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明
10年前,北京東華門附近一條小胡同內(nèi)一間面積不過7平方米的小屋里,住著一位一貧如洗的漢子和他年輕的妻子。
10年后,擁有億萬資產(chǎn)的李曉華在他位于北京建國門的高級寓所里,盤膝坐在沙發(fā)上,向我講述他驚心動魄的發(fā)跡史……
占盡先機天地闊
應(yīng)該說,直到八十年代初李曉華涉足商海為止,他的經(jīng)歷與同時代人沒有什么不同——胡同里快樂無憂的童年;學校里并不很出色的成績,然后是廣闊天地里長達10年的鍛煉……
1978年底,李曉華輾轉(zhuǎn)返回北京。托人在一個科研所找到一份燒鍋爐的臨時差事。但冬天一過,“臨時工”自然就失業(yè)了。后來,又在經(jīng)貿(mào)部食堂當炊事員,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揉面做饅頭。此時,李曉華已是年近30。
從1979年起,頭腦靈活的李曉華在揉饅頭之際,開始偷偷摸摸地做起了生意——像成千上萬人所經(jīng)歷的那樣,干點倒買倒賣的事。但事情并不順利,第二年夏天,因販賣16塊電子表,他被判處3年勞動教養(yǎng)。盡管因胃病并未在農(nóng)場呆上多少天,但那份得以維持生計的工作,卻從此失掉了——他被單位除名。命運,把李曉華拋進了中國第一代個體戶的行列。
第一次到廣東進貨,當時正走俏的T恤衫、變色鏡、鄧麗君原版磁帶,并未引起他的興趣。在廣州商品交易會陳列館的一臺美國進口冷飲機前,李曉華走不開步了。一問價,3500元,而且是樣品,不賣。請人吃了頓飯,又送了幾條香煙,冷飲機買下了——幾乎是傾其所有。
正值夏季,李曉華把這“尤物”帶到了他認為最能發(fā)揮其效益的北戴河海濱。他出設(shè)備,當?shù)厝顺鰣龅?、?zhí)照、人員,一家冷飲“合資公司”開張了。這年夏天,排隊喝兩毛錢一杯的美國冷飲,成為北戴河海灘浴場的一大景觀。一個夏天,小小冷飲機凈賺十幾萬元。
秋風一響,李曉華要把冷飲機就地賣掉。朋友不解:“印鈔機似的東西怎么能賣掉?”李曉華說:“到明年看吧,這兒至少有100臺?!迸笥寻胄虐胍伞:献骰锇槁犝f李曉華的冷飲機要出手,表示愿出1萬元買下。李曉華原價轉(zhuǎn)給了他。
果不其然,第二年夏天,在北戴河海濱,超過100臺以上的冷飲機展開了冷飲大戰(zhàn)。而此時,李曉華已移師秦皇島,用賣冷飲賺下的錢為資本,干起另一項更為賺錢的營生——從北京電視設(shè)備廠買了臺組裝錄像機和大屏幕投影機,與秦皇島一家文化館合作,放起了錄像。據(jù)說當時整個河北省僅此一家。長期文化貧乏的人們,在港臺武打、言情片的巨大誘惑面前,擠破腦袋也要進去看。一塊錢一張的門票,被炒到了10元……
如此這般漂亮的幾手,到八十年代中期,李曉華已成為京城大款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坐下的新款奔馳280在同行中抖盡威風。
“101”生發(fā)精的日本代理商
李曉華先生副局長宋學進。兩人之間一次很深刻的交談,使李曉華的人生道路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
老宋說:“我是做了一輩子生意的人,要學做生意,須得先學做人。縱觀古今中外成功的商人,無一不是道德修養(yǎng)非常好的人?!?/p>
一席肺腑話,震動了李曉華——1985年底,年已34歲的李曉華毅然告別嬌妻幼子東渡求學。
到日本后,李曉華從最底層干起,一面在東京國際學院學習,一面在中華料理店涮盤子,又到日本商社去打工,留心學習日本人的經(jīng)營、管理之道。一年之后,李曉華在日本辦起了自己的公司。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曉華從報上看到一條并不顯眼的有關(guān)“101毛發(fā)再生精”的報道。敏銳的他感到機會來了,立即返回國內(nèi)。
數(shù)日后,一輛當時京城尚不多見的新款奔馳280直駛進“101”廠門——海外華僑李曉華先生慕名來訪。
談不多時,李曉華為幫助“101”廠解決職工上下班和領(lǐng)導公務(wù)活動困難,捐贈一輛大客車和一輛小轎車的協(xié)議達成了,交接日期定在一個月后。
在此后一月之間,在日本、香港等地,“101毛發(fā)再生精”在各種媒體的“爆炒”下,名聲大振,價格一路上漲……
交貨的當天上午,兩輛嶄新的尼桑汽車緊隨李曉華的奔馳280開進“101”廠門——總價值在百萬元以上。
“李先生絕對夠朋友!”從此,李曉華與“101”結(jié)成友好伙伴,并成為“101”在日本的經(jīng)銷代理?!霸谖页蔀榍f富翁的同時,我也締造了一批百萬富翁——很多在日本的留學生窮困潦倒,眼看混不下去了,推銷‘101使他們挺了過來并發(fā)達起來?!崩顣匀A說。
這里存在兩個問題:第一,你贈給“101”兩輛汽車,而人家不給你“101”代理權(quán)怎么辦?
