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勝
競爭申辦、奧運會的活動緊鑼密鼓,各家都在挖空心思琢磨一個叫得響的申辦口號。一個好的口號就可能在競爭中擊敗對手。且看各國的“絕活”——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作為最能展現(xiàn)國際社會高度文明的奧林匹克體育運動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各國無不以能舉辦一次奧運會而感到榮耀自豪。
因此,自1896年舉辦第1屆奧運會開始,各國之間競爭申辦奧運之風越演越烈。為能找到一個與眾不同而又令人信服的申辦理由,為能提出一條別出心裁而又精妙絕倫的申辦口號,人們無不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期望出奇制勝,贏得主辦權。
這是一場智力競賽,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競賽甚至比在奧運會上奪金牌的競技更為激烈緊張,更為動人心魄,也更為精彩繽紛。人們往往可以從歷屆各國為申辦奧運會所提出的口號或理由中,看出許多既有情趣,又耐人尋味的東西來。
1894年6月,剛成立的國際奧委會經(jīng)過協(xié)商,決定將舉辦首屆現(xiàn)代奧運會的光榮使命交給歷史名城雅典。有趣的是,當時的雅典仍被蒙在鼓里,他們既不知道要恢復舉辦著名的奧林匹克體育運動會,更沒有提出什么舉辦申請。是雅典那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文明歷史,替自已提出了申辦首屆奧運的響亮口號。
熟悉歐洲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如果說希臘是歐洲古代文明的搖籃,雅典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聞名世界的古奧運會發(fā)源地奧林匹亞,就在雅典市郊。因此,雅典市本身就帶來了申辦口號:“雅典是奧運會的搖籃。”
別人誰也無法與之相競爭的舉辦首屆奧運會的殊榮,就這樣理所當然地落在雅典身上。
1896年,希臘成功地舉辦了首屆奧運之后,備嘗舉辦奧運的甜頭,由希臘國王喬治一世親自出馬;想推翻國際奧委會原訂的第二屆會址設在巴黎的決議。這是奧運歷史上,首次圍繞申辦權所展開的激烈競爭。
希臘提出的申辦口號是:“奧運會是希臘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只能在希臘舉行?!逼淅碛烧J為,如果易地他國召開,則是對偉大的、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的公開掠奪。雅典應成為奧運會的固定地址。
面對如此強硬的申辦攻勢,國際奧委會和法國有關人士,提出了針鋒相對的申辦口號:“奧運會是希臘的,也是全世界的?!迸c希臘據(jù)理力爭。這條口號透徹地點明了奧運會的國際性和其本身具有的對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最后,希臘終于被說服,巴黎贏得了主辦權。
第17屆奧運會主辦權的爭奪之戰(zhàn)也很有意思。當時提出申辦的有雅典、布魯塞爾、布達佩斯、布宜諾斯艾利斯、底特律、洛桑、洛杉磯、明尼阿波利斯、紐約、里約熱內盧、舊金山、東京、費城、芝加哥和羅馬共15個城市。競爭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意大利的羅馬因提出了一條與眾不同而又耐人尋味的申辦口號,從而一舉擊敗眾多對手,贏得了奧運主辦權。他們提出的申辦口號是什么呢?2000年前,羅馬帝國用戰(zhàn)爭將古奧運會從希臘強行移到羅馬舉行,“今天新生的羅馬要用和平友誼點燃奧林匹克的火焰”。
無獨有偶,日本東京在第18屆奧運會申辦競爭中,也提出了一條類似的申辦口號,即:“生活的本質不是征服,而是自強自立的奮斗!”從而擊敗眾多對手,贏得奧運主辦權。這句話原是現(xiàn)在奧林匹克的倡導者顧拜旦的一句名言。但由日本這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動國和戰(zhàn)敗國提出來,意義卻格外深遠。既表明對戰(zhàn)爭罪行的反省,又表示了重新做“人”的決心。結果如春風掃凈人們的懷疑和厭惡,取得世人的信任和支持。
六七十年代,是戰(zhàn)后世界經(jīng)濟、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在申辦第20屆奧運會的競爭中,原民主德國由于提出了“我們要讓跑表、皮尺的時代結束”這樣一條申辦口號,而擊敗所有對手,一舉奪魁。果真,奧運會從這一屆開始,進入了電子計時、激光測距的高科技時代。
我國在成功地舉辦了亞運會之后,于1991年4月11日正式成立了北京200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委員會,并于1991年12月4日正式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申請。據(jù)目前得到的信息表明,有意向申辦2000年奧運的國家有德國(柏林)、澳大利亞(悉尼)、英國(曼徹斯特)、巴西(巴西利亞)、意大利(米蘭)、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和中國(北京)共8個國家。雖然距1993年最后申報期限還有1年的時間,但各國早已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挖空心思提出自己獨特的申辦口號和理由,以此去四處游說,力爭使自己國家奪得主辦權。
據(jù)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德國提出的申辦口號是:“兩德統(tǒng)一,舉辦奧運?!?/p>
悉尼提出的申辦口號是:“澳大利亞有優(yōu)美潔凈的自然環(huán)境,悉尼為所有參賽隊提供路費到這里來觀光。”
巴西利亞提出的申辦口號是:“讓南美洲也來分享舉辦奧運的快樂?!?/p>
我國和其他一些已在考慮申辦奧運的國家,目前也都在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相信到正式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時,各國都會拿出自己的“絕活”——申辦口號或申辦理由來,最后鹿死誰手,人們將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