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琦
一個星期天,在某個百貨商店里,發(fā)生了場小小的風波。來由是:有位機關(guān)干部,向一位售貨員買肉色高筒襪子,一連問了兩次,都說沒有;當他第三次再問時,售貨員便不耐煩了,掏出雙灰色襪于,語氣生硬地說:“就這樣的,愛買不買!”這位顧客可就更火了,當場將襪子摔在地上。于是,顧客說售貨員態(tài)度不好,售貨員說顧客態(tài)度有問題,兩人面紅耳赤,爭吵不休。
事后,有人問那位顧客:“你為什么耍態(tài)度?”
顧客回答說:“他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他!這就是‘禮尚往來嘛!”
我不想評論那位售貨員的錯處,因為它是顯而易見的。我感到有趣的,卻是“禮尚往來”這個值得懷疑的論調(diào)。本來嘛, 售貨員對顧客冷淡,出語傷人,這是不好的營業(yè)作風,顧客應(yīng)當對售貨員提出嚴肅的批評。然而,這位顧客沒有這樣做,而是一怒之下將襪子摔了,結(jié)果把問題糾纏到兩人的態(tài)度上來,掩蓋了原來問題的本質(zhì)。這樣的“禮尚往來”,老實點說,就是“以錯對錯”了!
可惜的是,像這種以錯對錯的事情,還是屢見不鮮的。在一個編輯都里,作者說是編輯不尊重他的勞動,將稿子改得不好了,便當著編輯的面撕毀了稿子,理由顯然也是“他不尊重我,我何必尊重他!”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你挖苦我三分,我就回敬你五分;你背地說我的壞話,我就背地攻擊你的短處;……。這些所謂“禮尚往來”?;钕裢尥拊诖蛑妫耗懔R我一句,我回你兩聲,你揍我一拳,我踢你兩腳。哪里還像同志間的正常關(guān)系?
對同志的缺點和錯誤,自然要堅持批評,不能坐視不顧。但這要以正確來對待錯誤,萬萬不能以錯對錯。如果只憑感情沖動,來個以錯對錯,那就很容易黃瓜茄子攪在一起,分不出個青紅皂白。對方錯了,已經(jīng)給工作造成一定損失,我若再錯,豈不又增加了一分損失?
要以正確對錯誤,不要以錯對錯,這就需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沖動。別人耍態(tài)度,我不耍態(tài)度;別人蠻橫無理,我要耐心說理。這自然很不容易。但只要對同志負責,待人以愛,從團結(jié)出發(fā),從大處著眼,有原則性,有度量,還是可以做到的。這里,我想到蘇聯(lián)電影“生活的一課”的故事:娜塔莎的丈夫謝廖澤,在被提升總工程師以后,變得專橫和狂妄起來,她委婉地勸說他,提醒他,可是這都沒有帶來什么效果,于是,娜塔莎便忍痛離開了他。后來,正當她的丈夫犯了嚴重錯談被撤除職務(wù),也就是跌倒了的時刻,娜塔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責任,她說:“這都是我的拄錯,這一切我都親眼見過,我也知道這會有什么后果,我應(yīng)該大聲的喊,應(yīng)該攔住他,可我作了什么?我是他的妻子!我就這樣走了,我拋棄了他。”娜塔莎回到了丈夫的身旁,她幫助丈夫認識了錯誤,重新振作了起來。娜塔莎是謝廖澤的好妻子,更是他的好同志。如果在這個時刻,娜塔莎對謝瘳澤也來個“禮尚往來”,那他們到底會怎樣,可真使人不堪設(shè)想了!
我們今天同志的關(guān)系,是高尚的,珍貴的,這首先表現(xiàn)為互相關(guān)懷、愛護和互相負責任。當看到自已的同志有了錯誤,怎能“以錯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