對此,李曉華說:“我相信: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p>
第二,你瘋狂打廣告,而等你拿到“101”時,“101”不值錢了,怎么辦?
李曉華說:“只要給我兩個月的時間,我利用這兩個月的時間差,就夠了?!笔聦嶒炞C了李曉華的眼光與膽略!
最險的一筆生意
“在國外做了幾筆大買賣,其中有一筆風險最大,但是都成功了,所以才有今天?!崩顣匀A說。
某國公路招標。盡管國家給的政策很優(yōu)惠,但沒人愿干,因為這段公路不很長,車流量也不很大。
李曉華赴該國考察時,得到一個信息:公路那邊發(fā)現(xiàn)一個大的油氣田,儲量很豐富。但還沒有新聞公布,因為最后確認的工作還沒有完成。
“干!”經(jīng)過周密的籌劃,李曉華下了決心。他拿出全部的資本,又以房子等財產(chǎn)做抵押從銀行貸了款,以3000萬美元拿下了這個項目。貸款期限半年,到期還本付息。“也就是說,如果半年內(nèi)公路出不了手,貸款還不上,我就得跳樓!”
風險實在太大。夫人說:“你要是干,我就跟你離婚!”李曉華說:“離婚也干?!钡宄?,與他從一無所有中走過來的發(fā)妻,是不會離開他的。“大不了回國去,以前過什么日子還過什么日子?!崩顣匀A想。
抵押完后,手里沒錢了,經(jīng)常是盒飯、方便面;業(yè)務(wù)往返坐飛機經(jīng)濟倉;“的士”也不敢打了,坐起了公共汽車。更厲害的是精神的折磨,每天盼著新聞發(fā)布會。
“到了5個月頭上,還沒有動靜,我沉不住氣了。每天什么都不干,就等著,人的精神也接近于崩潰,甚至開始考慮‘后事了……”
到了5個半月時,消息終于公布了!李曉華從報上看到新聞的標題,緊閉雙眼,一下子坐在沙發(fā)上,過了許久,才繼續(xù)讀下去……
當天,投標項目即翻了一番!
一擲萬金的壯舉
李曉華再次回國,是在1990年6月——作為亞運會組委會的嘉賓,出席“李曉華先生向第十一屆亞運會捐贈儀式”。
此前,1989年上半年,北京市一個交通代表團訪問日本,在東京遇到已是香港華達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的李曉華。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長程毅說:“現(xiàn)在國內(nèi)準備開亞運會,李先生在國外發(fā)達了,是不是表示表示?”李曉華當即拍板:“沒問題,祖國的事就是我的事!”他請程回國后轉(zhuǎn)告有關(guān)部門:“捐100萬?!?/p>
后來,“6·4”了,滿世界都要制裁中國。頭腦清醒的李曉華此時做的是如下兩件事:
第一,致信亞運會組委會常務(wù)副主席張百發(fā):“繼續(xù)贊助亞運會,不變!”后來聽說亞運會汽車不夠用,又改變捐款方式,四處奔走,購得四輛轎車和兩輛面包,總價值100萬元。
第二,密切關(guān)注香港房地產(chǎn)形勢。當時,一些海內(nèi)外人士吃不準中國的未來局勢,悲觀的論調(diào)使香港的地價大跌,許多新建住宅小區(qū)以低于平時二成的價格出賣“樓花”。許多人伯地價繼續(xù)下跌,不敢貿(mào)然吃進。而李曉華看準時機,抓住機遇,再次投入大量資金,收購“樓花”,不出半年,形勢果然改變,“櫻花”迅速升值。李曉華見好就收,全部拋出,又大賺一筆!
