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旨
如何識別和使用人才,在古今一切社會中都是個重要的大問題。而人才問題總有“德”與“才”的兩個方面。宋代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第一卷剛開始,就發(fā)了一通關于德才關系的議論,它十分集中扼要、富有代表性,為我們今天了解研究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用人標準,提供了一份絕妙的材料。
在中國歷史上,從春秋戰(zhàn)國之際出現(xiàn)“尚賢”思想以后,“賢人”就一直是褒詞和尊稱。司馬光的德才觀首先反對這種不加分析籠統(tǒng)稱之為“賢人”的世俗之說,他指出:“夫德與才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這就是把使用人才的政治標準和才能標準有意識地明確地加以區(qū)別。接著司馬光又指出:“夫聰察
根據(jù)德才兩方面在一個人身上表現(xiàn)的不同情況,司馬光把人分為四類:“是故德才全盡謂之圣人,德才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作了這樣的區(qū)別之后,司馬光提出一個“寧用愚人、不用小人”的用人主張。他指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為什么要用“愚人”呢?司馬光回答是:“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制之”。為什么不能用“小人”呢?司馬光的回答是:“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在這里,我們看到,作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家和代言人的司馬光是如何赤裸裸地暴露了自己的階級本性。封建統(tǒng)治者歷來都是把臣民視若犬馬的,臣民為君主效力也叫作“效犬馬之勞”,這在封建社會里已經(jīng)是盡人皆知的天經(jīng)地義。因此,司馬光把“愚人”比做“乳狗”是毫不奇怪的。值得我們今天注意的是司馬光的這些議論至今尚有一定的影響,割裂德才統(tǒng)一、片面“重德”的用人觀點還嚴重存在,有些人不過是換了一個名詞來宣傳司馬光的觀點,卻還要披上一件“馬列主義”的外衣。不說別的,僅從司馬光的“德者,才之帥也”的一句話,就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因為多年來,人們對“掛帥”一詞是十分熟悉的。至于對“先德后才”、“寧用愚人、不用小人”等“古已有之”的原則,不少“今人”也頗有切膚之感的。因此,以上對司馬光的德才觀作了抄引介紹之后,還要多少作些必要的分析。
司馬光所講的“德”,就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標準。“德為才帥”就是把封建統(tǒng)治者的政治標準抬到高于一切的地位上。這也是客觀的階級關系所決定,不能不如此的。因為,在封建社會里,統(tǒng)治者的利益處于和廣大人民群眾尖銳對立的狀態(tài),為了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不得不嚴格地堅持他們的政治標準,凡是為統(tǒng)治者甘當犬馬的就是有“德”的“君子”,否則,就是“奸”且“暴”的“小人”。才能再高,也在堅決排斥之列。因為在司馬光看來,“才勝德”的“小人”是“有翼之虎”,對封建統(tǒng)治者說來是“危險分子”。而“才德兼亡”的“愚人”不過是“乳狗”,對統(tǒng)治者是沒有威脅的。從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標準來說,“翼虎”難馭,“乳狗”易制。因此,取“乳狗”而斥“翼虎”是很自然的。
司馬光的德才觀的核心要義是“德為才帥”、“先德后才”,由于突出強調(diào)了這方面,就把他的德才觀中的僅有的一點合理因素——“才為德資”的思想也完全拋到一邊。本來,“才者,德之資也”是說“才”是實現(xiàn)“德”的憑借,依靠“才”方能達到“德”的目的。一般說來,這還是不錯的,它包含著德才統(tǒng)一的意思。從這個前提完全可以進一步推導出:無才之德是抽象空洞毫無實際意義的,“德”與“才”必須統(tǒng)一??墒牵捎谒抉R光本人在政治上是個有著明顯保守傾向的大官僚,封建統(tǒng)治者的階級地位的局限性,使他不愿也不敢把德才統(tǒng)一的思想繼續(xù)發(fā)揮,更不可能貫徹到底。
在長期的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司馬光的德才觀可以說是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并得普遍的貫徹。因為“才德全盡”的“圣人”固然是千載難逢,“德勝才”的“君子”也是鳳毛麟角,“才勝德”的“小人”又在排斥之列,只有大量的任用“才德兼亡”的“愚人”。用“愚人”雖然使封建統(tǒng)治者受到的危險暫時較小,而黎民百姓卻要大大遭殃。這種用人標準的確是“突出”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而突出的結果只能是給封建社會的政治帶來更多的黑暗和混亂。也正因為如此,在歷史上,即令是“生逢盛世”的有識之士也往往發(fā)出“英俊屈下僚”的慨嘆,更不必說政治極端腐敗的王朝末日景象了。
司馬光曾經(jīng)批判“重才輕德”的思想說:“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睉斦f,司馬光的這段總結性的議論是非常片面的。在階級社會里,用人當然不能不問政治,不能沒有政治標準,不能“愛才”而“遺德”。但是,德才必須統(tǒng)一,這是個客觀規(guī)律,德才兩個方面不能有所軒輊,畸輕畸重,割裂德才的統(tǒng)一,必然受到歷史的懲罰。司馬光的德才觀的基本傾向是重德輕才,而“輕才”的結果是把“德”架空,從而也達不到“重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