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杰明·斯汀
人生是漫長興奮的旅程,帶我走過許多地方:在耶魯大學法學院與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夫人希拉里·克林頓同窗;在白宮為尼克森總統(tǒng)撰寫演講辭;在華爾街寫股票發(fā)行計劃書,以及過去18年來在好萊塢編寫劇本和演戲。
我目睹許多成功人士的工作與休閑方式——億萬富翁如露華濃公司的老板羅恩·佩里爾曼、著名電視制作人諾曼·利爾,或者如尼古拉·凱奇那樣刻苦奮斗終至出人頭地的。
但我也見過許多到頭來沒能成功的人——大學時代的校內(nèi)風云人物如今在賣襯衣;電腦奇才現(xiàn)在給意大利餡餅店送貨;當過電影公司高級主管的靠電話售貨討生活;數(shù)學天才在破公寓里修水管。
有太多人像他們一樣,夠條件卻成不了事。為什么有人腰纏萬貫,也有人窘于應(yīng)付日常開支?不錯,運氣有關(guān)系,不過你若老是作繭自縛或搬磚頭砸自己的腳,哪會有好運?
以下是些自求失敗的訣竅。我稱之為常敗將軍八大戰(zhàn)術(shù):
一、安于自欺失敗者面對自己的人生,常常說謊。我從前以為虛偽的人必無所成,后來我閱歷多了,便知道未必如此。有些對他人全無誠信可言的人事業(yè)仍有成就;最起碼錢財方面是如此。然而,人一旦自欺,諸如自己的人生處境、有多大指望能達成目標,以及自身弱點何在等等,則決無可能有所成。
我有個鄰人半職教人繪畫。如果只當業(yè)余愛好,這倒是不錯的。但教畫的收入實不足以供她過她所向往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她常自怨自艾如何如何地窮,卻好像老沒想通:半職教畫是吃不飽的。
二、無一技之長不具人家愿意付代價換取的任何技能的人,我屢見不鮮。你能辦事人家才用你,這個道理他們不明白。再由這道理推而言之:你的技能越有用,所帶來的價值越大,你所獲的報酬越多。這他們也不明白。這包括醫(yī)學、法律、譜曲填詞、金融財務(wù),或能夠幫助別人康復、賺錢、娛樂或?qū)W到一點東西的任何技能——但規(guī)模要大。如果你的目標是發(fā)財,你得在現(xiàn)實世界里而不是在夢幻中生產(chǎn)、或創(chuàng)造他人所需要的。
家父是經(jīng)濟學者。他教我認識到,人生所有酬賞若非來自財貨資本,便來自人力資本。財貨資本多從繼承所得,非你所能左右。但人力資本——也就是可以待價而沽的技能——只能賴勤習勵學而致。失敗者可能一輩子都在躲避這個現(xiàn)實。
三、忘恩負義失敗者經(jīng)常不知好歹,對不肯幫助他們的人親熱感激,對扶他們一把的人卻翻臉無情。這種事我見多了;多得恍似人情之所必然。我有個好朋友,借兩個好萊塢片場的大亨朋友之助,很快躋身成功捷徑,有的是機會。然而,將近20年,他背棄朋友,不以友情為意,反而巴結(jié)棄他如敝履的權(quán)貴。果不其然,他年屆47歲,依然漫無目標,債臺高筑。
失敗者把朋友的好意看成理所當然,結(jié)果吃虧的是自己。但是,除非你是個出類拔萃的運動員,或者才高八斗的藝術(shù)家,沒有大批朋友和支持你的人又怎可能成功?我所見的每一件失敗事例,總與不善擇友和漠視友誼有關(guān)。
四、不識大體失敗者也往往失禮。他們赴約不準時,收到禮物沒個謝字,冒犯了人、做了錯事也不道歉。
我喜歡用自創(chuàng)的“成功與遲到標準對照表”計算我請吃飯的客人什么時候到。忙碌、日理萬機的客人從不遲到。整天沒事做的人卻非常、非常晚到,或者根本失約。工作低微毫無前程可言的人呢?遲到15分鐘至1小時。
