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和蕨類植物都是古老的植物類群,在地球上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但苔蘚的知名度卻遠不如蕨類。
提起蕨類,我們耳熟能詳的有桫欏(一種樹蕨,曾經是恐龍常吃的食物之一),每年春天我們能在菜市場中見到的蕨菜,還有那干枯后遇水就能復蘇的“九死還魂草”,這些植物都屬于蕨類。但苔蘚呢?很少有人能說出一兩種苔蘚的全稱。
一些科學家認為苔蘚由藻類進化而來,而另一些科學家認為苔蘚由蕨類植物退化而來。
那么,苔蘚究竟是不是退化的蕨類?
化石是追溯植物演化史最有力的證據之一。目前已知最早的苔蘚植物出現(xiàn)在泥盆紀(距今4.19億~3.59億年)中期。在美國紐約州卡茨基爾斯山脈中泥盆世地層中發(fā)現(xiàn)的苔蘚化石,同時具有配子體(有性生殖細胞)和孢子體(無性生殖細胞)。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發(fā)現(xiàn)的苔蘚化石數量不多。許多科學家認為,這要歸因于苔蘚植物沒有起支撐作用的維管束,所以很容易解體,無法保留完整化石。但近年來的發(fā)現(xiàn)卻推翻了這個觀點——苔蘚植物在古代地層中并不罕見,它們雖然沒有維管束,但本身的韌性和抗化學侵蝕能力并不弱于維管束植物。造成苔蘚化石記錄數量稀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發(fā)現(xiàn)、采樣和研究化石過程中的人為偏見,沒有將本該認定為苔蘚的化石認定出來。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苔蘚植物的具體起源時間,但可以推斷,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苔蘚逐漸適應了各種環(huán)境。
在分子數據的基礎上,科學家構建了苔蘚植物的精確系統(tǒng)發(fā)育樹。結果讓人大為震驚:苔蘚植物在中生代和隨后的時間里,曾多次演化出非常豐富多樣的物種。但問題是,現(xiàn)存苔蘚物種并沒有展現(xiàn)出這種物種多樣性,這是為什么?一些科學家猜測,幾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讓大量苔蘚物種滅絕,殘存下來的物種也采取了比較保守的演化策略,再加上其他因素,共同造成了如今苔蘚的“單調”。
倘若把已經存在了 4億年的苔蘚比作一位百歲老人,即便我們用100年的時間來觀察、記錄苔蘚,也只能研究它四萬分之一歲的歷史。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寫道:“我把地質記錄看成一部保存不完整并且用變化著的方言寫成的世界史。在這部史書中,我們只有最后一卷,而且只是關于兩三個國家的;而在這一卷中,又只是在凌亂幾處保存了短短一章,每頁也只是在凌亂幾處保存了少數幾行文字。用來書寫歷史的這種緩慢變化的語言里,每一個字在斷續(xù)相連的各章中,又或多或少有些不同。這些字可能代表埋藏在前后相連但又時隔很遠的地層中的、看著像是突然改變了的各種生物類型。”
或許,苔蘚有著超越我們想象的多彩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