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剛興
1948年2月,陳毅同志在中央所在地陜西米脂縣楊家溝先后開了一個多月重要會議之后,正匆匆忙忙趕回河南濮陽華東野戰(zhàn)軍司令部。一路上美式吉普飛馳前進,呼嘯的冷風迎面吹來,使人感到臉上一陣陣刺痛。但陳總毫無寒意,甚至感到了春的訊息,腦海中又呈現楊家溝會議情況:毛主席一再指出,五年左右推翻國民黨政府,解放全中國。毛主席還談到,以兩個躍進來推動解放戰(zhàn)爭的形勢發(fā)展。第一個躍進,就是派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過黃河,推進大別山。這個躍進已于1947年6月執(zhí)行。毛主席對此備加稱贊,稱之為“歷史的轉折點”。而第二個躍進,則是派粟裕帶領華野三個縱隊,強渡長江,直搗浙贛。
多年來同生死共患難的兩位戰(zhàn)友,小別二月之后,又見面了。盡管一連數日,鞍馬勞頓,陳總仍然神采飛揚,侃侃而談,向粟裕詳細介紹了中央會議的情況。粟裕向陳總作了匯報:1月27日收到中央軍委電報要他率華野三個縱隊強渡長江,直搗浙贛,執(zhí)行寬大機動的作戰(zhàn),迫使敵人改變戰(zhàn)略部署,以吸引敵人20至30個旅回防江南。中央軍委要求“熟籌見復”。因此,為了作好先遣渡江的準備,把部隊集結在河南濮陽一帶,進行整頓和訓練。訓練的主要課目就是使部隊能在江南水網與丘陵地區(qū),進行不同規(guī)模和不同形式的戰(zhàn)斗;同時以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對敵人進行偵察。為選擇渡江地點,派出一個加強營,配備40挺輕機槍,并帶了二百多名干部前往皖南;又派了曾希圣、孫仲德分別帶領一批干部到皖江地區(qū)和巢湖地區(qū)一帶組織水上工作??紤]到這次是到敵人腹心地區(qū),進行無后方的獨立作戰(zhàn),老弱病殘者不便隨隊行動,于是把年紀大身體又不好的同志集中留下。
陳總聽到這里,不禁激動起來,頻頻稱好。他清楚地知道:十萬大軍,強渡長江,戰(zhàn)斗之險惡與殘酷是可想而知的。這樣的準備工作,真是細到家了。陳總不由想起兩個月前,自己去中央開會時,粟裕特地多派了一輛十輪大卡車,裝了十八桶汽油。作為華野全體干部戰(zhàn)士的心意,送給黨中央。到陜西米脂后,聽說也有一些地方領導給中央送了禮物,但有的被退回,有的還受了批評。而華野送去的汽油,卻受到中央領導的一致贊揚,說送的不是汽油而是“及時雨”。周恩來副主席說:“這個粟裕,真是心細如發(fā)啊!”想到這里,陳總緊緊握著粟裕的手說:“伙計,你真是心細如發(fā)啊!”
粟裕仿佛沒有聽見陳總的稱贊,似有所思,輕輕地叫了一聲:“陳總。”
陳毅太了解這位二十多年來生死與共的老戰(zhàn)友了。每當有重大決策需要商量時,總是用深邃誠摯的目光看著自己,同時輕喚一聲“陳總”。當年黃橋決戰(zhàn)出奇計,大敗韓德勤時是這樣;后來打破“不打中路,專吃側翼”的常規(guī),全殲中路王牌軍張靈甫的74師時是這樣??磥恚裉於ㄓ惺裁葱碌莫毺匾娊饬?。
“怎么,你有什么新的設想?”
