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1865——1898)是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因參加戊戌變法,與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等同時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列寧曾經(jīng)指出:“一般說來,改良主義就在于,人們只限于提倡一種不必消除舊有統(tǒng)治階級的主要基礎(chǔ)的變更,即是同保存這些基礎(chǔ)相容的變更?!弊T嗣同不愧為“勇猛斗士”。但是,他立志挽救祖國的命運,卻沒有找到正確的救國道路。他在走上刑場時對此已經(jīng)有了一些認識,所以憤怒地呼喊:“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譚嗣同等人的血并沒有白流,他們的鮮血沖洗掉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改良主義幻想,為后人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教訓。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根據(jù)康有為所提出的第一條變法措施,頒布了“明定國是”的詔書,宣布變法。
變法運動引起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舊黨的恐慌。慈禧太后親自出馬,她一方面限制光緒皇帝的權(quán)力,一方面命令統(tǒng)領(lǐng)軍事的大臣榮祿調(diào)動軍隊,準備扼殺變法運動。為了挽救危局,光緒皇帝密令康有為、譚嗣同等人設(shè)法救急。
譚嗣同找到當時的新軍統(tǒng)帥袁世凱,希望他能利用天津閱兵之機殺死榮祿,掌握軍權(quán),支持變法。袁世凱當面滿口答應(yīng),繼爾還向光緒皇帝表了“忠心”。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和困境中的光緒皇帝都焦急地等待天津閱兵的日子。但是,9月21日,傳來了慈禧太后囚禁皇帝、下令逮捕變法人士的消息。原來,光緒皇帝的詔書和譚嗣同的謀劃,都被袁世凱一字不差地告訴了榮祿和慈禧太后。譚嗣同,這位慷慨激昂、性烈如火的人,在這驚雷般的消息面前竟表現(xiàn)了出奇的平靜,他對來訪的梁啟超說:“我先謀劃救皇上,失敗了;又想救康先生,也沒有奏效,我的事都做完了,我等待著死的日期!”
梁啟超焦急萬分,他說:“有幾位日本朋友答應(yīng)盡力幫助康先生,他們也極力主張你我先去日本避一避,依我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譚嗣同搖搖頭,聲音又激昂起來:“各國變法,都是經(jīng)過了流血才取得成功。中國至今還沒有聽說因變法而流血犧牲者,如果要有的話,請從我開始!”
梁啟超離去了。譚嗣同陷入了沉思,他回憶三十三年的人生道路,回憶變法與復(fù)舊的殊死斗爭,他痛恨變節(jié)者的出賣,也深深責怪自己的幼稚。
9月25,“咚咚”的砸門聲震人心弦。如狼似虎的緹騎闖進寓所,他們是做了一番搜索與追捕的準備的。但他們驚奇地看到,譚嗣同鎮(zhèn)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象一座威嚴的石雕?!?/p>
譚嗣同剛剛被鎖進大牢的時候,慈禧太后就下了諭旨,命令將變法志士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和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處死。
9月27日夜,這是譚嗣同在獄中的最后一天,他懷著必死的決心,揮筆在牢墻上題詩一首,最后兩句是: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28日上午,譚嗣同和戰(zhàn)友們被提出大牢,“軋軋”的囚車駛過坎坷不平的街道,出了宣武門,過了校場口。被變法失敗的消息震驚的北京市民,知道譚嗣同和他的戰(zhàn)友要遇難了。他們涌到了菜市口刑場,為變法志士送行。
號炮響了,囚車打開,譚嗣同等六人手戴鐵銬,緩緩而下。
譚嗣同凌厲的目光逼向監(jiān)斬大臣剛毅,質(zhì)問道:“我們是朝廷大臣,你們秘密逮捕,不經(jīng)審訊就處以死刑,國法何在,天理何在?”
剛毅被問得答不上話,惱羞成怒地叫喊:“我奉命監(jiān)斬,休得胡言!”
譚嗣同拚命掙脫捺扶他的皂役,逼向剛毅,叫道:“我還有話說!”
剛毅一揮手:“有旨不準說話!”
皂役遞過一支毛筆,要譚嗣同在判決書上畫押。他奪過筆來,熱血和怒火集于筆端,手起筆落,一揮而就,在判決書上寫下了鏗鏘如鐵的十六個大字: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和戰(zhàn)友們的鮮血,澆潤著災(zāi)難深重的國土。他將和無數(shù)的中華英烈一道永垂史冊!
(插圖:劉國慶)
(曉溪根據(jù)《中國近代史》《兒童文學》1983年第5期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