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從堯舜時期便開始流傳,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坝绣X沒錢,回家過年”,讓我們借助下面的三篇文章,賞年景,析年俗,尋年味。
【賞年景】
春節(jié)是什么
李世軍
閱讀提示:
何謂“年景”?《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的解釋是:①年成。如:今年的年景不如去年。②過春節(jié)的熱鬧景象。《春節(jié)是什么》一文闡釋了哪些“年景”?是如何闡釋的?讓我們走進文本。
當中國敲響新年鐘聲的時候,一縷縷年味從地球各個角落飄來。唐人街懸上中國結,莫斯科點亮紅燈籠,巴黎發(fā)行生肖郵票,南非舞起龍獅,悉尼歌劇院掛起“吉祥如意”的橫幅,紐約帝國大廈貼上春聯(lián)……各國的主流文化正在貼上中國年的標簽。這就是春節(jié),熱鬧的是世界,記憶的是中國。
春節(jié)是一次心靈的釋放。無論是城里人還是鄉(xiāng)下人,一年到頭,忙忙碌碌,或為了生活,或為了生存,無暇有心理上的懈怠,顧不上把腦子里塞得滿滿的事情清零,每個人都積累了大量出游、休閑、度假的情緒。只有春節(jié),才可以從緊張的節(jié)奏中解脫出來,還自己一份健康的心態(tài),也為來年討個樂觀豁達的彩頭。這就是春節(jié),釋放的是愜意,滿懷的是希冀。
春節(jié)是一陣快樂的忙碌。殺豬宰羊,搭臺唱戲,大掃除,買新衣……大街上,琳瑯滿目的年貨,異常火爆的集市,到處是拎著大包小包的擁擠和繁忙的叫賣。人們迎來送往,走親訪友,不停地煎炒烹炸,不住地推杯換盞……人們一個個樂此不疲。這就是春節(jié),快樂的是生活,忙碌的是喜悅。
春節(jié)是一次心情的相聚。奔波的游子,似箭的歸心,公路上風塵仆仆,鐵路上千里迢迢,天空中飛機穿梭。春節(jié)的無聲召喚,天南的,海北的,火急火燎的,一門心思往家趕。平時難得一見的親人在這個節(jié)日開懷暢飲侃侃而談,一年不見的親朋鄰居在這個節(jié)日里拜訪問候。電話線路忙個不停,短信在空中密密麻麻地飛舞,互聯(lián)網上的祝福林林總總……這就是春節(jié),相聚的是祝福,收獲的是溫馨。
春節(jié)是一場盡情的鬧騰。使勁地放鞭炮,拼命地放禮花,穿上新衣新褲,喊上全家老小,加入到鑼鼓喧天的隊伍。大街上張燈結彩,廣場上樂聲沖天。人們一掃日常生活中的勞累,一個個笑逐顏開、精神煥發(fā)。在那震天徹地的大鬧中,人們盡情地釋放著激情,奔放著個性。這就是春節(jié),鬧騰的是日子,張揚的是生命。
春節(jié)是一次親情的敬仰。一聲跪拜的祝福,一包愛撫的壓歲錢,此時,老人們享受著至高無上的尊崇,孩子們受到尋常少有的呵護。圍著老人守歲,看到老人眉開眼笑那就是幸福,領著孩子拜年,看到孩子跑前跑后那就是快樂。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啜上一口老屋珍藏的美酒,看著父母蒼老慈祥的容顏,聽著丈夫或者妻兒的笑聲……這就是春節(jié),溫暖的是家庭,傳遞的是親情。
春節(jié)是什么?春節(jié)是一片紅,是一個味,是一幅畫,是一首歌,春節(jié)是我們祖祖輩輩十二個月圓輪回不息的祈?!?/p>
(來源:《中國教師報》)
【閱讀訓練】
3.文中說“春節(jié)是一陣快樂的忙碌”,“快樂”的是什么?“忙碌”的又是什么?
