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唱歌,從小至今,可謂癡心不改。我清楚地記得學(xué)會的第一首歌是《東方紅》,是我上學(xué)的第一天高敏老師教的。在那堂課上,高老師表揚了我,說我唱得很好,有天賦。我聽了十分高興,心中充滿了激情。我覺得人生的啟蒙非常重要,就我來說,我喜歡書法是受了大哥的影響,喜歡寫文章是小學(xué)剛學(xué)寫作文時得到了張國劍老師的鼓勵,而喜歡唱歌則是因為第一堂課被高老師肯定了。我認為,優(yōu)秀的老師一定會重視和激發(fā)孩子最初的熱情,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影響深遠。
我喜歡唱歌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上學(xué)時的音樂課上,而是融入生活的酸甜苦辣之中。小學(xué)畢業(yè)后,我到后村的橫鐵念初中。離家三四里路,中午回家吃飯,一天四趟并不覺得累。每逢放學(xué),同學(xué)們結(jié)伴而行,一路歡歌笑語,轉(zhuǎn)眼就到家了。到公社所在地的南宋村讀高中,一開始并沒有住校,早出晚歸,雖說七八里路程呢,也就幾支歌的事。
記得高二放寒假的那天傍晚,外面下著漫天大雪。我因為沒有膠鞋,又不愿把僅有的一雙布鞋弄潮了,一咬牙把褲管卷到膝蓋,硬是在冰天雪地中赤腳走了回去。到家后,捧著我通紅的雙腳,母親心疼得直掉眼淚,問我怎么回來的。我告訴母親,一路上我把《革命戰(zhàn)士有志氣》唱了十多遍。
唱歌給了我力量。
從學(xué)校畢業(yè)后,青春的歲月里更是充滿了歌聲。那時候,是沒有所謂的流行歌曲的,年輕人最喜歡的事就是學(xué)唱電影插曲或主題歌。我當(dāng)然不例外,幾乎學(xué)會了我看過的所有電影里的歌,李谷一和李雙江成了我心中的偶像。后來,有人用收音機的短波收聽到了鄧麗君的歌,對我們來說,真的不啻于如聞天籟。此后,農(nóng)村大集體的生活讓我們的歌聲有了展示的舞臺。秋收的稻場上飄蕩著《甜蜜蜜》,挑河收工的路上綿延著《十八的姑娘一朵花》……
唱歌給了我激情。
到了部隊后,講究集體活動有歌聲。這樣的生活很適合我,幾乎每天都曲不離口。我們的指導(dǎo)員當(dāng)時已四十多歲了,他聽不懂我口中的歌,總是說我一天到晚“無名大曲”不離嘴。不過,他說很喜歡看到我總是嘴邊有歌聲的樣子,認為年輕人就應(yīng)該朝氣蓬勃,人就得有點精神。
后來,我當(dāng)上了指導(dǎo)員。在張家港鳳凰山下的新兵訓(xùn)練營,我總是親自教新兵唱歌。有一年的除夕,新兵們無不想家。吃過晚飯后,我把戰(zhàn)士們召集起來,在這個最為想家的時刻和大家一起唱《想家的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想家的時候不說話,爹娘悄悄走到我身后……”一百多人齊聲嘶吼,熱血沸騰,熱淚橫流。第二天,新兵們心定志堅,自發(fā)開展了練兵,操場上熱火朝天。
堵不如疏,唱歌讓我找到了方法。
生而為人,并不是所有的日子都陽光普照的。有一個時期,生活非常的糟糕。盡管如此,歌聲依然沒有離我而去。那段時期,我哼的最多的是《心中的玫瑰》:“在我心靈的深處,開著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她澆灌栽培……”這歌聲,讓我得到了生命的慰藉;這歌聲,幫我跨過了人生的泥濘。
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確實,歲月蹉跎,五味雜陳。人生中不同的階段給了我們不同的收獲,但也一定會有不同的痛苦與磨難。也許,我們做不到像英國化學(xué)家道爾頓那樣瀟灑地揮別世界——“今夜,微雨”,也不能夠如莊子那樣面不改色鼓盆而歌,但我們能做到堅持和熱愛,歌聲能讓我們少一點煩惱,多幾分釋懷,能盡量給自己更多的快樂。
生命本短暫,與君詠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