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楓
人生的幸福與否,不是表面的生活形態(tài)能夠決定的。有人笑口常開,一輩子過得心滿意足,安樂舒適,無疾而終,卻“不一定”嘗到真正的幸福。有人落落寡歡,一生坎坷,“也可能”有他幸福的一面。聽起來,這種論調似乎很矛盾,其實,正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野所在。
一般人所認定的快樂,其實只是快感而未能觸及到幸福的領域。快感和幸福在外形上雖然近似而在本質上卻迥然不同。
快感是從人的本能,是視、聽、觸、味、嗅等官能作用產(chǎn)生的,所以叫做官能享受。
幸福是來自內心的感受,是一種心靈的震顫,一種永恒的甘美。幸福之感雖然也是由外界的刺激而起的,但是,是直接引起內心的反應而產(chǎn)生理智和感情的調和狀態(tài),留下來永遠不滅的愉悅和滿足。這是高級的快樂,只有人類才能悟解領受。
快感是重在欲的,幸福是重在靈的??旄袦\薄,幸福含蓄。快感在沖動的欲望消失之后,常常使人覺得倦怠和空虛。因為抓不住人生的價值,于是,只有想辦法忘掉應該思考的事物,把自己沉迷在無限的貪求中,最后,“貪求”的本身竟然變成了生活的“目的”。生活到了這種地步,人的善良本性已經(jīng)被物質腐化凈盡,人也不成其為人了,只是物質的奴隸而已!幸福就恰好相反,幸福既然是靈性滿足的追求,所以沒有止境,也不會產(chǎn)生任何不良的副作用。人們沉醉在幸福之中,只會感到溫暖和安寧,只會鼓勵人邁向高遠的境界,永遠沒有困惑倦乏的時候。這就是幸福讓人醉沉的理由。
幸福的境界值得人終生追尋,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追尋的。人性有厚薄,大多數(shù)人,感覺粗糙,感情浮薄,很難領會感情中精微的部分。其余的人,在這種急遽物化的世界,受環(huán)境或教育的蒙蔽,也不易辨認生命的方向。只有天性敦厚的人,在心田種下智慧的種子,才能成長出脫俗的人生。也只有這種傲笑白云的人,才能在蠅營狗茍的濁世中,踽踽涼涼地去追尋幸福的夢境。為了追尋那一片夢境,可能或者必須要犧牲掉一生的俗世繁華。
幸福的夢境很美,卻絕非虛幻。它以三種形態(tài),展現(xiàn)在生命的遠處。
“學問”是人生第一種幸福。純正的學問具有三項特質:美化自己、服務人群、不產(chǎn)生惡果。真正的讀書人,更能從學問中窺透人生的義蘊,因而心胸開闊,志趣高邁,這是充實生命的最高境界。
“愛情”是人生第二種幸福。只因為愛情能決定生命的幸福而至美的愛情又是難以尋求的奇遇。至美的愛情最純也最真,尤在于兩顆心靈密切的契合。至美的愛情必須志趣和稟性完全融洽,在愛的爐火中,鑄造出共同的生命,“再也分不出你我”。所以,至美的愛情敢向時間挑戰(zhàn),它會隨著歲月的增進而更加新鮮,在生命之中,永遠不會衰老。至美的愛情更不怕命運的播弄,不僅能使環(huán)境“化腐朽為神奇”,而且能讓時間“變短暫為永恒”。
“友誼”是人生第三種幸福。這是僅次于愛情的偉大感情,它給人慰藉,了解與鼓勵。比兄弟更親密,比戰(zhàn)友更團結,要尋求完全忘我的關切與信任,唯有知己的友誼。這種友誼,不借任何人為的關系,它是心靈與心靈最自然的契合。
有人說:“人生若夢”,這句話有相當?shù)膯l(fā)性。各種官能的快感,以及由快感而得的價值,大多是身外之物,它們很難進入我們心靈的深處,就像夢幻一樣,看似真實卻又不可捉摸??墒菍儆陟`性的幸福,便長存在生命之中,并不因為任何變異而更改。甚至,在生命消滅時,它依然不滅,它在生命的過程中,留下了永恒的軌跡。
(李振海摘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