我還知道誰會挑剔菜色。失敗者擺出倨傲之態(tài),對我設(shè)宴相邀也吝于表示謝意。如果是個成功人士,他多半不論什么都會欣賞,而且會得體地向我致謝。
我剛到好萊塢時,有個好朋友是很有前途的制片人,怎知年復一年他的事業(yè)只在原地徘徊;后來更因太過失禮而一落千丈。我請這家伙吃飯,送他戲票,或介紹他找工作,他從來沒謝過我。最后我做了件知道他的人早都做了的事;不再幫他忙。對我們?nèi)硕?,失禮于人肯定只會堵塞成功之路。
五、穿著失當我認識的1位漂亮女士急于找事做,我給她介紹工作,還安排了面談——跟一家非常注重家庭形象的公司的主管午餐。豈知她在貴賓廳出現(xiàn)時竟穿短褲、運動衣,腳蹬高跟涼鞋。從她出場那一刻起,這面談已注定完蛋,還羞得我無地自容。
失敗者經(jīng)常穿戴得不合時宜。去求職面談不打領(lǐng)帶,或者穿的運動鞋。人人都衣冠齊整的宴會里,他卻穿牛仔褲。也許他自以為在表現(xiàn)時尚品味,其實正是表明自己不入流,和對周圍其他人失態(tài)。
你可以打扮得像個圈外人,以示自己敢于特立獨行、離經(jīng)叛道:也可以借穿著表示你和那個圈子志趣相投,在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
六、態(tài)度問題失敗者看人情世事往往乖張悲觀,不喜歡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人生,且認為周圍的人非蠢即偽。他們看任何事物都戴上一副灰色鏡片,還把他們自己的失望和悲觀情緒傳播給周圍的人。他們也對自己缺乏信心——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能力有限,或辦不好事情。只要有人肯聽,他們總有滿腹牢騷,殊不知徒然自暴其短。
我有個朋友其實能力不差,然而她不管在哪里做事,不是抱怨冷氣太強,就是抱怨冷氣不足。她對上司或工作都沒好話;對同事說干那種活是白費時間。2年之間她丟了5份工作,以前的上司沒一個愿意在推薦信上為她美言。老是抱怨的人總有這樣的境遇。
七、無謂的爭執(zhí)失敗者往往喜歡為爭吵而爭吵一一無事生非或使別人尷尬。尋釁爭吵的人可能認為他們自己的聰明機智能教朋友和同事大為折服。大錯特錯。
已故美國眾議院議長隆姆·雷伯恩說過:“要前進,便得隨和?!彼皇钦f你得同意任何人的意見,而是說你不能常常搞得別人惱火還期望人家?guī)兔Α?/p>
能辦事的人不會浪費時間在無謂的爭吵上。如果你找碴兒吵架,他們就躲開你,到頭來你周圍都是些喜歡吵嘴的失敗者。那是走向失敗的不二法門。
八、不辨緩急失敗者訂不出輕重緩急。我有個小學同學,聰明英俊,父親是個大人物。可是他卻當個公寓大廈管理員,看樣子就此終老。我勸他做點功課參加文官考試,他總是說沒空,說他忙于業(yè)余愛好。從1966年到今天,他都是這個說法!
老實說,誰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完所有事,哪怕是真正重要的事??墒鞘≌呃吓磺宄?事有輕重緩急,這是鐵律;也不明白次要事務(wù)讓位給主要事務(wù)并不是什么犧牲,其實還占了便宜。
說教到此為止。也許你有上述習慣其中幾樣?切記,成功人士知道自己能改變舊習,而且做得到。話說回來,這一點你早知道了,不是嗎?
(摘自美國《讀者文摘》香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