4.你覺得“春節(jié)是什么”?請仿照本文一至六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析年俗】
過年的感覺
劉志堅
閱讀提示:
過年的習俗很多,會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年俗?這些年俗給你帶來怎樣的感覺?你想知道他人過年時的感覺嗎?快看看著名作家劉志堅是怎么寫的。
過年是快樂的。大家同步過年,不一定同步快樂。因為對于過年,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興奮點,全憑自己的感覺。
游子過年的感覺在回家的路上。
歲末,過年的氣息撲面而來。放飛在外的游子,心情躁動了。想到哪天能走,坐車還是坐船,一顆心便懸了起來。因為工作能否安排好,屆時老板能否放行,自己能否拿到車票,都是一個變數。和親人團聚的細節(jié),已在夢里演示了一遍又一遍。幾經折騰,終于拿到了車票,才長舒一口氣。上了車,一顆懸著的心才落了地。過年的計劃,一切變得可睹可握了,一切辛勞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想到屋頂上的炊煙,想到與家人見面的喜悅,頓覺幸福無比。全身心都沉浸在溫馨與甜美里。
主婦過年的感覺在菜籃子里。
進入歲末,開始了過年采購大行動。主婦們頻頻進入超市,進入大菜場,那是一種少有的大度和慷慨,菜場的東西好像變得不要錢了。肉魚蛋禽,水產山珍,都是車拖手提,直把家里的貯藏室和屋角堆得滿滿當當,把冰柜塞得嚴嚴實實,走廊的屋檐下掛得密不透風,心里才踏實。過年采購,那是一種快樂。主婦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老人過年的感覺是在團年飯的餐桌上。
老人過年,看重的是年三十夜的團年飯。作為一家之主的老人,看到兒孫滿堂,歡歡喜喜地團聚一桌,共敘天倫,親情融融。撫育子女的艱辛和心血的付出,就在這年飯桌上得到了報償。舉起酒杯,說些祝福的吉祥話,于是就有了無比的幸福和十分的滿足。
青年人過年的感覺在制作和書寫賀卡或發(fā)“伊妹兒”上。
純情的年輕人,面對一摞摞精美的賀卡,執(zhí)筆揮毫,一往情深地向友人或戀人,涂抹些詩情畫意的文字,寄托自己的思念,噴灑激情,或是抒發(fā)自己的抱負和才情。那種懷人寄遠的感覺,是深刻而幸福的?;蛘邉e出心裁,繪制幾張富有創(chuàng)意的電子賀卡,發(fā)幾封“伊妹兒”,也會從心底涌起過年的喜悅。
禪者過年的感覺在聆聽除夜鐘聲。
許多禪者和哲人,喜歡守候在名剎古寺,聆聽除夕夜的鐘聲。當新年舊歲交替之時,北京覺生寺的永樂大鐘,徐徐撞響,那緊十八,慢十八,六遍奏成一百單八下,聽上去如六個小節(jié)組成的一曲奇妙的梵樂,讓人警醒。杭州靈隱寺的鐘聲緩急有序,蘇州寒山寺的鐘聲平穩(wěn)中寓莊嚴,以及洛陽白馬寺、上海龍華寺、峨眉山報國寺等地黃鐘大呂、各具特色的音響,無不給聆聽者以啟迪和思考。
當然,過年的感覺,因人而異。少年兒童過年的感覺,具體而直觀,有的是在接過壓歲錢時,有的是在點燃鞭炮的瞬間。商人過年的感覺是在傾銷年貨,大賺一把的時候。離人一年四處奔波,過年的感覺是在與親人團聚時。
(來源:《新民晚報》)
【閱讀訓練】
1.文章主要敘寫了哪些人的哪些“過年的感覺”?
2.同樣是過年,為什么人們“過年的感覺”會不盡相同?
3.文中提到的讓游子“心情躁動”的原因有哪些?
