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腦,翻找一篇舊文,舊文未得,卻偶見《吾師陳遠明先生詩稿》,頗感驚喜。前不久聽她孫萬來儀說,想整理她的詩文,我囑咐整理好了一定要給我看看,那時沒能想起這幾首詩。大概是時杰老叔辭世前,從他那里抄來的。也可能是更早時,吾師親手交給我的,后來重讀手稿,特錄進電腦珍藏。時間久遠,細節(jié)難復(fù)。
陳遠明先生是湖南長沙人,長沙女子職業(yè)學校畢業(yè)。就在她為自己規(guī)劃美好未來時,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沖進了湖南,所有人的命運都因此而改變。長沙更是遭到四次戰(zhàn)火浩劫。
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時,剛剛打過“萬家?guī)X大捷”的少校營長萬朝宗,隨軍開到長沙。他率領(lǐng)一個小分隊,深入敵軍陣地搜集情報,返回時遭遇大隊日軍追擊。他們在一片墳地與日軍對陣,激戰(zhàn)一個多小時。偵察兵個個都是神槍手,擊斃了很多日軍士兵,己方犧牲了六人,直到子彈打光,才找到突圍機會。萬分危急中,他們渡河撤退,四位不會游泳的戰(zhàn)士中彈犧牲,其他七人逃脫,把重要情報送給了長官,于長沙會戰(zhàn)有大功。萬朝宗獲部隊表彰,一時令名遠揚。
吾師滿懷報國熱腸,最敬抗日英雄,趕巧有緣結(jié)識萬朝宗,二人結(jié)成婚姻。
萬朝宗是本村前輩,風流倜儻,多才多藝,年輕時教書為業(yè),業(yè)余常為人寫狀書聯(lián),還給村里人看病開方,頗有幾分俠氣,甚得村民所敬。國家危難時,他毅然拋棄教職,參軍抗日。他機敏豪雄,風神俊杰,被選拔到廬山軍官訓練團,編入特別訓練班受訓。他的神射功夫就是在這里練就的,能隨手擊斃飛鳥,彈無虛發(fā)。他先后在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省與日軍作戰(zhàn),以少校偵察隊長身份,多次率隊深入敵陣,察明敵情。十幾次近戰(zhàn),四次遭日軍大部隊追擊,幸賴智勇雙全,才死里逃生。長沙墳地那次激戰(zhàn),是他最榮耀的戰(zhàn)績。抗戰(zhàn)結(jié)束后,他看不慣軍中腐敗,辭職歸鄉(xiāng)。吾師遠離父母桑梓,隨夫君來到咱這個贛北山村,成了都昌人。
那天二人步行到村東虎行嶺,萬朝宗拉她在路邊坐下,兜著圈子告訴她,自己曾經(jīng)結(jié)過婚,家里還有一個兒子,好幾歲了。她說當時不能接受,但是木已成舟,也只能如此了。時間一長,也就淡化了,聽得出她心里沒有積下怨恨。
萬朝宗回鄉(xiāng)后,先后在舊政府幾個機構(gòu)任職。1949年,他借公職之便,放走了兩位共產(chǎn)黨人,被景德鎮(zhèn)當局關(guān)進監(jiān)獄。半個月后,解放軍解放了景德鎮(zhèn),把他放出來。主事者念他有功,邀請他在新政府任職。他委婉辭謝,回村當了農(nóng)民。
吾師再一次隨丈夫回歸山村,就這樣走進了新中國。萬朝宗由于經(jīng)歷特殊,難免有些麻煩,但家屬所遇甚是寬柔。她因有才學有文憑,當了一名小學教師,一邊教書一邊操持家務(wù),與丈夫相依為命,低調(diào)度日。
然而好景不長。一天,萬朝宗奉命運送公糧,馬突然受驚狂奔,他被馬車壓破脾臟,不治而亡。吾師那時還很年輕,“鴛鴦倏忽成孤雁,比翼從終化杜鵑”。吾師未曾生育,她陪伴著夫君的村莊,以“孤雁”終老。
我上小學發(fā)蒙,是她教的我。當時一群大小不等的孩子,聚在村里一戶農(nóng)家,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有,教師僅遠明師一人。她管理有方,四個年級秩序井然,不愧是湖南辣妹子。她既和善,又不失威嚴。那天,大家過于吵鬧,她用教鞭敲打著黑板,用本村方言招呼我們:“向著上面!”四個年級的小屁孩立時安靜下來。此后很長時間,我以為課文里的“天天向上”,就是“向著上面”。