請教李曉華先生這準確判斷的根據(jù)是什么?他概括為一句話:“我40年的國內(nèi)生活?!?/p>
李曉華1951年出生于北京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幼年的記憶他說最深的是“挨餓”。1967年中學畢業(yè),1969年以“知識青年”身份赴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參加勞動,1976年轉(zhuǎn)至河北省涿縣插隊當農(nóng)民,1978年返京。
捐贈儀式上,張百發(fā)緊握“6·4”之后海外第一個表示支持亞運會的李曉華先生的手說:“李先生是愛國的!”
李曉華則表示:“無論到哪兒,我都是咱北京人!”
國內(nèi)媒體報道說:“如此大數(shù)字的個人捐贈,是不多見的。李曉華先生一擲百萬金的壯舉,經(jīng)新聞媒介的報道,一夜之間成了新聞人物?!?/p>
當電視上播出“香港青年實業(yè)家李曉華為亞運會捐贈100萬元”的消息時,李曉華的父母仍住在北京東華門一條胡同的簡陋平房里??粗娨暽系膬鹤?,老人激動得熱淚雙流。
而這,僅是李曉華一系列慷慨之舉的第一個動作。華東賑災(zāi),李曉華解囊100萬元;“希望工程”,李曉華再捐100萬元;1992年8月,出資100萬元在京郊平谷縣興建“曉華中心學?!?;1993年9月10日,捐資100萬元在北京崇文小學設(shè)立的教師獎勵基金首次頒獎,同月;為長春南嶺體育館捐贈100萬元達成協(xié)議……一項更大的許諾是:“如果北京申奧成功,我將捐款1000萬元!”
1993年5月19日,李曉華飛赴長春,以4.5億元人民幣制造出一條更為顯示其實力與膽略的新聞……
抓住飄逸而過的遐思
事情得從一年前說起。
1992年秋天,李曉華因商務(wù)關(guān)系來到長春,住在一家酒店。上下電梯時,一名外籍人和他牽著的一條狗引起了李曉華的注意。
“酒店里還讓養(yǎng)狗?”問過酒店服務(wù)員,方知:這是一位德國籍專家,來長春工作多年,一直住在酒店。其人愛狗至極,經(jīng)多方交涉,方允許他帶狗人住。但因多種限制,只好在電梯里反復上下。
“哦。”李曉華把這件事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這年年底,李曉華再次到長春辦理商務(wù)。事畢,離回京飛機起飛還有兩個小時,他抓緊時間來到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
曾在黑龍江插隊8年的李曉華立刻被這北國的壯美景色深深地打動了!這里依山傍水,環(huán)境幽美。凈月潭煙波浩渺,一望無際。周圍林高枝密,雪后初睛,一派銀裝素裹。在李曉華的腦子里,林海雪原間一片別墅群和酒店電梯間外籍專家牽著愛犬上下往復的情景,印在了一起……這天,李曉華是最后一位登上長春至北京航班的旅客。
數(shù)月之后,一條消息出現(xiàn)在國內(nèi)各新聞媒體上:中國東北外商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豪華別墅群“長春凈月潭花園別墅”,5月19日舉行隆重的開工奠基儀式。這個4.5億元大項目的投資者就是香港華達國際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李曉華。
如今,當這座規(guī)劃面積為8萬平方米,準備建成包括120棟豪華別墅、一座辦公樓、一座娛樂場、一座水上俱樂部在內(nèi)的別墅群,在緊鑼密鼓地加緊施工時,它的投資者講述了他的深層次思考——
近年來,外商投資大陸房地產(chǎn)業(yè),目標多集中在沿海地帶,尤其是毗鄰港澳地帶。因投資者過于集中,炒家蜂擁,導致地價陡升。而在內(nèi)陸地區(qū),尤其是東北和西北地區(qū),則較少有人涉及。事實上,這些地區(qū)具有地價低、風景幽美,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等優(yōu)點。暫時不便之外,只是距港澳地區(qū)稍遠。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有理由相信,數(shù)年之后,新航線的開辟、機場的擴建以及海陸運輸?shù)母纳疲瑢⒏窘鉀Q這些地區(qū)的交通問題。
此外,從小的方面看,長春市現(xiàn)有外商和外籍專家2500人,由于長春沒有豪華別墅,他們都居住在賓館、酒店內(nèi),很不適宜。“如果我在凈月潭這么幽美的地方蓋起豪華別墅,他們不是現(xiàn)成的買家嗎?”
