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 卞之琳 古蒼梧
一
卞之琳同志:
我是個詩歌愛好者。讀了一九八二年第七期上您的《讀古蒼梧詩集<銅蓮>》,有一陋見,想提出來與您商談。
我認為您對第32頁上的幾行詩的斷句標點并非準確,依我看來,下面的斷法更能體現作者的意圖:
一張臉在微笑,
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
一只手握著一只手,
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
一具人體在雨水中緩緩地溶去,
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
一個聲音在說:
“我愛你,我愛你。”
如果您以為我的這個斷法不如您的,請不吝賜教?!?/p>
李毅
八三、三、二十二
二
李毅同志:
《讀書》編輯部轉來信收閱,謝謝。您說的也有道理,我認為值得請編輯部考慮發(fā)表。
既然公開,以防讀者一時找不到《蓮出于火:讀古蒼梧詩集<銅蓮>》一文中我所引的這節(jié)詩原文和我的斷句和前后按語,我把有關的部分先抄錄在這里。
借鑒西方現代詩,適當吸收外來語與句法,是不僅可取,而且有時候是必要的;忘本,破壞祖國語言,自又當別論。至于“五四”以來,引進新式標點,是出于時代和科學的需要,不存在合不合民族形式問題,事實已證明如此。取銷標點,在一部分西方現代詩當中,早已經不是新花樣了。我不怕被稱為“頭腦僵化”,敢說是故弄玄虛。這種辦法,先是在臺灣,后來在香港,現在在內地,仿佛也成了一種風氣?!躲~蓮》集諸詩也還保留了這點“時髦”余痕,我認為是美中不足?!?/p>
而且思想、幻想、感覺、感情,如實移到紙面上,桌面上,琴鍵上,舞臺上,不等于藝術。詩不等于僅僅寫出來,印出來看的,看寫成和印成一團就能表示一團的感受?!躲~蓮》第一輯〔早期作〕詩中有這么幾行:
一張臉在微笑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一只手
握著一只手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一具人體
在雨水中緩緩的溶去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
一個聲音在說我愛你我愛你
看起來真是渾成一團。這樣排列,是怕加了逗點以至句點就把意思隔斷了,那才是形式主義。比西方一些現代詩更現代化,“先鋒化”,倒是我們過去寫印舊詩詞,不僅不用標點、符號,而且不分行。我認為至少不必如此。我們試把這四行還照原文原意,另外分行加標點,排列一下看:
一張臉在微笑。
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
一只手握著一只手;
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一具人體
在雨水中緩緩的溶去;
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一個聲音
在說“我愛你,我愛你?!?/p>
這在行文上不就很清楚了,又無礙于意境的朦朧?
這樣您在這節(jié)詩中著重了疊句“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我著重了“臉在微笑”、“手……握著……手”、“人體……溶去”、“聲音在說‘我愛你,我愛你”。換句話說,如果您不怪我歪曲,您著重了詩中事物的朦朧,我著重了詩中朦朧的事物。我們共同的可能是需要句讀,需要標點,要不然誰也把握不住詩人要我們怎樣念他這節(jié)詩。
卞之琳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四日
三
卞之琳按:現在我們看看詩作者古蒼梧先生自己的想法。我先得聲明:蒼梧是我近五年來新交的友好。他很樂意見到我對他這本詩集的評論。不因私人關系而討論問題,不是彼此見什么就盡捧或盡罵,是正常道路,是開展“爭鳴”“齊放”所必需的基本氣氛、條件。這里我把他晚近寫給我的一封信有關部分,刪去稱呼,代署上全名加寫信日期,摘錄如下:卞老師:
……您在香港的時候,因聽曼儀說您開了幾天會,精神比較疲倦,所以雖有機會見面,卻沒有好好的向您請教新詩方面的和其他的文藝問題,實屬遺憾,現在只好在信中請教了?!?/p>
第一個是關于新詩標點的問題。我想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的態(tài)度并不是“故意”地不用標點,而是“有意”地運用標點。意思是說在詩中運用標點,并不象寫散文那樣,是為了句逗清楚,而是為了補充、增添文字所表達的意義。我覺得新詩的分行,除了造成節(jié)奏上的效果之外,每一行也基本是一個意義單位,無形中解決了句逗問題,若再加標點,在閱讀的感覺上,反好象把意境間隔或沖淡了。但有一些標點,如“?”“!”“:”或“……”等,有時則可以補充或加強文意,所以在我的作品中,還是用得比較多的。全詩都不用標點的似乎就只有您引的那兩首《曇花》和《雨夜》再加上《銅蓮說》?!稌一ā泛汀躲~蓮說》不用標點是基于前面所說的原因,《雨夜》則倒是“故意”的,這種“不用”,和“有意”運用,其動機都是一樣的:要營造文字以外的效果。我覺得《雨夜》中間一段,在標點了和分行了之后,“你”“我”混成一體的感覺就沒有原來那樣強烈了。按照您替我標點和分行的形式,則在“一張臉在微笑”之前還必須加上一句“不知是你的還是我的”(我原意如此),若照原來不標點的形式,這一句便可以省略,而加強了“你”“我”混成一體的效果。當然,這都是我主觀上想做到的,就不知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是否感覺到這種效果了。
以上是我對新詩標點的一點意見,寫下來并不是為了自辯,而是想讓您批評一下,看這種觀點是否可以成立。……
古蒼梧
一九八三年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