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捷
“結婚就是冒險?!?/p>
最初告訴我這話的,是一位教授心理學的老師。她獨身。也許正因為她對婚姻本無獨身的體驗,我對她的話便漫不經(jīng)心。但我仍舊很佩服她,因為她活得明白自如。
她沒有給我更多的解釋,我也沒有進一步探究。但那時,我的確沒有認真地去理會這話。
當我和我這個年齡的女孩子們都積極主動地結了婚,又不時有人離了婚,那句關于婚姻的警句便白紙黑字地在我眼前放大了好幾倍。
得到時必然失去
當突然的一天,輝煌的愛情變成了結結實實的婚姻,你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冒了一次險,代價便是那個屬于自己的自己。
好幾年前,看了一個日本的電影,片名好象叫什么“戀”。整個故事情節(jié)早已和別的“戀”亂成一片,但女主角一句動情的表白卻還記得很清:一個高傲的公主變成了一個溫順的小姑娘。這就是愛情?當時很覺得愛情偉大,但現(xiàn)在想想又覺得有點不對頭了。徹頭徹尾地把一個人,給改變了,這愛也真夠受的。
但愛會改變一個人,這是真的。
沈是我的朋友,曾好得形影不離。那時都十六七歲。后來天各一方,信卻沒斷。再后來,她上了大學,又愛上了一個已有女友的男同學,“插足”成功。結婚。也許是這愛來得艱難,她便十分珍惜這愛。
等她回到北京,我首先祝福她獲得愛情。我們不時見面,可每次見到都說不出她哪兒變了。最終,她成了母親。再見她時,她總衣冠不整,手里不停地忙活著什么,滿臉疲憊。我們在一起的話題,永遠是孩子。她的世界里只剩下了兒子。
這其實也沒什么,只要她心甘情愿,封閉在家庭里也是一種幸福,沒什么可指責的。倒霉的是覺醒。她畢竟是大學本科畢業(yè)生,她畢竟是經(jīng)濟獨立、政治獨立的職業(yè)婦女,她畢竟要從兒子的尿布堆里走回設計室,她根本不可能忘記自己。這就是覺悟?;驉壅煞?,或愛兒子,她都不惜以改變自己為代價。但得到的呢?
她在得到與失去間徘徊:她曾經(jīng)頂住那么多的閑言碎語才獲得這愛情,她不能失去這愛情。她曾經(jīng)那么自強不息,恢復高考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學,她不能放棄自己。然而婚后,她才明白自己在得到這愛情的同時,還要付出。她付出的代價并不是忍受閑言碎語的“不道德”指責,而是那個曾經(jīng)固守的“自己”。她得改變自己,來符合丈夫期待的那副“可愛”模樣。否則她獲得的愛就會喪失,當初所有的閑言碎語都成了報應。
面對得到,她必然失去,否則,得到的也會失去。
她真的去改變自己了,有意無意,反正努力了。
她的內(nèi)心是否痛苦。是否有意識的痛苦,我不知
本欄編輯張青道。我不忍心去問她,我不忍心讓她繼續(xù)覺醒。
我只好在我的文章里告訴她:你犯了個大錯誤。
錯誤一:當初丈夫愛上你,是因為你是你。你那時是真正的女孩,不僅人長得漂亮,好多事都干得挺帥——學習成績優(yōu)異;歌兒唱得極有味兒;會做好吃的;乓乒球打得到哪都讓人刮目相看。只是因為你是你??梢唤Y婚,你要改變了。愛怎么辦呢?愛還有什么存在的依托呢?
錯誤二:你說你心甘情愿地要變成丈夫所期待的那樣,可糟糕的是愛人的期待往往都是理想化的,甚至是荒謬的,因為這里有太多的浪漫,太多的夢幻,還有太多的自私。你按照如此的期待去改變自己還有什么意義呢?就連你丈夫恐怕也搞不清他究竟希望自己的妻子該是個什么樣。
這就是錯誤。
拿自己作代價去冒險,又有哪一個正愛得死去活來的女孩子會想到呢?但是,得想。你得對自己負責,你得對他人負責。人是不應該輕易被傷害的。況且,還有婚姻的后果——孩子。而孩子又是最不該受傷害卻又最易受傷害的不幸者。
喬安娜現(xiàn)象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都市里,或者在我們這些受過教育的職業(yè)婦女中,有多少人會徹底地喪失自己?我懷疑。
還是那個美國的喬安娜。當初她從自己的生活中走出來,走進由兩個人、繼而三個人組成的家庭。她那么一心一意地侍候丈夫、撫育兒子,年復一年,可兒子上小學便住進寄宿學校,空蕩蕩的家里只剩下她自己。丈夫擁有自己的公司,兒子擁有自己的學校,可她呢?只擁有這個空蕩蕩的家。丈夫的同事叫她“克萊默太太”,兒子的同學叫她“比利的母親”,好好的以前屬于自己的東西仿佛又在呼喚她:那個喬安娜呢?她希望有屬于自己的名字——喬安娜。她要做喬安娜!