有一天課間休息,她拿出一片玻璃鏡,放在天井里直射的陽光下,說聚起陽光能點燃那團宣紙。大家擠著圍觀,咱們一年級的小屁孩,只能在外圍遠遠看著。
第二個學期,換了本村一位小伙子教我們,我按輩分喊他“順耕哥”。我這輩子因此有了兩位啟蒙老師。長大后回想起來,順耕哥腹中墨水肯定趕不上遠明師,教得有點吃力。
遠明師去了哪里?聽說她已故去的夫君是“不法地主”,她因此無法繼續(xù)教書。嗣子在外地當工人,她獨自住在村里,像個孤老。小時候我一直不明白,誰家都是滿屋子人,為什么她總是形單影只,甚為落寞。當時的工作隊沒有安排她到生產(chǎn)隊干活。她雖像個農(nóng)家主婦在鍋頭灶尾打轉(zhuǎn),但也獨自在鄉(xiāng)間小路上來往,儀態(tài)神情卓爾不群,成為村里的一道風景。從不見有誰欺負過她。我的父母談起她,總是充滿敬意。
讀三年級了,依然是順耕哥教我們,學堂搬到了遠明師隔壁人家。遠明師依然賦閑在家。有一次下課,我到遠明師家里串門。她家不大,是村里最新的屋子,印象中是唯一的新屋子。我欣賞著桐油色的柱子和板壁,板壁上貼著幾張領(lǐng)袖語錄印刷品,上面有“要團結(jié),不要分裂”幾字。我不認識“裂”字,想請教又有點膽怯。直到聽見順耕哥大喊上課了,我才匆匆發(fā)問。遠明師笑呵呵地說:“裂,分裂就是一個東西分成兩個,也就是破開的意思。”她的微笑里閃著陽光和慈祥,給我留下鮮明印象。
跟遠明師的親密交往,開始于我二十歲那年。那年,我到縣城一所中學任教,她的孫女正好在我班上就學。遠明師因肺氣腫比較嚴重,早就病退,居家休養(yǎng)。其子在縣城型砂廠當技術(shù)員,她住在兒子家,離我學校不遠。她拿一份病退工資,常常去醫(yī)院看病取藥。因系公費醫(yī)療,經(jīng)濟壓力不明顯,生活頗為安穩(wěn),只是有點寂寞。
我在縣城舉目無親,吾師是我唯一的故舊,我跟她一樣寂寞。我?guī)缀趺恐芏既タ此闼奶?。所談多系閑話,有時聊聊村里的新鮮事,有時也談?wù)劰沤裰型狻S幸淮翁岬綉?zhàn)國四公子,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齊有孟嘗,魏有信陵,她脫口而出。賈誼《過秦論》提到四公子,我前幾年背誦過。她時隔幾十年,反應(yīng)比我還快,這就是“童子功”吧。有一次聽她說,村里大齡青年水牯哥找到女朋友了,我高興得叫起來,說我都為他發(fā)愁幾年了。她說:“你這傻瓜,也不知道愁愁自己的事?!?/p>
她的經(jīng)歷自然也是我們之間的談資。她說起孩童時特別倔強。有一次跟父母斗氣,躲在二樓,家里人滿世界找不著,急個半死。過了很久,有人發(fā)現(xiàn)樓板上往下滴水,人們循跡找到二樓,翻起一只谷籮,她就蜷曲在那里。這故事讓我笑了很久。
她說年輕時曾經(jīng)跟幾位同學商量投奔延安,因為父母反對而放棄。我說,你要是跟谷籮里撒尿那回一樣,再倔強一回就好了。她從歲月深處爆發(fā)出天真的笑聲,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她在鄉(xiāng)村教書時,如何用工資幫助貧困學生。那時候的鄉(xiāng)村教師真是忠于職守,經(jīng)常到貧困家庭勸孩子上學。孩子沒錢買課本,老師就給他墊錢。墊多了墊久了,錢慢慢就沒了。說起這些,她滿臉的欣慰和榮耀。
那幾年,吾師一直想給我介紹女朋友,我似乎也曾動心,但還是回避占了上風,大多吞吞吐吐,有時干脆躲著她的話不接。有一次她提到一位很招人喜歡的女孩,我低著頭不吭聲,把事情拖過去了。我那時內(nèi)心很躁動,腦子里老飄著“走異路,逃異地”的思緒,不敢成家。前不久給一個讀書會講《大學》,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等文字,大加發(fā)揮,講了很久,因為我從反面體會得太深了。