事實再次檢驗了李曉華作為一個精明商人的眼光。每平米售價1000美元的豪華別墅,工程剛開工,就有不少外商和企業(yè)家前來詢價、洽談,預售工作十分順利。
“賺大錢是肯定的了?!崩顣匀A說。
李曉華縱橫談
有人問李曉華,在10年間,他從一文不名成為億萬富翁,是否有著經(jīng)商方面的天賦?
李曉華說:我不知道有沒有天賦,只是覺得我這人腦子還算不笨,而且不安于現(xiàn)狀。我有一種壓抑不住的發(fā)展、奮斗的欲望!
我出身于工人家庭,沒有任何靠山,全憑自己赤手空拳打天下。這樣也好,它使我沒有退路。在絕境中求生存,就能調(diào)動一切潛力,做十二分的努力。
我不懂政治,對經(jīng)濟略知一二。依我之見,現(xiàn)在是新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因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全國上下一門心思搞經(jīng)濟建設(shè)。雖然歷史的進程不會一帆風順,但大趨勢已定,想有大的反復也難。尤其是中國現(xiàn)在實行市場經(jīng)濟,這對生意人來說,的確是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
一個國家經(jīng)濟起飛之際,往往是投資者贏利的最佳時機。亞洲四小龍起飛時,造就出大批富豪。中國大陸目前正是需要富豪投資,并造就富豪的時候。貽誤時機,簡直天理難容!
我雖然也在海外投資,但是主要投資項目還在國內(nèi)。當然,投資國內(nèi),也有報效祖國的意思,身為中國人,不能沒有中國心。
談到經(jīng)商的原則,李曉華說:見好就收。所以成功的比例很高。“101”是最好的例子:外邊賣100美元,我80就賣。香港房地產(chǎn),接我手的人,也都賺了錢。
當我沒錢的時候,我覺得錢很重要。小時候困難的時期挨餓,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通過奮斗,有了錢,但小時候沒錢的苦日子我沒忘掉,我不能讓人再受那種苦。所以,華東水災(zāi),我捐款;窮孩子上不起學,我捐款;國家有難處需要幫助,我也捐款……我已經(jīng)捐了好幾個“百萬富翁”了。
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我和我的雇員吃一樣的飯菜,穿的比他們也好不了多少。
我唯一的愛好就是車。甭管多累,開著車出去兜一圈,心情好極了!在北京玩車的人里邊,我是最早的。當別人還玩摩托車的時候,我已經(jīng)開上汽車了。我開的奔馳560、奔馳600跑車以及法拉利,都是全國第一輛。
說到遺憾之事,李曉華動情地說:小時候給我最大關(guān)懷的,是沈陽的姨,教育我要自己奮斗,靠誰都不行。上山下鄉(xiāng)時,還很多次給我寄錢,關(guān)照我的生活。我第一個報答的就應(yīng)該是她!但是當我條件好時,她去世了……
“給你講個故事吧。”李曉華說?!笆窃诤颖辈尻牣斵r(nóng)民的時候,父親病了。趕回北京,經(jīng)人介紹我到海軍醫(yī)院去找人買藥。在公共汽車上,因為舍不得掏5分錢買張票,被當場查獲。正沒轍的時候,一位女青年出面解了圍。到醫(yī)院一看,嘿,要找的人就是汽車上替我解圍的人——一位海軍女軍官,我現(xiàn)在的太太。”
生活,就是怪得稀奇。
(懷特摘編自《商界》199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