在生活里,到處可見“喬安娜現(xiàn)象”。我常想,結婚便變了一個人,生孩子則又變了一個人,如此變將下去,再可愛的女孩不也要變成一個大巫婆嗎?
孩童時的幻想,少女時的憧憬,青年時的志向,這一切都因為結婚而融進了另一個人的生命中。
好幾年前有那么一天,一個朋友來編輯部找我,見到桌上一本《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故事》時,隨即做了個大大的夸張動作,說:“我告訴你,我最受不了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那時剛講思想解放,她便如此猖狂,我被她的“反動言論”給震住了?!把嗄莸囊簧蛢蓚€字——犧牲!她其實是個很有才華的女孩,可嫁給了馬克思,她的名字就永遠地跟在丈夫的后面了。從此馳名天下的燕妮,僅僅因為丈夫。她因為丈夫而著名,她早就喪失了自己?!蔽冶凰呐^蓋臉震得一時說不出所以然來。
與此同時,我們刊物發(fā)了一篇小說,內(nèi)容是講一個出身高知家庭且天賦聰明的女孩子,愛上了一個極普通的青工,并迅速做了他的妻子。妻子聰明好學,考上了業(yè)大,而丈夫則“一讀書就犯困”,且腦子也有點先天不足。于是妻子為了愛情,放棄了業(yè)大的學習,全心全意地輔導丈夫,自己洗大盆大盆的衣服,買菜做飯自然均不在話下。丈夫被妻子一片愛心感動,終于刻苦一番考上業(yè)大。妻子為丈夫的成就欣喜若狂,洗大盆大盆的衣服更加賣勁。這小說叫《心之吻》。
小說一發(fā)表,我們便接到一個讀者的電話:“你們發(fā)的什么反動小說啊?簡直是對婦女解放的背叛?!彼臀覀兊木庉嬍峭瑢W,說話自然隨隨便便。
為了愛人犧牲自己,不管自己是什么情況,不管自己能夠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這種“賢妻”:為愛人讀大學而省吃儉用,為愛人出國留洋而孝敬老人……把自己全部奉獻掉,僅僅因為愛。我就想,丈夫老讀書,妻子老洗衣服,這兩人怎樣培養(yǎng)共同情感呢?老講李大釗和他妻子的故事是不是太陳舊了?甚至讓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子們降到文盲的水準來接受這些愛情故事。
現(xiàn)實中,不斷重演的是悲劇——愛不存在了,一切都成了怨恨。
幾年前某地曾有過二三十個“秦香蓮”上訪,控告自己丈夫的事。這些“秦香蓮”的多數(shù)遭遭都在于犧牲自己而支持丈夫事業(yè)取得成功。但丈夫成功后卻又和她沒了共同語言,不管她們曾怎樣千辛萬苦,我想,即使丈夫怎樣“不道德”,他的的確確和總圍著家務轉(zhuǎn)的妻子沒話說;而她所有的犧牲都隨著自己的犧牲而犧牲了。
在這里,善良的妻子們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愛就是兩個人變成一個人。這個觀念從我們作小女孩時便朦朦朧朧地接受了,而且認定這就是愛,最偉大的愛。但如果換一個方式來告訴她們,說這愛就是只活一個人,另一個人得死,而你就是那個該死的。這真可怕。
該覺醒了!