4.圍繞“過年的感覺”這一主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次街頭采訪活動,并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如果能錄制一段視頻在一定范圍內傳播則更好。
尋年味:
年味淡了嗎
陳俊江
閱讀提示:
年味淡了嗎?這顯然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本文作者認為,年味是一種意境,是把年俗風味與我們各自的感受和融為一。如今年味的“境”確實有了很多的改變,但年味的“意”還在,而且正向著更時尚、更環(huán)保、更和諧、更美好的方向發(fā)展。
年味淡了!年味淡了嗎?過年了,常聽有人感慨年味淡了。這個話題有點意味。
年味是個什么味?有人說年味是傳統(tǒng)年俗的風味,有人說年味是各人體會到的滋味。
我說年味是一種意境?!耙狻笔侵饔^的感受,“境”是客觀的景象,主客觀和融為一,就是意境。意境本是個文學術語,這里借來表達年味,就是想把年俗風味與我們各自的感受結合起來考察。
如今年味的“境”確實有了很多的改變。過年是過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年的樣子自然就跟著變,我們對過年的感受自然也會有所不一樣。
過生活很重要的內容是吃,過年時這點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從前日子過得再緊,過年總要想法改善一下?,F(xiàn)今日子過好了,還有幾人稀罕過年吃點好東西呢?附近街上曾開過一家飯店,名字取得有意思,叫“天天過年”。天天都在“過年”,真到過年了,就吃點喝點這么點年味,還能成為你我唇齒間濃郁的向往嗎?
再說穿的。穿新衣,乃是歷代注重的過年習俗。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正月初一“長幼悉正衣冠”,穿上新衣服的全家老小按長幼之序相互拜賀。過新年穿新衣,不僅寓意新的開始,還蘊含著美好的祈愿,所以再窮都要給孩子添件新衣裳做雙新鞋子,不僅圖個新氣象,還寄望平安吉祥。而今日子好了,手機一點買買買,坐在家里拆快遞,從前那一針一線縫制出的年味自然就淡了幾分。
再說放鞭炮?!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燃放爆竹以求神祈福,可謂歷史悠久,它起源于春秋,盛行于唐宋。原先是燃燒真竹發(fā)出爆炸響聲,后來才是火藥的使用。爆竹聲聲成了年俗的一個重要載體,過年過節(jié)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這帶有文化意味的聲光色來渲染烘托的。山歡水笑,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這也成了孩子們的玩樂方式與快樂記憶?,F(xiàn)在考慮環(huán)保,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少了這么點耳之所聽、目之所見,還有鼻之所聞,年味確實似乎是淡了許多。
不用說房子撣塵、置辦年貨、拜神祭祖、張貼年紅、吃團圓飯、拿壓歲錢,也不用說拜年、祈福、敲鑼打鼓、舞龍舞獅、逛廟會、賞花燈,就說這年夜飯、新衣裳和鞭炮聲,因為生活的日新月異,“境”不一樣了,其味道跟從前不一樣了。
換個角度看,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們長大了變老了,我們心中的熱情減淡了??臻g也許可以跨越,時間定然是回不去了。硬件意義上的“境”可以打造,氛圍可以營造,軟件意義上的心情卻很難仿造,也就是“意”不一樣了。
一定意義上說,年味是孩子們的年味,是一種純真的快樂。到了一定年紀,在“忙年”的各種辛勞甚至煩惱中,我們還能葆有那么單純那么清澈的快樂感受嗎?
年味原來是在殷殷的期盼中。我們念念不忘的年味,可能是曾經感動了自己的一份期盼,任歲月流轉,我心如初。
平日的粗茶淡飯與過年存在很大的落差,所以過年就成了四季里的一個期盼。什么叫好東西呢?可能只是個糯米肉圓。做肉圓的時候,小孩子就在暖和的廚房里看熱鬧,無比興奮,奔來跑去,也最能聽叫喚,大人指派什么活,總是樂意跑腿的。吾鄉(xiāng)的肉圓不是油炸,而是鐵鍋里油煎。模樣不好看的,干脆鏟子一摁,就在鍋底壓扁煎熟,就成了孩子們現(xiàn)刮現(xiàn)吃的口腹之享。米、肉、油熱烈融合,成就絕配美味,一個字,香;兩個字,煞饞。農歷年底,肉圓的香在夜空中氤氳開來,惹人心頭暖暖的,惹人去猜想誰家的廚房正在熱氣騰騰。從此,煎肉圓的香味就是年味,過年就是吃肉團子,吃肉團子就是過年。
好吃的是個期盼,新衣裳是個期盼,拜年看演出也是一份期盼。年味就在期盼中,一年一年期盼,又一年一年回望,年味就在回味中。
