幾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女人對男人的要求遠比男人對女人的要求高。
住房永遠是個道不盡的話題,有63.1%的家庭獨自享受著一套單元樓房;又同時有12.2%的家庭不得不與別人擠在一套單元樓房中,共用衛(wèi)生間和廚房;還有7.0%的家庭仍居住在筒子樓中。
他們的業(yè)余生活怎么樣呢?顯然,90年代的娛樂形式豐富多彩,人們選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看電視依然是青年人最主要的娛樂方式。而體育健身、旅游的參與人數(shù)則較少。都市青年的業(yè)余生活的質(zhì)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回答“什么是你最強烈的期望”,這些愿望大多數(shù)與個人生活緊密相聯(lián)。青年人開始信奉實用主義的原則,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自己的私人生活領(lǐng)域里。這正是商業(yè)社會的顯著特征之一。
與城市的劇變相比,農(nóng)村也處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之中。1998年,已有1億左右的農(nóng)村青年脫離土地的束縛,成為城市民工,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工人、家務工、雇工,這個數(shù)字是80年代中期的兩倍。在8000萬流動人口中,23個大城市就聚集了2000萬。其中北京330萬人,上海170萬人,廣州150萬人,深圳100萬人。青年農(nóng)民以其辛勤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天文數(shù)字般的巨大財富,同時也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改變著自身的經(jīng)濟地位。與那些駕著私家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青年貴族”相比,在建筑工地上揮汗如雨的民工有著同樣的夢想。幸福的質(zhì)量雖然不同,但幸福卻有著相同的內(nèi)核。每個人擁有的機遇并不是平等的,但與前輩人相比,實現(xiàn)夢想的可能性卻大大增加了。
大地蒼天天原逆旅,匆匆過客已無多。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一個世紀是極限的長度,對于亙古如斯的人類、地球乃至宇宙來說,一個世紀只是恒河中的一粒流沙。黑發(fā)與白發(fā)是多么渺小的瞬間!
當我站在世紀末的極點上,回溯前輩及前輩們的命運時,猛然發(fā)現(xiàn):盡管我們有各自不同的夢想、幸福、悲痛和悔恨,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都有一個“值得為之奔波的命運”。在奔波的歷程中,正如大學者錢穆所說:“人生即歷史,由個人生命延展出歷史生命。短暫的個人肉體人生,可以轉(zhuǎn)成長時間綿延的歷史精神人生。人生不僅生在當時此一社會內(nèi),同時亦是生在上下古今那一歷史綿延之內(nèi)。”
白駒此去無多路,歲月無痕已著鞭。沒有永遠的青年,這是一個鐵的事實;但有永遠年輕的心,這同樣也是一個鐵的事實。一代又一代青年老了,但他們活過、恨過、愛過;現(xiàn)在,我們正當好年華,我們正在生活,正在恨,也正在愛。在一年的時間里,《20世紀的中國青年》這組文章也許帶給你幾分樂趣、幾分思索,在本欄目即將結(jié)束的時刻,我想說:我所看到的,僅僅是一棵樹,樹后面是郁郁蔥蔥的大森林;我們打開的,僅僅是一扇窗,窗外面是肥沃豐饒的處女地。那么,年輕的朋友,且歡唱前行吧!雷電雨露會隨著你,陽光也會隨著你。
責任編輯:黃艾禾
世界大事記
●1990年3月21日納米比亞宣告獨立,非洲大陸最后一塊殖民地消失。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lián)邦德國,分裂45年的德國終于統(tǒng)一。
●1991年1月17日巴格達時間凌晨2時40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向伊拉克發(fā)起代號為“沙漠風暴行動”的大規(guī)模進攻,戰(zhàn)爭以伊拉克的失敗而告終。
●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個原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領(lǐng)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開會,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lián)合體”,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不復存在。
●1992年6月9日、15日日本參眾兩院分別通過允許向海外派兵的法案。
●1993年2月25日韓國32年來的第一位文人總統(tǒng)金泳三就職,隨即展開大規(guī)模的反腐敗運動。
●1993年11月1日由歐共體12國簽訂的《歐洲聯(lián)盟》條約開始生效,一個聯(lián)合歐洲12國、人口逾3.4億的歐洲聯(lián)盟誕生。
●1994年盧旺達發(fā)生部族大仇殺,至少有50萬人被殺害,數(shù)百萬人流離失所。
●1995年8月23日美國微軟公司推出“視窗95”軟件,進一步使世界“電腦熱”升溫。
●1996年7月19日—8月4日第26屆奧運會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
參考書目:
《傷花怒放》
《人文精神追思錄》
《北京青年報》
《海上文壇》
《90年代中國經(jīng)濟備忘錄》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
(歡迎讀者朋友來信探討《20世紀的中國青年》中的問題。來信寄:北京大學中文系余杰收,郵編:100871)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傷花怒放》
《人文精神追思錄》
《北京青年報》
《海上文壇》
《90年代中國經(jīng)濟備忘錄》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
(歡迎讀者朋友來信探討《20世紀的中國青年》中的問題。來信寄:北京大學中文系余杰收,郵編: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