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亞光
腳被稱為“人體第二心臟”
人們常說:“水有源,樹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也就是“養(yǎng)樹應護根,養(yǎng)人要護腳”的意思。中醫(yī)學認為腳是人體之根,是人體元精及元氣凝聚之點。雙腳是運行氣血、聯(lián)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十二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腳上還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因此,腳部保健關系到整體健康。由于人的腳掌上密布著許多血管,故被醫(yī)家稱之為人體的“第二心臟”?,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表明,腳掌上還有無數(shù)神經末梢與大腦相連,刺激腳掌能使腳、腿感到輕松舒暢,并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增強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加強大腦思維的敏捷性和記憶力。
腳的養(yǎng)護及措施
歷代養(yǎng)生家常把練“腳功”作為健康長壽的重要方法。如何利用雙腳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延緩衰老,已成為保健界的熱門話題:如足穴按摩、足針、足浴液、足保暖、藥物護養(yǎng)等等。在日本,許多幼兒園和學校還專門開設了“赤足教育課程”。
按摩足部始創(chuàng)于中國的道教,現(xiàn)在較為流行的“足反射區(qū)保健療法”,乃是由此演變而來?,F(xiàn)代研究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都在腳部有相應的投影;腳上又有大量的神經末梢,經常按摩足部,可使神經和內分泌功能更加協(xié)調,大腦和心臟功能增強,解除疲勞。不僅如此,足部按摩術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等慢性疾病有治療作用;對高熱、頭痛、鼻出血等急性病也有一定治療效果;還可以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便秘等許多常見病,且對抗衰老也有一定好處。這種所謂的“干洗腳”主要側重于按摩人體的腳掌心(涌泉穴),實為一種簡便易行且又收益甚多的健身方法。
腳宜常泡洗。每晚臨睡前用一盆熱水泡洗雙腳,或經常用中藥(如威靈仙20克、伸筋草30克、當歸lO克、大青鹽25克)煎湯洗腳,疲勞和寒冷頓時消散,可調節(jié)神經,有助于睡眠;還能起到疏肝健脾、增進食欲的療效;對青、中年人還有防治胃痛、腰腿痛、陽痿、行經腰痛的助益。此一舉措,無怪有“睡前洗燙腳,勝過吃補藥”的說法。
足部常保暖。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對寒冷異常敏感。故應注意保暖,鞋襪寬松一些為宜。
腳的鍛煉與人體健康
夏秋時節(jié),盡量多行赤腳活動??烧覚C會在河灘、沙地或草坪上進行;室內多打赤腳。特別是兒童赤足更有助于腳底上皮細胞、小腿及腳底肌肉、關節(jié)的發(fā)育;能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力量,促進足弓形成,防治扁平足;且對小兒遺尿、消化不良及佝僂病等有一定治療作用?!白闵吃 辈皇橐环N腳的鍛煉良方,可用木盆或鐵盆盛沙,坐低凳上,兩腳向斜前方反復插入沙內,兩腳趾做摳沙動作;最后兩腳心交叉相對做搓沙動作數(shù)次,再用兩手捧沙反復揉搓腳心、趾間;然后把雙手五指插入同側腳的五趾間,進行揉搓、扭動數(shù)次。如此,通過對腳掌上的太沖、隱白、太溪、涌泉等穴位強烈的刺激,可起到疏通經絡、舒緩氣血、調和陰陽及滋補元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