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蘭 常 俊
1980年10月18日,江蘇省新沂縣炮車公社天齊大隊有座墳?zāi)股祥L出了一朵形如“荷花”的真菌,那是直經(jīng)90公分,高50公分的17層花塔,重約二三十斤。每天前往參觀者絡(luò)繹不絕,皆不知是何物。根據(jù)鑒定,證明它是一種可食的大蘑菇——平菇。但這樣大的菌體,確系罕見的。
我國土地遼闊,一年四季都有蘑菇生長,在夏秋季節(jié),它們更是爭相繁育,生機盎然。
蘑菇滋味鮮美,自古以來就被當做珍貴食品,而且還一直被用來防病治病。我國最早的藥物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就說:蘑菇可以祛蛔蟲、蟯蟲,解蛇螫毒。《本草綱目》也認為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蘑菇能夠降低人體的血糖,提高人體白細胞機能,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以及某些病毒、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東北林區(qū)的猴頭蘑菇,不僅因其味美而名聞中外,還有滋補、助消化和一定的抗癌作用呢。
蘑菇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對健康都有益,因而是營養(yǎng)豐富、老少咸宜的食品。
然而,蘑菇雖好,因誤食有毒蘑菇而中毒者卻屢有發(fā)生。1978年10月,江蘇晌水縣的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有二千余人中毒,雖經(jīng)全力搶救,仍有16人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這類教訓,我們應(yīng)該記取。
中毒癥狀和中毒出現(xiàn)的時間,都與所食毒蘑菇品種有關(guān)。就出現(xiàn)中毒時間說,有的只要十幾分鐘,有的則可潛伏好幾天。就中毒癥狀說,有的會精神反常,出現(xiàn)幻覺,甚則狂歌亂舞,殺人或自殺。有的會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有的發(fā)生溶血現(xiàn)象。有的促使肝臟損害。所有這些,如不積極救治,都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據(jù)上海市青浦縣1963~1978年資料分析,因食物中毒而死亡的病例中,死於毒蘑菇者竟占40%!
因此,我們必須防患于未然。要做到這一點,應(yīng)該學會識別有毒與無毒的蘑菇。
民間傳說:色彩艷麗;菌蓋上有疣;有腥、辣、苦、麻、奧等氣味的;煮時能使銀器、大蒜、米飯變黑的,都屬毒物,否則無毒。上述特性,也許某種毒蘑菇有之,但決不能用作鑒定所有毒蘑菇的規(guī)律。例如毒傘和白毒傘,都無上述任何一種特性,可這樣一個一兩重的蘑菇,就能毒死一個人。所以,千萬不能但僅依靠這些方法來識別蘑菇之有毒與無毒。
認識毒蘑菇的最好方法是從生物學性狀著手。在我國,約有80余種毒蘑菇,其中有9種為極毒,它們是:
1褐鱗小傘:菌體小,菌蓋表面密集紅褐色或褐色小鱗片,有菌環(huán)沒有菌托。產(chǎn)于江蘇、青海等地。
2白毒傘:菌全體潔白,柄較錮長,有菌托、菌環(huán)。產(chǎn)河北、吉林、江蘇,安徽、江西、廣西、河南、四川等地。
3鱗柄白毒傘:菌體全白,菌蓋中央略突起,有菌托和菌環(huán)。與白毒傘不同之處是菌柄有鱗片,產(chǎn)河北、四川等地。
4毒傘:菌蓋較厚,表面有光澤,有不明顯的放射狀隱條紋,蓋面棕褐色、煙灰褐色或暗綠色,有菌托和菌環(huán)。產(chǎn)江蘇、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5殘托斑毒傘:菌柄向下漸粗,基部稍膨犬,菌托易消失或呈幾圈不明顯的白色塊斑狀殘片,菌蓋表面具有白色至污白色角錐狀鱗片。產(chǎn)廣西。
6毒粉褶傘:菌蓋污白色,菌褶粉紅色。產(chǎn)吉林、江蘇、安徽、臺灣、河南、黑龍江等地。
7秋盔孢傘;柄下部黑褐色。木生(蘑菇木生較少,主要是土生)。產(chǎn)四川等地陰濕的林中腐土上。
8包腳黑褶傘:菌肉厚,菌柄基部膨大,有肥大菌托。產(chǎn)河北、青海等地。
9鹿花菌:菌蓋紅褐色,后變?yōu)榭Х群稚?,扭曲呈腦狀。產(chǎn)黑龍江、云南等地。
中毒后的簡單急救方法:及時排毒。一般用0.02%高錳酸鉀溶液或0.5%鞣酸液或濃綠茶加白礬,反復灌入洗胃,以排除毒素(已昏迷的不能用),然后灌入活性炭10克、鞣酸5克、氧化鎂5克,最后灌入硫酸鎂溶液20克左右(嚴重腹瀉的不用硫酸鎂導瀉),并同時用大量溫水高位清潔灌腸。當然,還必須及時請醫(y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