“我覺得,眼下國民黨政府在軍隊數量、武器裝備、經濟實力等方面仍占有一定優(yōu)勢。那么要推翻蔣
本欄編輯張洪溪
家王朝,首先必須在軍事上有幾次大的較量,這種大的帶決戰(zhàn)性質的較量,時機與戰(zhàn)地的選擇對勝負影響甚大。”
“有道理,請繼續(xù)說下去。”陳總饒有興趣地聽著,手中的煙,已燃了一大截,也沒在意。
“因此,華野三個主力縱隊先遣渡江,雖然可調動部分敵人南去,但敵人不會把美式裝備的第5軍和整編11師調往江南,由于派系之爭,怕‘放虎歸山,更不會把桂系主力第7軍和整編48師調往江南。而我們卻因調走了三個堅強的主力縱隊而削弱了突擊力量。再說,如果蔣介石果真把全部主力集中在江南,那么將會給大軍渡江增加許多困難,甚至一些重大的決戰(zhàn)就可能在經濟較為發(fā)達的江南進行,其破壞程度是不言而喻的?!?/p>
“那么,你的意見是……”
“多日來,仔細地研究了有關材料,從全局權衡利弊,經過反復思考,我認為:三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qū)大量殲敵,打幾個大的殲滅戰(zhàn),盡可能把敵人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更有利于實現‘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這個戰(zhàn)略目標。”
陳總的臉色變得嚴峻起來,他又點燃了一支煙,深吸了幾口,來回走著。
“作為一個黨員,作為一個戰(zhàn)役指揮員,我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及時地、如實地向中央匯報。當然,我也不是毫無顧慮的,主要是擔心自己看問題有局限,對中央如此重大的戰(zhàn)略決策提出不同看法,會不會干擾統(tǒng)帥部的決心。因此,在向中央匯報之前,想聽聽陳總的意見?!?/p>
“好吧。讓我們再仔細地研究一下?!?/p>
一連數日,陳、粟進行了共同研究與協商之后,陳總說:“這次去中央開會,我對毛主席以兩個躍進來推動全國軍事形勢發(fā)展的構想是支持與擁護的。關于先遣渡江的主帥人物,毛主席和我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你。我覺得你過去曾多次臨危受命,先遣殲敵,有孤軍奮戰(zhàn)的經驗。從中央回來之后,對先遣渡江的各項準備工作是滿意的。但是詳細地聽了你的意見之后,我覺得很好,好就好在更有利于‘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所以,我決定改變自己原來的主張,而支持你的意見?!?/p>
粟裕對這位老首長老戰(zhàn)友的支持,心中十分感激,但還沒來得及說話,陳總又說:“李先念同志現在正路經濮陽回中央去工作,我們一起去拜訪他,一則聽聽他的意見,二則可請他把我們的意見帶給中央?!?/p>
陳、粟隨即便來到了李先念同志的住處,互道別情與彼此致意后,二人說明了來意。李先念同志聽得非常仔細,有時插話提出一些問題,有的地方還親自作了記錄。
“是的,粟裕同志這個建議的確很有意義。但是,中原黃淮地區(qū)大量殲敵的困難也不少。這里地形開闊,交通也較發(fā)達。你包圍敵人一個軍,敵人會利用公路、鐵路、水路、甚至飛機,迅速調動五個軍、六個軍進行反包圍。”李先念同志說。
“我說在中原黃淮地區(qū)大量殲敵,不是指一次殲敵一個軍或二個軍,而是以華北、西北兩大解放區(qū)為依靠,中原、華東二大野戰(zhàn)軍協同作戰(zhàn),一次殲滅敵人十萬、二十萬,甚至于更多。這樣,敵人欲進行反包圍,就必須在短期內迅速調動集結五十萬、六十萬甚至于更多的軍隊。如果蔣介石真把五六十萬精銳集中在中原黃淮地區(qū),那么,我們不但可以把敵人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而且可以把敵人的大部分武裝力量殲滅在長江以北。”
李先念聽完粟裕解釋后,沉思片刻,隨即笑出聲來,連聲稱贊道:“高見、高見。我一定把你們的意見帶去,向中央各位領導詳細說明?!?/p>
三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當李先念把這次會晤的材料帶到中央,并向有關領導作了詳細匯報后不久,粟裕也將自己的意見于4月18日正式電告中央。中央立即電示陳毅和粟裕一同到中央當面匯報。4月28日,陳、粟趕到阜平縣城南莊,毛澤東同志親自出門迎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五位書記,以及李先念、薄一波等也參加了研究。粟的意見在會上得到了一致贊同。
粟裕立下“軍令狀”,奉命在中原殲敵。首戰(zhàn)豫東,拿下開封,殲敵九萬多。是我軍在關內首次占領省會。再戰(zhàn)濟南,殲敵十余萬,解放了泉城,使華東、華北二大戰(zhàn)略區(qū)聯成了一片。濟南戰(zhàn)役剛剛結束,粟裕即向中央建議舉行“淮海戰(zhàn)役”。第二天中央電示:“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zhàn)役甚為必要?!?/p>
“淮海戰(zhàn)役”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五人總前委的具體組織和指揮下,取得了空前輝煌的勝利,這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史上極其光輝的篇章;而孕育這輝煌勝利的會晤,并沒有載入史冊。
(阿興推薦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