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老年衣著
章從文
唐詩云。“一葉落知天下秋”。隨著千樹落英,萬花凋謝,秋去之后冬來了。
冬天氣溫低,氣候干燥。人的皮膚此時處于收斂含蓄狀態(tài),大部分血液集中到皮膚深層和肌肉組織里,因而皮膚的保護能力大大減弱。老年人由于代謝功能差,皮膚的油脂分泌和貯熱量減少,豐潤度就下降並缺少彈性。遇到冷刺激后,他們也就容易引起感冒和出現局部凍傷。同時,老年人由于骨髓雜質增多,關節(jié)韌帶柔軟度變差,逐漸呈僵硬和固定狀態(tài),受寒冷后就往往會出現酸痛感覺。手、腳、耳朵等末梢部位也較容易發(fā)生凍傷和皸裂。
因此,在冬臨大地的時候,老年人除在飲食起居上要有合理的安排外,冬季服裝更應作周密的安排。譬如,素有“老慢支”和胃潰瘍的人,在配備棉服以外,最好再增加一件狗皮背心,因為狗皮暖性強,要比羊皮的保暖率增加20%,從而有利于保護心肺和胃部功能。對于常發(fā)關節(jié)痛的老人來說,制作寒衣時最好在貼近肩胛、膝蓋等關節(jié)部位加厚棉花或皮毛,也可單獨制作棉墊或皮毛墊。年歲大的人,由于骨骼老化,肱二頭肌的腱與鞘、鞘與溝之間往往會發(fā)生粘連,使關節(jié)活動受到限制。這樣,在購置衛(wèi)生衣或打毛線衣時,就不宜選用套頭式了,應盡可能選用對襟開扣式的,而且鈕扣也要盡量少一些,目的都是為了穿脫方便。
愛在野外活動的老人,外出時應戴好皮、棉帽子和耳蓋、手套,穿好棉鞋。不要認為自己抵抗力強而忽視了必要的防寒保暖。
總的說來,老人的防寒衣著原則上要寬松、輕便,保暖性能要好;布的顏色要選擇得深一些,以增加光熱的吸收量,鞋襪不能過小緊腳,否則就會使足部的皮膚和肌肉受到擠壓而引起血液循環(huán)不暢,加上因鞋小而使鞋內的水蒸氣不易散失,就容易造成足部的凍傷。一般說,我國的布棉鞋最適合老人穿著。
至于老人蓋的被子,也應力求做到松軟、輕便和暖和,有條件者還可墊上一條獸皮褥子。遇氣溫突然下降時,要注意加益一條毛毯。
配戴眼鏡要注意什么
謝莉娜
有近視眼、遠視眼或老視眼的人需要配戴眼鏡。但假如你貪圖省事,隨便去買副眼鏡戴起來,結果對于保持你的視力就會很不利。比如,由于鏡片與眼睛的屈光度不合、中心點偏斜或鏡框不臺式、鏡片傾斜度不宜以及鏡架與臉形不合等原因,能夠引起眼脹、頭昏、鏡架滑動等弊病。
這里給你在配戴眼鏡時提幾點建議:
1事先要準確檢查屈光度(驗光),這是能否配一副合適眼鏡的關鍵。假若驗光的近視度數偏高,甚至把輕度遠視錯驗成近視,那就難以獲得滿意的眼鏡了。
2選擇鏡片玻璃要合適,磨制鏡片要精確。優(yōu)質的眼鏡玻璃應該是質地均勻、無條紋、無氣泡,有比較穩(wěn)定的光學性能。磨制后的鏡片光度、光軸和中心點要求精確,即與驗光所得的情況一致。
3鏡架要適宜。選擇鏡架可請鏡店技術人員指導,應考慮臉型、屈光情況、鼻梁高低等因素。一般來說,長方臉型適宜選擇方型鏡架;方臉型以及鼻梁低的人適宜選擇秀郎鏡架,短臉型或尖臉型適宜選用有棱角的鏡架;膚色較黑的人適宜選用深色鏡架,而膚色較白的人可選用淺色鏡架。但通常主張,鏡架以顏色略深為宜,因為這可在不同程度上遮除外來光線的干擾,使眼睛舒適些。裝有鏡片的鏡架要求松緊適宜,裝置平穩(wěn),不能一側高、一側低。眼鏡的傾斜度應以75°角為宜,這對于有高度近視和高度遠視的人來說,是不可忽視的。
有些年青人喜歡戴從香港或國外進口的、體型較大的成品眼鏡。這??梢驗殓R片的中心點與戴鏡者瞳孔的距離不一致而引起視物不清、頭暈、目眩等不適的感覺,我們不主張隨便配戴這樣的眼鏡。
4近視或遠視眼鏡(老視鏡除外)應經常配戴,有高度近視的人尤為必要。經常配戴眼鏡可使工作效率提高,保持正常的閱讀距離,防止眼肌過度緊張,避免發(fā)生某些眼病,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近視的發(fā)展。如果配戴眼鏡一段時期以后,發(fā)現視力有所下降或出現眼脹、頭痛等不適,需及時去醫(yī)院檢查,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況下,盡早重新驗光配鏡。必須提醒,四十歲以上的戴近視眼鏡的人,若發(fā)現近視度數不斷增加;戴遠視眼鏡的人遠視度數逐漸減少,戴老視眼鏡的人老視度數逐漸減少,甚至看近不需戴鏡了,這有可能是晶體混濁(即白內障)的先兆,應盡早去醫(yī)院查找原因。
5老視眼鏡在正常情況下,約每隔三年左右需要更換一副。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眼睛也和身體其它器官一樣,會發(fā)生衰老。待到六十歲以后,老視鏡的度數就變化不大了。
此外,保持鏡片的清潔,避免與粗糙物體接觸,防止鏡面變毛糙,也都是應該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