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沙
友人彭國梁將他編選的、湖南文藝出出版社出版的“悠閑三部曲”贈我時,題如下一段話于扉頁:
悠閑難,難悠閑。而您卻在悠悠閑閑之中,把日子打發(fā)得十分詩意。讓晚輩羨煞。
很明顯。他把我的日子,涂上了悠閑的色彩;又把悠閑,籠上了詩意的氛圍。這,倒引起了我對悠鬧的關注。
先查了《辭海》。見其注?!坝崎e”為:“閑暇安適貌”。意思是:有鬧情,有余暇。有安寧。有舒適,才稱得上悠閑。這些。我都擁有么?很難說!順手翻開《悠閑生活隨筆》。見弗農·李的《悠閑》一文中。有一段十分精美的文字:
悠閑意味著不僅有充裕的時間。而且有充沛的愉快度時的精力。同時,要真正領悟到緣閑的滋味,必須從事優(yōu)雅得體的活動。因為。悠閑所要求的活動發(fā)自內心的自然沖動。而非出自勉強的需要……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一切悠閑,均是藝術。
看來,悠閑是由四個部件構建而成的:一是時間,即有“閑”有“暇?和有“充裕的時間”;二是心態(tài)。即有“安”有“適”和有“愉快”;三是活動,這活動要“優(yōu)雅得體”,而且源于“自然沖動”;四是精力。這精力要“充沛”。依此。說我在悠悠閑閑中打發(fā)著日子,也大體無誤。
我碰上個好職業(yè):當作家。飯錢國家給。稿酬自己拿,這就不必為五斗米奔忙不息;又碰上個好內助,育兒教孫、管家理事。不派我的差。走進書房。進入角色,掩門宣告:請勿打擾。寫多或寫少,甚至寫或不寫,全取自由式。這樣,我的時間,自然是充裕的。
我總覺得。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未來是美好的,敲我的門而入的。也總是絡繹不絕的美好。何況。我總是自我感覺良好;何況,我總覺得我該獲得的。均已獲得。這樣,我心里便沒有奢望的溝壑,舛憂傷和惆帳,便存在天然的麻木。這樣。我的心態(tài),就被“安”與“適”裝潢得光光亮亮。
我愛游山、玩水,愛交友、寫詩,還愛跳交誼舞、寫毛筆字,也愛追趕時髦,作為模特兒參加過時裝表演。而這些活動,無不是“優(yōu)雅得體”的,無不是“發(fā)自內心的自然沖動”,沒有一點兒“勉強”。
我吃得好、睡得香、動得勤,不抽煙、不醉酒、不熬夜。且有好奇與愛莢之心為健康充電,精力可算得上日日充沛、時時充沛,尚無龍鐘之態(tài)、萎靡之狀和畏縮之情?!盎顒印眮砹?,我以虎虎生氣相迎。
因此,我有資格說:我擁有悠閑。
話又得說回來:悠閑,也未必伴隨看我的處處、時時、事事,這主要因為心態(tài)常生故障。譬如;聽說某某熟人買了高級轎車、建了別墅、自費出游了多國。我口里不說燕,心里卻是慕。不禁生出自愧弗如的情緒來;再譬如:想掙餞,又不“下?!?。除了稿酬。別無它途。稿酬,既稀又薄,有的用槁單位經年不付。不得已,從默默等待。到明明索討。本不想這樣。又不得不這樣。自己打碎了“清高”的瓶子?;仡^又想把它補攏來;還譬如:不想老。實已老,怕讀“人生易老天難老”和“歲歲年年人不同”之類。說穿了,還是怕死。怕死。不只是怕那一瞬間的疼痛難忍,還因為山岳、花草、河流,那么美;唐詩、宋詞、元曲,那么美;國畫、書法、京劇。那么美;親情、愛情、友情,那么美。我怎能離美撒手而去呢?一個“死”字,把我撞成嚴重的內傷,我的心。隱隱作痛啊!因此,我的悠閑,其實是輕量級的,甚至是殘缺的,遠遠夠不上“詩意”和“藝術”。
臺灣女作家羅蘭在《中國式悠閑》一文里說:
悠閑的形成,有儒家的鎮(zhèn)定。也有道家的瀟灑。所追求的,都是一種更深遠、更寬廣的精神內涵。使人不以小成而沾沾自喜,不以小敗而不可終日。是先把一個人的胸襟擴展到盡可能的大,使他能夠容納一切的紛擾。包容一切的起伏,而不致舉措失常。
看來。悠閑像一個體育項目。有許多高難度,要達標,對于我,非一日之功,非全身心磨礪不可,我豈能說、我豈敢說我已經擁有悠閑!
然而,我愛悠閑,我應悠閑,我要學會悠閑。國梁所贈之書,已成為我的案頭和枕邊之物,日夜不可離開。
1996年兒童節(jié)于
長沙望孫樓[作者簡介]
于沙
本名王振漢。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學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湖南詩詞協(xié)會顧問、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國家一級作家。著有詩集、散文詩集、抒情歌詞集《第一行足跡》、《愛的備忘錄》、《踏著落花歸去》及《于沙詩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