1989年,吾師辭世。當時因故未能到場與之告別,事后特意請時杰老叔帶我去墓前祭拜。時杰老叔是我有共同語言而且交往最多的叔輩,他退休后回村里安居,像他父親一樣,常給村里人看病,打針,沒病人時就來找我父母打麻將。我從外地回村小住,如果他沒及時來我家,我就跨過一片田壟去找他。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特別健談,說到哪都能神侃一通。他家有很多藏書,翻開《康熙字典》能聊個半天,說起中醫(yī)、贛劇,更是專業(yè)水平。我從他那兒借讀過一本中醫(yī)原理之類的教材,對其中的經(jīng)絡(luò)圖印象最深。他還送給我一本赤腳醫(yī)生用的《肺結(jié)核病防治》之類的小冊子。
通過他的神采,我推想著他父親的風貌,終于有點明白,那個戰(zhàn)亂中風險最大、命懸一線的偵察兵,為什么能把一位長沙的富家千金、時髦女孩,吸引到咱這偏僻小村來。
時杰老叔非吾師親生,是她夫君前妻所生,但他一家人對她都很孝敬。我在她家出入幾年,從未發(fā)現(xiàn)一絲不和諧氣息。其孫萬來儀跟我年齡相仿,算是發(fā)小,如今在九江市公干。每次聽他談及祖母,都充滿敬仰和懷念,那份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我沒在別人身上見過。
細讀吾師詩稿,覺得甚有底蘊。她上新學堂之前,肯定在私塾打下了舊學底子。王翦、李牧、蕭何、曹參、徐孺、班昭等歷史人物,孤雁、杜鵑、西風、暮云、青衫、秋聲等意象,無不信手拈來。各詩皆流暢妥帖,能準確表現(xiàn)內(nèi)心的落寞與熱望。
《懷萬氏》那首,有點復(fù)雜,含蓄地提及一些痛事,唯有我和她的子孫明其究竟?!拔羧正X痕猶在臂”,就是因痛事而打鬧起來。年事已高,創(chuàng)傷漸平,轉(zhuǎn)以“今宵側(cè)耳不聞言”為痛矣。她能跟一位懵懂晚輩平和敘述,說明她早就云淡風輕了,心里唯盼夫君重生,以復(fù)萬般恩愛。長久的孤獨與思念,化作堅貞與柔情,同時氤氳著一抹不失中道的凄涼,彌漫在詩行之間。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吾師系賢善之才,為人為詩,皆合古道,諸苦必須自化,示人則以芳香。先師之德,山高水長。
以花甲之年,讀先師遺稿,最易傷懷。想起每周相會,更多幾分情思。老者常感不堪回首,少者尤覺人生迷茫,一老一少的喁喁輕語,對雙方都是難得的撫慰。她給我授課雖然只有一學期,卻陪伴了我最迷茫、最孤獨的青春歲月。想到這一層,心里充滿著溫暖和感激。
那親密而又散漫的交談早就消逝在時間長河中,那是多少年的修行才能得來的因緣巧合,決非刻意所能為也。
吾師不但陪伴了我孤獨的青春,也以其風神德范,滋養(yǎng)余之晚年。今日細讀其詩,梳理一生交往,才意識到這份福報。剛才跟她孫聯(lián)系,他說那邊收集的遺稿中沒有這六首詩。我所珍藏,竟是孤本。冥冥之中,又一次相互成全也。
遠明吾師,改日再來您墓前呼告!
吾師陳遠明先生詩稿
門生摩羅抄錄
其一
悵望家鄉(xiāng)隔暮云,
西風華發(fā)欲催臨。
平年行出叢荊莽,
贏得青衫淚兩行。
其二
新詩六首寫情懷,
字字凄涼字字哀。
把卷閑吟珠淚落,
為君惆悵日千回。
其三
古有班昭能干國,
近時秋瑾亦英豪。
武將兵韜推翦牧,
文臣謀略讓蕭曹。
其四
乘風我愧慚蒲柳,
折桂君需羨鳳毛。
要酬壯志需懷策,
孺子當年佐漢朝。
其五
步臨絕頂佇停留,
云繞山間望眼收。
下有漁舟高唱晚,
蘆花灘上一聲秋。
其六·懷萬氏
一夢繁華二十年,
傷心未許白頭緣。
昔日齒痕猶在臂,
今宵側(cè)耳不聞言。
鴛鴦倏忽成孤雁,
比翼從終化杜鵑。(不重配也)
為何不了萍根命,
俯首凝思欲問天。