應該告訴所有想成為妻子的女孩,你得有屬于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格。這樣你才可能不被“拋棄”,這樣你才可能不做“秦香蓮”,即使在所有的東西都失去時,你還有自己,還有一個永遠不會背離自己的自己。
喬安娜終于離家出走,她終于又找到自己。可事情沒那么簡單,她畢竟做過妻子、母親,她已不是過去的喬安娜。她回來找兒子,找屬于自己的情感,她象不能忍受失去自己那樣,不能忍受失去母子之愛。
這真難。
做一個始終如一的自己
既要得到愛,又要保持自己;既要保持和諧,又不能喪失自己,這真是婚姻中一個大怪圈,任何人走進去都很難走出來。
沒進怪圈,誰也想不出會有什么;進了這個怪圈,便誰也想不明白。有多少人能成功呢——這是真正的人生冒險。成功了,自不必多說;可失敗了,這個地球上就少了一個人,也許還是一個聰明絕頂、出類拔萃的人——而多了一個影子,或男人的或女人的影子。
要使自己別從這個地球上消失,就得在婚后固執(zhí)地保持自己——當然,首先得選擇一個不那么想改造人的人作伴侶。這又很難。因為談戀愛畢竟只是談,而婚姻則是實實在在的夫妻生活,你怎么能擔保自己,又怎么能擔保別人?
章然很固執(zhí)。她結了婚,可還保持對自己工作、學習、愛好的熱愛。還有個性。她常常喜歡獨往獨來,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什么角落里想自己的事情??烧煞蛞斡跋嚯S。丈夫要求她把自己徹底向他公開;每天的行動,每天的言論,每時的想法,每刻的情感……否則怎么證明愛呢?怎么證明你是他的妻子呢?
結果,丈夫一忍再忍,她也一忍再忍。最終,雙方都不能容忍。他說:“你是老婆!”她問:“老婆什么樣?”婚姻由此失敗。不是因為沒有愛。她只好將自己從“牢”里放生。在愛情和自己之間,她選擇了自己。
美國某地有一個統(tǒng)計,在他們那里27%的女博士離了婚,而男博士卻一個也沒離。在我們這也有一個統(tǒng)計,27.6%的女研究生和28.3%的女大學生認為愛情和事業(yè)不可兼得,并且認為如果兩者發(fā)生沖突,她們情愿獨身。
怎么辦呢?
在成功的婚姻中,應該有兩個真正的自己,并不能因為同在一間屋頂下生活便改變其中的一個人,甚至兩個人。
這是理論。
我們這個時代的婚姻趨勢,已經(jīng)越來越向松散式夫妻過渡,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東西,每對夫婦都不必朝夕相處,形影相隨——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這種松散式夫妻是兩個自由、平等的人,你兒時的夢,你少女時的情都還在,都會在。
這是理論。
我當然不是煽動所有新婚的妻子不進入角色,用生活技巧上的無能和不負擔責任的態(tài)度來保持自己。其實既然當妻子,就應該稱職,還應絕對地稱職。這和“不愿當元帥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一個道理。
你得認識,認識到婚姻不僅僅是愛這個感情的東西了。婚姻是生活,是一男一女在一起的生活形式;你得學習,學習各種生活技能,諸如炒菜、做飯,還有帶孩子等等;你得面對,面對雙方行為方式的差異,面對雙方生活習慣的不同,面對一個又一個新的困難。
當然,這仍舊很難,不是智商高就可以解決的。
而“成為你自己”,就是不要因為家庭角色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本質(zhì)。我洗一盆衣服,丈夫必須拖一次地;我今天做晚飯,你明天得買菜……這種一對一并不意味著人格的平等,這樣地保持自己,并不能證明你沒有喪失自己。
前一段大街上風靡三毛。到處賣三毛的書,女孩們六本、七本地搶購,如癡如迷。
三毛那么可愛?三毛為什么可愛?
我不知別人迷她什么,而我最愛她的真誠,她的灑脫,她的摯愛,以及她固守自己的認真。還有,她,始終如一是“三毛”。
這樣,你就是你。本質(zhì)上是個溫柔的女孩就做個溫柔的妻子;本質(zhì)上是個獨立的女孩就做個獨立的妻子;本質(zhì)上是個聰明的女孩就作個聰明的妻子……不要用干了多少家務來衡量自己是否改變;不要因為“已婚”來原諒自己作女孩時從沒有犯過的過失;不要作了母親就丟掉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不要為別人的期待而改變自己,更不要為自己的懦弱而放棄自己,為生活的艱辛而墮落自己。如果你曾經(jīng)是個可愛的好女孩,那么你應該還將是個好戀人、好妻子、好母親。
這樣,你還是那個你,更加豐滿、成熟。日復一日,你不曾失去;年復一年,你始終如一。
關鍵:成為你自己。
記住,成為你自己。
(尚紹華摘自《中國婦女》1988年第2期)
(題圖:崔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