年味原來是在辛勤的忙碌中。過年,這個“過”字很有意味,不是經歷一天或一個活動,而是經過一個過程。一進臘月就說要“忙年”,“忙”過年的各種準備工作。從時間概念上理解“過年”,一般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而傳統(tǒng)習俗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過年”至少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賞花燈鬧元宵,才算“過”了年。這期間要參與一系列的活動,包括勞動。
我們對年味的念念不忘,很可能跟自己的親手勞作息息相關。從前置辦年貨很大程度上都是動用自家資源,自己動手。自家長的糯米拿到石碓臼上舂成米粉來蒸糕,小麥磨成面粉來做饅頭,自家養(yǎng)了一年的豬變成了肉圓和紅燒肉,從門前小河里弄來的魚養(yǎng)在水桶里以期年年有余。何止過年前后忙一忙啊,一年四季都在忙年,我們收過麥栽過秧,我們挑過水種過菜,我們喂過豬摸過魚,我們把六月里長得肥頭大耳的馬齒莧挑回來煮熟曬干,我們把秋風中飽滿的豇豆莢扁豆莢摘下來煮熟曬干,我們干活的時候就知道這些菜干子將會變成過年吃的平安菜。年味不僅是過年才體味到的某種味道,也是日常勞動的味道,是汗水的味道。
歲歲年年,生活大步向前,年味也被打上了鮮明的年代印記。我把小時候過年的各種禮節(jié)規(guī)矩講給年輕人聽,他們聽了很好奇——為什么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煮上滿滿一鍋米飯而且要將飯留到新年呢?為什么要將壓歲錢和糖果杮餅放在枕頭底下過大年夜呢?為什么大年初一早上要吃一點甜的才好開口講話呢?年輕人對我說的不理解,年輕人的年味在春晚和賀歲片,更年輕的年味在網游和微信,也或者對過年的體味只是發(fā)了點獎金,放了個小長假,親朋好友聚個會。哪個年味濃?哪個年味淡?都很好,自在就好,境由心造,各生歡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我們在感慨傳統(tǒng)年味淡了的時候,我們當下正體味著的滋味將會成為年輕一代回味中的年味。
(來源:《文匯報》,有刪減)
【閱讀訓練】
1.文章列舉了哪幾個方面的事實來印證如今年味的“境”確實有了很多改變這一說法?
2.作者是如何換個角度看待“年味淡了嗎”這個問題的?
3.文中“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語出何處?還記得全詩嗎?試著背誦一下。
4.閱讀本文后,你一定對“年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也一定會引發(fā)你有關“年味”的回憶與思考。請以“年味”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角度自定;標題自擬;文體自選,但需特征鮮明;表達真情實感。
【參考答案】
《春節(jié)是什么》:
1.愜:qiè;徙:xǐ;迢:tiáo;侃:kǎn。2.角度:是什么。答案:詳見各自然段段首句,此略。3.快樂的是生活,忙碌的是喜悅。(允許有其他概括)4.提示:有段首主旨句,有三五個簡述式的“場面”。答案不唯一,此略。
《過年的感覺》:
1.詳見“游子過年的感覺……”“主婦過年的感覺……”等獨立成段的句子,此略。2.因為對于過年,人們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興奮點,全憑自己的感覺。(允許有其他概括)3.游子的心情因哪天能走、坐車還是坐船、工作能否安排好、老板能否放行、自己能否拿到車票等都充滿變數而躁動。4.提示:可以選擇記敘文、議論文等常規(guī)文體,也可以選擇采訪紀實、情景劇劇本等非常規(guī)文體。錄制視頻需弘揚社會主旋律,符合社會公序良俗,且構圖合理、畫面流暢、伴音清晰、說普通話、采訪對象有代表性。答案不唯一,此略。
《年味淡了嗎》:
1.吃年夜飯、穿新衣裳、燃放鞭炮。(允許有其他概括)2.換個角度看,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們長大了變老了,我們心中的熱情減淡了。空間也許可以跨越,時間定然是回不去了。硬件意義上的“境”可以打造,氛圍可以營造,軟件意義上的心情卻很難仿造,也就是“意”不一樣了。(允許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3.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4.答案不唯一,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